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火爆的背后 科学顾问团队重塑《流浪地球2》重要剧情

2023年01月29日18:57:10 科学 6971

电影《流浪地球2》上映后,观众围绕“太空电梯不可能建成”“几千颗核弹炸不掉月球”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流浪地球2》火爆的背后 科学顾问团队重塑《流浪地球2》重要剧情 - 天天要闻

《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观众挑的这些‘刺’,我们其实都一一讨论过,但科幻电影不是科学纪录片,它既要有‘科’,也要有‘幻’。”在这部影片中,国产科幻电影第一次拥有了规模达19人的科学顾问团队,其中多位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他们提供的科学视角,帮助影片完善了世界观架构和视觉呈现效果,也曾促使一段重要的剧情作出了全面修改。

科研“国家队”参与“造梦”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早在4年前,就因手绘《流浪地球》的科普知识点图解而“走红”网络。“科普其实是我重要的业余工作。随着我当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并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成立了科学普及工作工作委员会,科普就不再只是我的个人行为。”王元卓说,“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科普工作,构建良性的科普生态。”

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助理崔原豪与《流浪地球2》的缘分,就始于王元卓的一通电话。接到邀请后,他毫不犹豫便答应下来,加入了王元卓的人工智能科学顾问团队,“这可以说是‘造梦’故事的开始,除了科幻电影之外,科学家恐怕很少有机会‘见证’一个未来世界。”

《流浪地球2》火爆的背后 科学顾问团队重塑《流浪地球2》重要剧情 - 天天要闻

《流浪地球2》官方海报,展现了太空电梯场景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红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韩桂来……科研“国家队”力量的陆续加入,为电影注入了更多科学的味道。

该片导演郭帆曾在公开回答中表示:“我们还是低估了这次世界观建立的难度,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每个人的知识框架是有限的,为此我们邀请了多位中科院的科学家来做科学顾问,多亏了他们,这个想象中的世界初见规模。”

两年多来,科学顾问参与构建了长达20万字的“流浪地球世界”架构,其中不仅包括了基础物理、天体物理、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自然科学知识,也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科学设定。在文本之外,黑板上的一行行科学公式、科学家日常的穿着造型、科研机构的层级架构等细节,科学顾问也力求使其严谨。

崔原豪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月球基地s级重大通信事故的应急处置流程图。这只是影片布景的海量道具之一,在镜头中一闪而过,但上面提及的《月球基地应急救援条例》《月球基地通信系统管理办法》等章程,科学顾问都做了完整的设定。

“来自拍摄现场的紧急求助,即使是半夜三更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解决。”魏红祥说,科学顾问团队全天候在线,帮助剧组调整台词、优化布景及美术设计等,让影片的呈现更加真实可信。

布景道具都经过严谨计算

“我认为一个好的科幻作品,其设定都要能在现实中找到蛛丝马迹,却又能给人以前瞻的感受。”作为科学顾问团队人工智能组组长,王元卓为影片贡献了关键理论——人在回路,为片中超级人工智能的诞生提供了科学概念基础。

《流浪地球2》火爆的背后 科学顾问团队重塑《流浪地球2》重要剧情 - 天天要闻

王元卓手绘的《流浪地球2》科普知识点图解

《流浪地球2》世界观执笔骆翼云保存着大量由科学顾问手绘的科学概念图和计算草稿,其中,苟利军和团队就贡献了不少智慧。对月球坠落的轨道计算,他们从编程开始前后花了近一个星期,终于呈现出一张形象的图纸,“后来在成片里看到它,虽然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场景,心情还是很激动。”

而科学的计算论证,还曾让剧组忍痛推翻了原本设计的关键剧情。

最初,编剧团队在构思“地球如何摆脱月球引力”的剧情时,曾选定了“弹幕计划”,即在太空电梯上加装大炮,向月球发射弹丸使其加速自转解体。这是一个具备视觉呈现力度的方案,但苟利军在计算后给出了一个“天文数字”——至少需要发射千万枚超高速弹丸。

“论证后,我们还是决定改为用发动机推走月球。科学顾问的参与,改变了原剧本近三分之一的剧情,美术团队痛哭流涕。”骆翼云笑道。后续的相控阵核爆方案也经过科学顾问的多轮讨论,“虽然要实现它,需要极其繁复的前提条件,像是‘真空中的球形鸡’,但理论上至少是可行的。”

其实,科学顾问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古板”。本次科学顾问团队的成员,大多有着多年的科普工作经历。帮助剧组在科学基础上展开艺术创作,平衡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冲突,是团队的共识。“该属实的部分一定要属实,但该幻想的地方就要展开幻想。”苟利军说。

“在做科普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宽容和磨合,这是科影融合的关键基础。”魏红祥表示,科幻是对科学的想象,这当然需要一定的科学基础,但如果严格开展科学论证,便失去了‘幻’的意义。“其实编剧团队比我们还认真,有一些确实实现不了的问题,我也会说,就放它一马吧。”

观众“挑刺”正是科普的契机

在电影片头,数百个经典的科学公式变幻组成了文字、图案,这仿佛是科学与影视融合的一种具象。

科影融合的概念,魏红祥在十几年前就有接触,在参与影片的科学审核时,他发现了很多明显的科学错误,于是萌生了推动科学家参与影视工作的想法。2020年,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影融合专委会组建,开始在影视界和科学界之间“架桥修路”,让科研人员更早地参与到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

科幻电影通过情节设置,让普通人关注并理解生僻的科学概念,这其实也是科普的有效路径。“最近这段时间格外忙,春节假期,我几乎每天都在围绕电影输出相关的科普文章。我和其他科学顾问一样,都不想放弃这难得的科普契机。”在王元卓看来,科幻电影是展开科学传播的有效载体,即使观众对影片的科学设定“挑刺”,起到的依然是正面效应。“科学本身就是思考、争论、验证的过程,影片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也在促使大家关注科学。”

在一次观影活动时,骆翼云注意到了身边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片中从24小时制转为60小时制的设定没有影响他的理解,反而促使他兴冲冲地给母亲讲解计算方法。“这样的‘细枝末节’,也能如此清晰地被孩子捕捉到,真的感觉特别欣慰。”

而在韩桂来看来,好的科幻电影也能激发科学家的想象力。“我虽然是科研工作者,但也只了解自己研究领域中的一小部分,各领域之间还存在很多隔阂。科幻电影能够触动我们反思,我的思想是不是过于保守了,这就会带来新的提升。”

“整个过程都非常开心”“和认真的人一起做事,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这是一件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事”……在被问及未来是否还愿意参与到科幻电影的制作时,多位受访科学顾问都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如果未来还有机会,我肯定还会参与进来,并把‘科学与影视融合’的定位做得更精准。”王元卓说。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刘苏雅​

编辑  蔡文清

流程编辑 刘伟利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 天天要闻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五一劳动节,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总是能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对于我而言,劳动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脑力的拼搏,是在科研领域中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过程。回顾我的科研生涯,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汗水与收获的旅程。1985 年,我全身心投入到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 天天要闻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想必这个“五一”假期不少人会选择去海边游玩如果在海边看到这样的“塑料袋”漂浮在海水里的这种——看起来特别像“塑料袋”的水母!千万别碰!近期,就有游客在广东深圳大梅沙海域发现了一大群不速之客提醒:不要去触碰!
针对网传简历,科学家颜宁发文回应:缺乏常识! - 天天要闻

针对网传简历,科学家颜宁发文回应:缺乏常识!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通过其微博账号@nyouyou发布声明,打假网传简历。她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请微博辟谣尽快清理相关信息。据了解,此类虚假简历最早于2023年开始在网络上流传,内容涉及对...
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太空生活传言大揭秘 - 天天要闻

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太空生活传言大揭秘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李鑫 摄2025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当天,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距地面400km 高度的中国空间站上,航天员们的日常生活跟地球上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大众对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总是充满好奇,比如,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不穿航天服进入...
五四青年节 | 从“拆家顽童”到“机器人工程师”,“05”后大学生带“小巨人”跑上马拉松 - 天天要闻

五四青年节 | 从“拆家顽童”到“机器人工程师”,“05”后大学生带“小巨人”跑上马拉松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个头虽小却气势满满,身着酷炫银蓝拼色套装,“E人”属性拉满频频转头挥手……最近,一场人类和人形机器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鸣枪起跑。在一群形态画风各异的“钢铁选手”中,0.75米的“0306小巨人”吸引了不少现场观众拍照打卡,直播平台上也涌现着“萌萌哒”“太可爱了”的评价。...
立即远离!外出遇到这种“塑料袋”别碰,有毒! - 天天要闻

立即远离!外出遇到这种“塑料袋”别碰,有毒!

想必这个五一假期不少人会选择去海边游玩近期各地进入升温通道如果在海边看到这样的千万别捡!当地时间2024年3月2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半月湾,沙丘海滩上的蓝色水母。数百万奇异的蓝色水母被冲上太平洋海岸的海滩↑近期,就有游客在广东深圳大梅沙海
气象部门回应西安雷雨夜不明飞行物 - 天天要闻

气象部门回应西安雷雨夜不明飞行物

5月4日,“西安现不明飞行物”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热榜:称5月2日西安雷雨夜空现条状不明物,多名网友拍到黑影疾速掠过夜空,有目击者称像龙一样盘旋,至少有“三条”。
西安现龙状不明飞行物?气象部门回应 - 天天要闻

西安现龙状不明飞行物?气象部门回应

极目新闻记者 张皓5月4日,“西安现不明飞行物”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热榜:称5月2日西安雷雨夜空现条状不明物,多名网友拍到黑影疾速掠过夜空,有目击者称不像是风筝和鸟类,“像龙一样围着盘旋,至少有三条。
刚刚,歌手周深紧急发声! - 天天要闻

刚刚,歌手周深紧急发声!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中央气象台18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5月3日20时至4日20时,新疆南部和东部、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东部、甘肃大部、宁夏、陕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新疆南部、内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