航天科普|嫦娥六号,月背“挖土”为哪般?

2024年05月11日03:20:05 科学 1961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的《古朗月行》一诗中,写出了孩童眼中的月亮。直到今天,我们对这个“近邻”的认识依然有限,尤其是“白玉盘”的另一面——月背


从科学意义上讲,月球由于被地球潮汐锁定,其自转周期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永远只有一面朝向地球。那么,月球的背面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65年前的1959年,苏联月球3号探测器拍到月球背面第一张影像图,尽管分辨率很低,但由此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3年后,美国徘徊者4号探测器以硬着陆方式撞击月背,但遗憾的是并未传回任何数据。


此后的数十年间,虽然有多个国家的探测器拍摄到月背的“芳容”,但真正实现航天器月背软着陆的目前只有中国。


2019年年初,中国的“嫦娥四号”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背巡视探测;2020年年底,“嫦娥五号”实现月球正面无人采样返回;2024年5月3日,在前期技术积累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嫦娥六号”向月球进发——开启了人类航天器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的征程。


航天科普|嫦娥六号,月背“挖土”为哪般? - 天天要闻


为何要去月背采样?


“一方面是人们对月背特别好奇,想了解不知道的东西;另一方面,‘嫦娥四号’去了以后,其传回的种种科学数据显示,月球背面确实存在很多不同于月球正面的科学现象,特别需要获取样品,供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于登云院士一语中的。


嫦娥六号任务的预选着陆和采样区是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这个被公认为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堪比昆仑山脉的长度,深度约13公里,比马里亚纳海沟更深。


“嫦娥四号”就着陆于该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在嫦娥四号任务中,科研人员开展了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和矿物组分研究、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等。


其中,利用嫦娥四号就位光谱探测数据,中国科研团队证明了南极-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为解答有关月幔物质组成的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


航天科普|嫦娥六号,月背“挖土”为哪般? - 天天要闻


此次“嫦娥六号”计划着陆于南极-艾特肯盆地东北部的阿波罗撞击坑边缘。如果把月球一剖为二,以月核为圆心,月球背面南半球“嫦娥六号”的落点与月球正面北半球“嫦娥五号”的落点将大致呈现出中心对称关系


待月背样品被带回地球,科研人员将之与“嫦娥五号”采集的样品进行比照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等,并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认识。


然而,去月背“挖土”,岂是容易的事?


一方面,月背无法与地球直接通信,需要首先解决探测器和地球之间的测控通信及数据传输问题;另一方面,月背遍布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地形复杂,起伏较大,探测器着陆下降、开展月面工作、起飞上升等环节都存在很大风险。


越是艰险越向前。今年3月,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这座地月新“鹊桥”是月背采样返回和南极探测任务中探测器与地球通信的唯一通道,为“嫦娥六号”开展着陆探测和采样返回提供可靠通信保障。


在“嫦娥六号”为期约53天的任务周期内,逆行轨道、智能采样、月背起降是最为重要的几道“雄关险隘”。


3年多前,降落在月球正面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采用环月顺行轨道,沿着月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飞行。而“嫦娥六号”则采用环月逆行轨道,也就是从东向西飞行,以此适应月球背面的采样任务。


在采样过程中,即使有中继星加持,当中继星飞行至月球正面时,嫦娥六号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还是会有几个小时处于“失联”状态。为此,研制团队通过提高探测器的自主控制能力,进行了智能采样设计,省去了几百条上行指令,大大提高月面工作效率。


航天科普|嫦娥六号,月背“挖土”为哪般? - 天天要闻


相比月球正面丰富的探测经验,人类对月球背面知之甚少,起伏不平的地形地貌对探测器安全软着陆提出了更高要求。“嫦娥六号”采用了多脉冲轨道控制策略,通过精确的自动化设计方式,使探测器如期到达预定着陆区。完成工作后,它还要从月面起飞,将“成果”顺利运回地球。


回望人类探月历程,月球之上已经留下许多足迹。这一次,“嫦娥六号”即将翩然落下,再次创造人类探月的新高度。


来源:《中国航天报》、中国航天基金会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枝江湿地已成鸟类天堂 - 天天要闻

枝江湿地已成鸟类天堂

6月13日,枝江市仙女镇仙女村一湖边,当地爱鸟志愿者在搭建的隐蔽掩体内拍摄湖边的鸟儿筑巢繁殖的情形。湖边树丛中,发现有绶带、灰卷尾、翠鸟以及水雉等珍稀鸟类的巢穴。
不良人:为何说岐王的实力仅次于袁天罡?有5个证据,一起来看 - 天天要闻

不良人:为何说岐王的实力仅次于袁天罡?有5个证据,一起来看

在动漫《不良人》的战力体系中,袁天罡可以说是最强的存在,没有人能打得过他。不过仅次于袁天罡的人却没个定论,因为剩下来的高手不少,只是配得上第2标签的人却不多。实际上歧王李茂贞是仅次于袁天罡的高手。这里有5个证据,一起来看。 证据1:歧王能离开十二峒。按照动漫《不良人》的剧情,歧王李茂贞曾去了十二峒,学...
大熊猫国际合作到底是啥情况? 关于“滚滚”出国的真相在这里!|云辟谣 - 天天要闻

大熊猫国际合作到底是啥情况? 关于“滚滚”出国的真相在这里!|云辟谣

6月12日上午,大熊猫“福宝”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正式与公众见面。来源:封面新闻随着“福宝”的爆火,“香香”生日在社交平台的刷屏,旅外大熊猫的生活受到了许多网友的关注。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不实信息流传。6月13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对外发布消息,对连日来,有人尾随、跟拍、辱骂熊猫专家...
星空有约|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又有新发现 - 天天要闻

星空有约|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又有新发现

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的科研人员通过分析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的观测数据,精确绘制出国际首个太阳大气自转的三维图像。相关论文6月1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
华为辟谣!刘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弯”的独角兽 - 天天要闻

华为辟谣!刘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弯”的独角兽

作者 | 李佳蔓来源 | 蓝血研究(lanxueyanjiu)投稿 | lanxueziben(微信)城市合伙人招募 | lanxueziben(微信)曾经风光无限的柔性屏独角兽柔宇科技如今陷入困境,破产清算程序已启动。与此同时,华为针对网络上流传的投资柔宇传闻进行辟谣,明确表示未有投资计划。柔宇的衰落究竟是何原因?科技企业的生存挑战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