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2023年09月28日12:24:02 科学 1155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照片的威力:从史上第一张照片到宇宙的壮丽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在我们探讨照片的威力之前,请您动动手指,点击“关注”按钮。这个小动作既能方便您参与讨论与分享,也为我们的创作团队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照片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我们可以通过相机捕捉到真实世界的画面,呈现事物的真实面貌。相比于手工绘画,照片更加真实和具体,因为它们直接记录了光线和影像。但在摄影术和相机出现之前,人们无法轻松地捕捉到真实世界的影像。在古代,表达和记录事物只能依靠绘画、雕塑等手艺。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因此,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照相机及其照片是一项令人惊奇的科技创新。相传慈禧太后曾因为照相机技术的奇妙而感到惊恐,甚至担心照相机会夺走她的灵魂。然而,与慈禧太后相比,史上第一张照片早已诞生。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在1826年或1827年,法国发明家尼斯福尔·尼埃普斯创造了历史上第一张照片,名为《窗外景象》。这张黑白照片展示了法国勃艮第地区利沃尼村一间房子窗外的景象,包括建筑物、树木和天空。尼埃普斯使用一块镀银铜板,涂上沥青,然后将其放置在一个相机中,让阳光透过相机镜头的小孔照射到铜板上。曝光时间长达几个小时,沥青在阳光照射下逐渐固化,形成了一幅图像。尼埃普斯通过油漆和溶剂的处理,使图像稳定,并去除了未固化的沥青。尼埃普斯的《窗外景象》成为了摄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代表着人类首次成功捕捉到真实世界的图像,为后来的摄影技术奠定了基础。虽然这张照片的质量粗糙,但它开创了摄影艺术和技术的新时代。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现如今,我们不仅可以拍摄窗外的景象,还可以拍摄草原、湖泊、星空等各种壮丽的场景。借助探测器,我们甚至能在遥远的太空中拍摄照片。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1968年12月24日,美国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的绕月飞行任务——阿波罗8号。航天员威廉·安德斯弗兰克·博尔曼和詹姆斯·洛弗尔绕月轨道飞行。当他们的太空船从月球的背面绕到正面时,他们看到了地球的新视角。威廉·安德斯使用相机拍摄了著名的《地出》照片。这张照片展示了一个蓝色的行星,悬浮在黑暗的太空中,周围是无垠的宇宙。照片中呈现了地球的曲线和太阳的光芒,以及月球表面的灰色。这张照片看起来就像是地球的半身像,启发了后人。随后的阿波罗17号任务延续了这一传统,在飞往月球的途中,宇航员们使用航天器上的相机拍下了地球的全景照片。这张被称为《蓝色弹珠》的照片展示了地球的整体面貌,唤起了人们对地球的保护和环保意识。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2016年,NASA发射了OSIRIS-REx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采集小行星的样本,但也不忘记录下地球的影像。2017年,OSIRIS-REx在距离地球500万公里的位置拍摄了一张照片,地球已经显得微不足道,更像一个小点。距离地球100亿公里外,地球又是什么样子呢?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NASA的著名旅行者一号任务展示了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1977年,旅行者一号从地球发射,开始了探索太阳系的伟大征程,飞行235.5亿公里。旅行者一号搭载了一系列科学仪器,包括摄像机、光谱仪、磁力仪等,用于收集各种数据并传回地球。经过多年的飞行,旅行者一号成功地飞掠近木星土星,并向地球发送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令人惊叹的图像。这些照片展示了木星大红斑、土星环系等的详细观测,以及土卫六Titan)和土卫二Enceladus)等卫星的勘测。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旅行者一号不仅完成了主要任务,还进行了一项被称为“家族肖像”的任务。1990年2月14日,当旅行者一号距离地球约64亿公里时,它回望太阳系,拍摄了一系列照片,包括太阳、地球和其他几个行星。这些照片被用来创建一张太阳系的家族肖像照片,展示了太阳系的规模和多样性。尽管由于光线和角度的限制,旅行者一号并没有拍摄到水星火星。但其他的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被成功地拍摄下来。这张照片提醒着我们,可观测宇宙的尺度之大,地球在其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然而,宇宙更是浩瀚无垠,远超我们的认知。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科学家估计可观测宇宙的直径约为930亿光年,但在这之外,宇宙仍然广阔无边。宇宙的扩张永无止境,我们根本无法完全理解它的边界。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 天天要闻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七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 天天要闻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这都会好奇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中国电信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聊聊吧,仅供参考哦!解决行业痛点。以往的中小企业想用现实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却面临合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 天天要闻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传承地质魅力·续写文明华章——推动地质公园与生态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迈克尔·本顿)教授围绕“三叠纪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 天天要闻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地幔的垂直运动是导致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地质变化的驱动力之一。这些地幔上升流,有时被称为地幔柱,被认为在一些重大的地质转变(例如大陆漂移)中发挥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陆地下发现了一种类似、微妙却意义重大的现象。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闻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在主要水下断层带释放构造应力过程中发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渐进式地震事件在穿过日本海岸附近易引发海啸的断层段时被追踪,该断层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缓冲作用,吸收了压力。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比作一条断层线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