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我国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外天空飞行276天后,于5月8日成功返回至着陆场,这表明我国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在追赶美国航天技术方面更近了一步。
什么是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呢?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是指一种可以多次使用的航天器,该航天器在完成任务后通过回收、维护和重新装载,可以实现再次飞行。相比传统的一次性航天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能够大幅降低航天器发射的成本,并提供更为便捷和灵活的运载方式。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以推动太空旅游、商业探索、空间站建设等领域的发展。
最出名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就是马斯克spacex公司发明的猎鹰系列火箭。据报道,由于可以重复使用,猎鹰系列的火箭可以将成本降低50%以上,将货物运往太空的成本最低可达10美元每千克,这样低廉的成本使得太空旅行甚至太空殖民成为了可能。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有什么优点呢?可重复使用航天最显著的优点就是成本低。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可以在完成任务后回收再利用,相比传统一次性使用航天器,可以大幅降低航天器发射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可以根据不同任务需求进行定制和组合,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它能够在不同轨道之间快速切换,实现多目标、多任务的探索。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还可以减少太空垃圾,降低了了航天垃圾对于其他航天器的危害,也降低了太空垃圾坠落导致的行人受伤。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优势如此显而易见,自spacex发明出猎鹰系列火箭后,世界各国都无比眼红。作为国际航天大国的中国,自然也对这一技术羡慕不已。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技术难度也比传统航天器高出几个数量级。
由于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需要进行多次飞行任务,因此要求其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对于火箭推进系统、热保护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设计和材料选择,都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和优化。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需要进行多次使用,这意味着维护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如何降低航天器维护成本,提高维护效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中最难的就是航天器的回收技术,这当中的设计难点有三点。首先是火箭的精准降落。火箭回收需要通过控制火箭的速度、角度等参数实现精准降落,但这个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流、风速、地形等。因此,需要在火箭设计和回收系统中加入高精度控制技术和自适应控制策略。
第二是热量控制。火箭在重返大气层的过程中会因为剧烈的空气摩擦而产生剧烈的高温,这对火箭材料和结构都有极大的损伤。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热保护材料和散热设备来控制火箭表面的温度。
最后是火箭的维修和检测。在完成一次任务后,需要对回收的火箭进行维修和检测,以确保其再次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火箭内部结构复杂,容易出现疲劳、裂纹等问题,需要采用高效的检测手段和修复技术。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太空探索历程中的一大里程碑,其将进一步推动人类太空事业的发展。我国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标志着我们在航天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未来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路上,我们仍将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难题,但我们坚信,在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我是复旦博士科研小糖糖,关注我,了解更多生活新知、科普知识和科技资讯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