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有哪些学会?(十)

2022年12月31日21:55:10 科学 1920
  •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

中国科协有哪些学会?(十) - 天天要闻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英文名:Chinese Environmental Mutagen Society,缩写:CEMS)是1988年经国家教委审批成立的全国性组织。于1991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是由全国从事环境因子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以下简称“三致”)研究工作的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公益性并依法登记成立的法人社会团体。

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国家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本团体为国际环境诱变剂学会联合会(IAEMS)的团体会员。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的宗旨是:团结、组织我国“三致”学科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坚持民主办会原则, 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和协作精神,开展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活动,促进本学科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服务。

(来源: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官网)

http://www.cnems.org.cn/

  • 中国晶体学会

中国科协有哪些学会?(十) - 天天要闻

中国晶体学会是中国晶体学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公益性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中国晶体学会是我国发展晶体科学技术的重要社会力量。

中国晶体学会前身为国际晶体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1978年以该名义加入国际晶体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IUCr)。1984年唐有祺院士当选为该会第十三届执行委员,1987年又当选为该会第十四届副主席。1999~2005年中国科协书记张泽院士任执行委员会委员。学会于1986年在北京组织了首届小分子结构国际学术会议,1988年在天津组织了晶体学暑期国际训练班,1993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国际晶体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学术大会与会员代表大会,加强了国际晶体学界对我国晶体学领域的了解,扩大了国际影响。1993年3月30日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中国晶体学会,4月9日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致民政部准予登记,8月19日经民政部批准登记、注册,学会成立。首届理事长为唐有祺。会址设在北京大学。学会目前为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为洪茂椿。历届理事长为:唐有祺、闵乃本饶子和、林建华、高松、苏晓东。

学会的领导机构为理事会。理事会每4年改选1次,由全国会员代表选举产生。现为第七届理事会,由98名理事组成,理事长为洪茂椿。目前在册会员2898人。常务理事会下设生物大分子、小分子、粉末衍射、晶体生长与材料表征、电子显微学、药物晶体学、极端条件晶体材料等8个专业委员会和晶体学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监事会为第二届,由7名监事组成,监事长为陈建中。学会党委为第二届,由5名党委成员组成,书记为郭国聪,副书记为苏成勇、孙俊良。

(来源:中国晶体学会官网)

http://www.ccrs.net.cn/

  • 中国力学学会

中国科协有哪些学会?(十) - 天天要闻

中国力学学会在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著名力学家的共同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于1957年2月。

中国力学学会是由全国力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注册的、非营利的学术性法人社会团体,是发展我国力学科技事业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任务是团结和组织全国力学科技工作者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促进民间科技合作和交流;创办力学刊物,促进力学学科的发展和繁荣;开展力学科普与教育,促进力学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力学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组织力学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决策项目,提出科学论证及政策建议,促进力学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力学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中国力学学会现有团体会员单位40余个,有个人会员2万余人,他们当中有两院院士、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个人会员实行的是会员分层、分类、分级的服务管理制度,为会员提供会员专刊、会讯和期刊、学术会议文集全文检索、会员博客等在线服务及交流平台、优惠参加学会学术活动和订阅期刊等多样性服务。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每届任期5年。中国力学学会办公室是中国力学学会常设办事机构,在学会上级单位的组织领导下,围绕本学会业务开展工作,努力为科研和会员服务,推动力学学科发展。

中国力学学会是全国性学术团体,按力学各分支学科设立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等23个专业委员会,科普、教育、青年等6个工作委员会及微纳米力学、电子电磁器件力学、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3个工作组。负责各个分支学科的学术交流,同时紧密团结全国各省市地方学会开展工作。

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有18种,其中英文刊物5种,中文刊物13种,其中有7个被El检索,4个被SCI检索。每年还编印《中国力学学会会讯》若干期、《中国力学学会年报》和学术会议论文集。同时中国力学学会还编辑出版了近百本专业书籍和科普书籍,如:《现代力学与科技进步》、《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力学卷)》、《力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20年的中国科学和技术(力学编)》、《中国力学学科史》、《中国力学学会史》、《大众力学丛书》等。

中国力学学会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国内学术会议、讲座,促进全国力学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力学大会”,促进力学学科发展;每2个月举办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学术沙龙活动,促进青年力学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周培源基金会共同主办“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每年举办“海峡两岸中学生力学夏令营活动”、“全国中学生趣味力学制作邀请赛"、“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每年5月举办“主题科技周活动”,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公众提供寓教于乐的科学参与机会;并不定期举办区域性趣味力学竞赛、各类培训班/讲习班,促进力学科普教育。

中国力学学会于1980年加入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同时还是国际计算力学协会(IACM)、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AFMC,中国是创始国之一)、国际断裂学会(ICF)的成员组织,除申请承办大型国际组织例会外,如:2004年9月承办“第六届世界计算力学大会暨第二届亚太计算力学大会”;2012年8月承办“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ICTAM2012);2013年6月承办”第13届国际断裂大会(ICF13),还不定期地承办IUTAM专题研讨会和暑期学校,并与国际学术组织共同主办学术会议及组织中国力学学会自创的系列国际会议。多年来在国内召开了百余次不同学科不同规模的国际会议。

北京国际力学中心(BICTAM)是由中国力学学会自主筹建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于2007年正式成立,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理论与应用力学自身的发展,促进力学科研的能力建设,其秘书处设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2010年9月被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正式批准成为其关联所属组织。

中国力学学会已经建立由“亚太力学奖”、“中国力学奖”和“学科专项奖”三个部分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科技奖励体系。其中,“中国力学奖”包含成就奖(钱学森力学奖、周培源力学奖)、科学技术奖和科普教育奖三个子奖项。中国力学学会以社会力量设奖的方式,通过表彰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推广、科技普及、力学教育等方面做出贡献的中国力学科技工作者,有效促进力学学科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来源:中国力学学会官网)

https://www.cstam.org.cn/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广州科普之夏”来了!上千场活动打造暑期科普文旅盛宴 - 天天要闻

“广州科普之夏”来了!上千场活动打造暑期科普文旅盛宴

暑期科普文旅盛宴等你来打卡!7月4日,南都记者从“广州科普之夏”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广州科普之夏”主题活动将于7月5日至8月31日举办。暑假期间,超150家科普基地、科普资源单位将联合推出上千场涵盖科普展览、研学实践、互动体验等形式的特色活动,让大家在游玩中学习科学知识,享受科普乐趣。活动将打造八大系列科普...
暑期电力探秘:“电博士” 带娃解锁科学魔法 - 天天要闻

暑期电力探秘:“电博士” 带娃解锁科学魔法

7月4日的广西科技馆里,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像夏日蝉鸣般热闹——当“电博士”将瓶子里的“水”轻轻注入模型托盘上的“小碗”,另一侧的模型托盘上的彩色碎纸突然飞起,然后像天女散花一样落下,前排的小朋友们瞬间瞪大了眼睛,有的攥着妈妈的手直晃:“原来电会藏在瓶子里!”这场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与广西科技馆联手打造...
扎堆!4号台风即将生成!或在我国这里登陆 - 天天要闻

扎堆!4号台风即将生成!或在我国这里登陆

热点新闻广西3市发布最新人事信息速看!这场活动事关小学生!今年3号台风刚生成不久,4号台风又即将生成了!7月4日,记者了解到,7日前,南宁市晴热有分散阵雨,9日至11日,受热带辐合带影响,南宁市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眼下,海面上有3号台风“木恩”和一个“准台风”在活动。7月4日8时,“木恩”位于日本东南方的西北...
地大团队研发出新型紫外线检测技术    将检测价格降低百倍 - 天天要闻

地大团队研发出新型紫外线检测技术 将检测价格降低百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易颖教授团队研发的紫外线检测设备,只有手掌大小,成本不超过6元钱。受访者供图湖北日报讯(记者张歆、通讯员孙彦钦、李洁)7月4日,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易颖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新型紫外线检测技
球幕科普电影《何以知天》在北京天文馆首映 - 天天要闻

球幕科普电影《何以知天》在北京天文馆首映

7月4日,一部以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方法论为主题的球幕科普电影《何以知天》在北京天文馆宇宙剧场首发。这部历时一年打磨、融合尖端科技与人文情怀的科普巨制即将在暑期登陆北京天文馆,为公众尤其是小朋友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