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沙虫设定全揭秘!

2024年03月12日22:10:04 科学 1393

从哪里来的?

沙丘》的故事发生在 10191 年(距今8000多年后的未来),在很久以前,厄拉科斯并不是沙漠行星,而是一个充满水资源和绿地的宜居星球。但在某一天,从外太空来了未知生物“沙鳟”(Sandtrout),“沙鳟”会大量蚕食的水和微生物,并且将所到之处变成沙漠化的贫瘠之地,随后“沙鳟”会进化成为“沙虫”并且长期生存在该地,沙虫死亡后会再分裂成为无数的沙鳟,并且再寻找新的栖息地


《沙丘》沙虫设定全揭秘! - 天天要闻

沙虫

怎么感知?

从电影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只要有规律的振动就能吸引沙虫过来。在小说中,沙虫通常蜗居于极深的地下,它们没有眼睛和鼻子,依靠分布在头部和尾部柔软表皮上的触觉细胞感受周围的环境,它们能够通过沙层表面的震动感知地表的情形。

与香料关系?

早期沙虫身体代谢的废物与水混合,在体内发酵后产生一种叫做“预期香料”(pre-spice mass)的物质,这种物质经由消化系统被排出体外。经过阳光的炙烤和风干,最终形成“香料”。


《沙丘》沙虫设定全揭秘! - 天天要闻

书籍

与“蓝色液体”关系?

在“沙鳟”成为“沙虫”后,吸收水份后,沙虫的身体会变得不稳定,进而导致生理功能停摆,这对沙虫来说是极为痛苦的死亡过程。在电影《沙丘2》中,主角保罗和其母都喝下了“沙虫”的蓝色液体,又叫“生命之水”。“生命之水”是一种致命的毒剂,实为香料的浓缩萃取液,相当于香料界的“浓缩咖啡”。喝下的人必须靠自身能力化解,实现能力上的提升。

如何“沙虫骑手”?

沙虫是由很多鳞片组成,如果鳞片打开,那些细碎的黄沙会流进鳞片下面,与沙虫细嫩的表皮接触,感觉瘙痒的沙虫会忍不住翻滚,进而形成转向。所以在电影中,我们会看到保罗用钩子撬开鳞片实现驾驭沙虫。


《沙丘》沙虫设定全揭秘! - 天天要闻

保罗小儿子

人虫一体

保罗的小儿子李特·亚崔迪二世在他父亲死后继承了亚崔迪帝国,他认为人类要在接下去的岁月里免于自我毁灭,无法保证自己死后的继任者像他一样的英明神武。李特从弗雷曼人的文化了解到,沙鳟可以吸附在人类的手上成为人体的一部分。李特常年使用“香料”,其血液中的“香料”浓度很高,他利用这一点让数只沙鳟吸附在自己身上形成类似外骨骼的盔甲。最后李特·亚崔迪二世成了一只沙虫和人类的混合体,只露出头部和两只手。他利用沙虫的新陈代谢延长自己的寿命,稳定统治了整个帝国长达3,500年之久。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地质队日记:塔克拉玛干腹地,沙丘下出现巨大的圆形结构 - 天天要闻

地质队日记:塔克拉玛干腹地,沙丘下出现巨大的圆形结构

记录人:刘哲,西部油气地质勘查第六分队 / 塔里木盆地沙地浅层剖面组成员时间:2023年5月10日地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库车–民丰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过的地震波剖面测线任务,我们团队负责在塔克拉玛干腹地沿一条南北走向布点,配合卫星图像
电机基础标准:GB/T 14711 标准状态及修订情况 - 天天要闻

电机基础标准:GB/T 14711 标准状态及修订情况

在电气设备领域,中小型旋转电机作为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场景的重要动力设备,其安全性能至关重要。随着电机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应用于电机生产;同时,电机的应用场景也日益多样化,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
月球内部“异常贫瘠”?嫦娥六号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谜底 - 天天要闻

月球内部“异常贫瘠”?嫦娥六号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谜底

月球正反面为何大不同?月球演化都有哪些关键谜题?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日前正式发表了中国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任务的又一重大科学成果。该成果为全面了解月球早期的壳-幔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信息。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科研团队对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带...
嫦娥七号明年前后将发射,还会带这个仪器上月球 - 天天要闻

嫦娥七号明年前后将发射,还会带这个仪器上月球

月球背面样品返回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围绕这些样品已经取得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彰显了我国行星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也为下一阶段开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研究取得了多个首创性的关键进展,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光子器件,接连获突破 - 天天要闻

光子器件,接连获突破

新型光子设备已可以兼顾灵敏与耐用。长期以来,先进光子器件因制造困难而发展受限。近日,多所大学在光学设备制造领域取得了关键突破,解决了包括设备的可扩展制造、灵敏与耐久度兼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