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猜测和质疑颜宁回国的动机 | 新京报快评

2022年11月03日20:11:02 科学 1468
不必猜测和质疑颜宁回国的动机 | 新京报快评 - 天天要闻

颜宁在2018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留影。新京报资料图

这两天,著名科学家颜宁宣布回国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11月1日,在出席“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演讲时,颜宁宣布即将辞去美国教职回国。这个决定不亚于颜宁2017年到美国任教时掀起的舆论热度,因此,不少人对她的回国任职动机有了一些推测。

这其中,传播最广泛的观点认为,由于颜宁所从事的结构生物学遭遇AI技术的“横刀夺爱”,人算比不过AI算,工作机会和成果会日渐减少,因此只能回国。

有的版本还给出了详细的“猜测依据”:本来颜宁他们一年能解析几十个蛋白质结构,但谷歌旗下的英国DeepMind公司凭借AlphaFold2模型一次解析上亿个蛋白,这些年,几万个生物结构学家才解析几十万个蛋白,在AI(人工智能)的碾压之下,结构生物学家即将失业。

AI介入科研是正常趋势

评价科研人员最重要的标尺当然是成果,颜宁是研究蛋白质结构的,因此,这成为目前猜测最多也是传播最广的一个动机论。但是,就目前来看,这些观点也仅仅是猜测而已,事实究竟如何,需要时间和结果来回答和检验。

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其他职业,职业的流动和环境选择都是正常的。相比而言,科学家当然愿意流向那些能出成果的环境,而且,最终也只有成果才能说明一个人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是,出成果需要时间,所以,现在来评判颜宁的回国任职,其实为时过早。

随着技术的发展,AI介入科研,是一种正常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不仅仅是解析蛋白质结构需要AI帮助,将来很多行业都需要AI,因此,从总体趋势看,AI将要取代不少人的工作。

尤其是在分析蛋白质结构方面,2022年8月,AlphaFold2公布了大约 2.2 亿种蛋白质的预测结构,几乎涵盖了 DNA 数据库中已知生物体的所有蛋白质。

与此同时,另一家科技巨头Meta(前身为Facebook)也不甘落后,借助人工智能ESMFold(“宏基因组”数据库)在两周内预测了来自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6亿多种蛋白质的结构。

按此进展,不只是结构生物学家的工作会受到挑战甚至受到威胁,就连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如生物化学、药物研发、基因测序和临床医生、农业和植物学的分子育种等,都可能受到挑战。所以,如果说要受到影响,不只是颜宁一个人,所有人都会面临这样的境况。

况且,颜宁身为行业佼佼者,未来的选择空间其实更大,说“颜宁是因为受到AI的挑战才选择回国”,其实有些立不住脚。

不必猜测和质疑颜宁回国的动机 | 新京报快评 - 天天要闻

颜宁回国工作,是其个人选择。图/IC photo

AI并不能包揽所有的研究

就科学层面而言,尽管AI正在挑战人工解析蛋白质结构,但是,在准确性上还需要检验,而且产品更需要动物和临床试验的检验。因为AI只是模拟蛋白质结构和其他分子、化合物的结构,而非真实地测出了物质结构,更何况有些分子和化合物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变化,需要在实践中结合产品的使用才能获得准确认知。

即便AI能解析一些分子结构,也还需要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才能准确获得不同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条件、功能和作用。因此,AI解析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结构只是研究的开端,并不能包揽所有的研究和工作。

从这些情况看,AI让传统结构生物学家和其他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失业”,还为时过早。这也是不必以此猜测颜宁回国的理由之一。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看,技术的进步永远伴随人类,与时俱进的人善于适应和利用技术的进步。当生物医学和其他学科面临AI浪潮时,绝大部分人都会学习并应用这样的先进技术来进行科研和工作,只要能学习、善于学习,适应和使用AI等工具,他们面临的不会是失业,反而有可能是更多的工作机会,并提升待遇和工资。

颜宁的回国也许只是挑选工作环境的一个选择。颜宁回国任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能够获得的资金和资源应该远比在美国做一名教授要丰富得多,而祖国也需要这样的人才。

并且,有了人事权和充裕的资金,颜宁还可以组建更多的科研团队和实验室,带动更多的研究人员一起工作和研究,或许获得的成果比自己单枪匹马单打独斗还要多。在此情况下,颜宁能做什么样的选择,一般人想必也理解。

说到底,颜宁回国工作,是其个人选择,也是对自己能否出更多成果在分析和预判之后的决定。外界不必对颜宁“说三道四”,让其安心工作科研,未来或许她能以更多的成果来回应大家。

撰稿 / 张田勘(专栏作者)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李立军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时速 600公里、贴地飞行,我国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首次亮相! - 天天要闻

时速 600公里、贴地飞行,我国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首次亮相!

每经编辑:杜宇据央视新闻,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正在北京举行,时速达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也在本次大会首次亮相。图片来源:央视新闻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工程师介绍: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是通过车载超导磁体与轨道上的线圈相互作用,实现列车与
认识2种丁酸衍生物 - 天天要闻

认识2种丁酸衍生物

丁酸钠与三丁酸甘油酯作为丁酸的衍生物,在动物消化道中被分解成丁酸和其他物质。他们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来源于丁酸。肠道上皮细胞优先选用丁酸作为能量源。作为一种短链脂肪酸,丁酸在进入小肠后部分以非离子形式被肠道黏膜细胞吸走,直接为肠黏膜细胞生长和增
米东区:这一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推进中 - 天天要闻

米东区:这一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推进中

(米东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黄鹏报道)7月9日,记者在位于米东区北部沙漠东北部的新疆华电乌鲁木齐光伏基地1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独立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吊装调试。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是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电化学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 天天要闻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人类大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要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首先要了解其中的细胞种类和神经联接规律,近日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系列成果给大脑绘制“高清地图”。 7月10日深夜,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介观脑图谱系列成果,实现从啮齿类到灵长类大脑的跨越。10项成果以专题论文集的形式集中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神经元》《发育...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 天天要闻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7月9日,《自然》杂志(Nature)在线发表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雪华、刘进教授团队主导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腔诱导自发双光子辐射方案,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与单光子辐射强度相当的自发双光子辐射,研发出保真度高达99.4%的按需触发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 天天要闻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文︱陆弃随着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持续攀升,传统器官捐献严重不足的问题愈发凸显。美国初创企业LyGenesis推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创新方案:通过将供体肝细胞注射至患者体内淋巴结中培育“微型肝脏”,尝试在患者自身体内制造可替代肝脏功能的器官。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 天天要闻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冬虫夏草千年传承的滋补良药采药人的寻觅自公元780年起冬虫夏草便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载入史册从《藏本草》到《中国药典》均有记载李时珍更将其誉为“人身不老药”赞其兼具虫之阳刚与草之阴柔成为中药中独一无二的“阴阳同补”圣品享有“东方圣草”“药中
【链博传奇】中国中车:塑轨道之“链”,与世界同行 - 天天要闻

【链博传奇】中国中车:塑轨道之“链”,与世界同行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链”主企业,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商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清洁能源装备骨干企业。当前,中国中车搭建了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研发平台,构建了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开创了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