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身上都是宝,“养猪”真能解决器官移植危机吗?

2022年12月08日22:08:03 科学 1317

编译 | Qi


猪身上都是宝,“养猪”真能解决器官移植危机吗? - 天天要闻


今年1月,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的一个团队首次将猪心脏移植到活人体内,这位57岁的名叫Bennett的男子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接受经过基因编辑猪心脏移植手术的人类。然而,由于移植器官携带猪疱疹病毒,新心脏仅帮他多维持了8周生命,但对于“异种移植的动物器官”而言,这8周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猪身上都是宝,“养猪”真能解决器官移植危机吗? - 天天要闻


在Bennett手术几个月后,不同研究小组分别独立报告了将猪肾以及猪心合法移植到脑死亡个体身上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的美国研究团队在向FDA申请继续开展异种移植的正式临床试验,来自数百只狒狒的数据表明它们在接受猪器官后能存活长达三年,研究人员认为需要进行临床试验来确认诸如使用哪种猪的最佳类型以及如何确保动物不携带感染等问题,“我认为我们需要向前迈出一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外科医生Wayne Hawthorne说道。然而,不得不考虑的是Bennett的死亡让公众对于这一话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也伴随着恐惧。


其实早在1960年人们已经开始在人类身上测试黑猩猩和狒狒的器官,但收效甚微。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猪器官面临一个重要问题是“免疫排斥”。突破点是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移植外科医生David Cooper发现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免疫系统主要对猪细胞表面的一种糖分子(称为 α-Gal)起反应,如果对其进行基因突变就能延长在人体内的存活时间。直到2010年,CRISPR–Cas9的出现“催化”了这一领域的发展,不仅可以更轻松地修改参与α-Gal产生的基因,还可以修改许多其他可能有助于人体耐受猪器官的基因,Bennett的移植猪心脏就包含了10种基因编辑


猪身上都是宝,“养猪”真能解决器官移植危机吗? - 天天要闻


人类研究才刚刚开始,每项基因修饰都专门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进行了测试和优化,目前尚不清楚哪些改造对于人体移植来说至关重要。尽管人和非人灵长动物存在差异,但FDA还是要求研究团队提供更多关于猪器官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的表现的数据。“这就像说一种药物表明它可以在人类身上发挥我们想要的作用,但在猴子身上却不行——但我们还是要在猴子身上测试一下,”Cooper说。“这样做完全不合逻辑。”目前,移植到脑死亡的人体内可以提供一个中间步骤。纽约大学的外科医生Robert Montgomery领导了今年植入猪肾脏的团队之一,他计划在申请涉及活人的临床试验之前,对脑死亡患者进行更多的移植手术,因为在活人身上进行试验将是确定移植后几个月身体是否排斥器官的最佳方法。


除了心脏、肾脏外,Hawthorne认为,包括产胰岛素胰岛细胞在内的多种组织可能根本不会引发太多免疫反应,只需要一组更简单的基因修饰可能就足够了。他的团队设计了一系列用于胰岛细胞生产的猪,这些猪缺乏α-Gal,并含有两个抑制人类免疫反应的额外基因。6月,他的团队报告移植的胰岛治愈了五只狒狒的糖尿病,这些狒狒在不需要胰岛素或免疫抑制药物的情况下存活了将近两年。Hawthorne 现在正计划在患有导致血糖急剧下降的严重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进行猪胰岛细胞的临床试验。


除了免疫排斥的问题,监管机构对这项技术最大的担忧之一是猪身上是否存在传染性疾病。此外,还有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PERV),即嵌入猪基因组中的病毒元件。这些不是从环境中获取的,而是遗传的病毒DNA片段。它们对猪无害,但是否可以从器官跳入人体细胞对人体有害仍有争论。哈佛医学院的Church和Yang创立了eGenesis,将用于异种移植的CRISPR技术商业化,其中一只猕猴肾脏移植自一头敲除数十种PERV的猪,已经存活了将近一年。尽管如此,仍有科学家认为还可能存在未知的有害病原体。


猪身上都是宝,“养猪”真能解决器官移植危机吗? - 天天要闻

图1. 生物技术公司eGenesis对动物胰岛细胞进行改造


FDA建议,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健康风险,只将猪器官移植到那些别无选择且其生活质量将通过手术显着改善的人身上。此外,他们还制定了对患者进行长期监测的政策,并禁止拥有猪器官的人献血,因为存在疾病传播的风险。Bennett 的心脏被发现含有猪巨细胞病毒,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员指出没有证据表明该病毒损害了心脏,而且他们确信该病毒没有传播到Bennett身体的其他部位。尽管如此,仍然无法确定是否是该病毒引起Bennett死亡。


Bennett的死亡不是结束,这种努力如果成功,可能会把许多将在等待器官捐献期间死亡的患者解救出来。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3794-2


制版人:十一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颜宁再次打假:科学家不需要“完美人设” | 新京报快评 - 天天要闻

颜宁再次打假:科学家不需要“完美人设” | 新京报快评

▲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图/颜宁微博截图知名科学家颜宁再次公开打假,打假的对象仍是假简历。据报道,5月4日,颜宁在其微博上发帖辟谣,“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并请微博节后尽快清理...
人工智能还将带来多少可能?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还将带来多少可能?

原创 黄鑫 经济日报与大模型对话,生成一件大师风格画作;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规划路线,具身智能机器人可精准识别和抓取零部件……日前举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集中展示了多项新技术新成果,生动展现了数字经济的澎湃活力,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扮演着激
Wi-Fi 6的MU-MIMO 技术: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 天天要闻

Wi-Fi 6的MU-MIMO 技术: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无线通信技术已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家庭、办公场所还是公共区域,Wi-Fi 连接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移动设备数量的急剧增长和应用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无线网络技术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制约了无线通信的效率与性能。值得庆幸的是,Wi-Fi 6 ...
“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现身府河 - 天天要闻

“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现身府河

近日,鱼类科研工作者王新越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时,在府河孝感段发现“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鳤(guǎn)。今年5月1日,在府河水域发现“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鳤。王新越 摄这尾鳤体长36厘米,体重290克。“这已经是长江十年禁渔
颜宁发声:网传不实,已投诉! - 天天要闻

颜宁发声:网传不实,已投诉!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颜宁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她呼吁尽快清理相关信息。
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 - 天天要闻

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

5月5日,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由春到夏,万物从复苏到成长,由萌芽至蓬勃,绿色铺满大地。立夏时节,蝼蝈鸣,蚯蚓出,藤蔓蜿蜒攀墙,大自然以热烈的姿态迎接盛夏。暑气初显,宜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规律,适时调节生活节奏,确保有充足的睡眠。对于夏季运动的原则,《黄帝内经》提倡“无厌于日...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 天天要闻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CNMO科技消息】我们常说地球是蓝色星球,但其实这种颜色并不是一直如此,也不会永远不变。有研究指出,地球的海洋在过去曾经是绿色的,而如果未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它们甚至可能会变成紫色。 这项研究主要探讨了数十亿年来海洋颜色的变化过程,发现这和海水的化学成分以及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方式密切相关。在3.8到18亿年前...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结晶是无定形基元有序堆积形成晶体的过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和基本的有序化过程之一。结晶过程通常遵循成核-生长路径,成核过程中自由能最高点对应的晶核尺寸被称为临界晶核尺寸。小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往往会在热涨落中再次熔化或溶解,而大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则会进一步生长成为稳定的晶体。很多情况下,临界晶核的形成是结晶...
今日立夏,要做这些事! - 天天要闻

今日立夏,要做这些事!

说吧你有多久没称体重了什么?你说你看到秤上飙升的数字就会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想要晕倒怀疑是对称体重这项活动严重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