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巅“十大突破性技术”二十周年主题峰会3天后盛大开幕

2022年11月01日18:17:23 科学 1127

科技之巅“十大突破性技术”二十周年主题峰会3天后盛大开幕 - 天天要闻



“我们相信,我们可以逆转时间。”


这不是在拍电影。今年六月,理查德·克劳斯纳(Richard Klausner)博士,细胞免疫治疗三巨头之一 Juno Therapeutics 和 GRAIL 公司的创始人,也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负责人,在美国圣地亚哥的一场公开演说中向台下的观众郑重其事地说出了这句话,并向观众展示了一些尚未公开的实验数据,证明他们在实验室中使用细胞重编程技术成功地让生病的老鼠“起死回生”了。



科技之巅“十大突破性技术”二十周年主题峰会3天后盛大开幕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Max Loeffler & MIT Technology Review


“返老还童”的黑科技并非空穴来风,作为 Altos Labs 的首席科学家,克劳斯纳集结了一批顶尖科学家,致力于从表观基因组的角度“重置”生物体内与衰老相关的基因,从而让生物体变得更年轻,或者说至少是生物学年龄上的年轻。他们管这项激动人心的技术叫“回春编程”(Rejuvenation Programming)。在精准医疗大热的当下,克劳斯纳的野心却是要让人体全方位变年轻,以从根源上预防绝大多数疾病,他甚至宣称这完完全全“是精准医疗的反面”。日前,Altos Labs 已经疯狂吸金 30 亿美金,融资来源大多为硅谷巨头和海湾地区的石油巨富。


消息一出即引发轩然大波,争议不断。支持者如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教授、Paul F. Glenn 衰老生物机制研究实验室主任大卫·辛克莱(David Sinclair)乐观地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能活 200 年。”反对者如胚胎学家、干细胞专家阿方索·马丁内斯·阿里亚斯(Alfonso Martinez Arias)则将这项技术比作中世纪的炼金术,并表示克劳斯纳可能是喝多了。


不管怎么说,随着生命科学、医疗技术和公共卫生的进步,人类的寿命一直在延长。不论是提升高质量生活在生命历程中的占比,还是直接延长寿命,抗衰老技术前景诱人、增长空间广阔,是炙手可热的科技赛道之一,而这正符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预测。2020 年,“抗衰老药物”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而在今年的评选中通过投票选择的第十一项“突破性技术”,读者们投出了“衰老时钟”,也是“回春编程”技术的底层原理之一。



科技之巅“十大突破性技术”二十周年主题峰会3天后盛大开幕 - 天天要闻


脑机接口到深度学习,从合成生物学到基因组编辑,这样精准而成功的预测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屡见不鲜。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极大的新兴科技商业媒体,《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自 1899 年创刊起,始终以专业的精神关注前沿科技及其商业化,并从 2001 年开始每年都会评选出“十大突破性技术”(10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TR10),代表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和未来方向。不少在当年初露头角的技术,如今已然被大众熟知并从多个方面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认知,重塑了无数的产业领域与赛道。历史的验证是“十大突破性技术”前瞻性的最好证明,评选的专业性与权威性也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主办的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基金》表示,“上榜的科学技术突破代表了当前时代科技的发展前沿和未来方向”,并在每年评选结果公布后,邀请各个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对“十大突破性技术”进行深入解读。



科技之巅“十大突破性技术”二十周年主题峰会3天后盛大开幕 - 天天要闻

“衰老时钟” 图片来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如今,恰逢“十大突破性技术” 二十周年之际,世界科技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科技创新的赛道愈发细分,科技发展中多学科交叉、跨学科融合发展的态势进一步增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碰撞与交融,通常意味着新的可能性与增长点,也往往是重大科学突破的集中爆发点,进而推动多专业领域的飞跃式进步。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回顾科技发展历史,关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共生发展,对于我们理解整体行业脉络、把控科技发展趋势至关重要,也是我们做出重要决策的关键依据。


11 月 4 日,继 2021 年“十大突破性技术”在杭州成功发布之后,科技之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二十周年主题峰会将再次落地余杭峰会由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指导,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主办,并由 DeepTech、云樾科技承办,将邀请来自生命科学、能源气候、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新型材料、智慧生活等领域的学术专家、行业领袖、知名投资人和高校、机构、企业代表齐聚杭州未来科技城在 20 年积累与总结的基础上,剖析发展历程,共同探讨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并带来兼具专业性和前瞻性的研判。


作为全国四大科技城之一,杭州未来科技城自 2011 年正式挂牌成立起,就坚持推进“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一以贯之地将“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落到了方方面面,目前拥有多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科技人才的集聚地。此次《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在评选二十周年之际再次落地杭州未来科技城,将助力其打造高科技人才高地和高精尖产业集群,引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峰会将以“科技之巅:新兴科技‘大家’说”为引,围绕“如何加速新兴科技的是产业化与商业化”的话题进行大咖高端对话,并设有“生命科学的无限可能”、“‘碳’索新生态”和“数智新动能”三大板块。同时,整体回顾了过去 20 年来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 200 余项“十大突破性技术”的新书《科技之巅:全球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未来趋势(20周年珍藏版)》将于会上重磅首发。


新书正在火热预售中!点击下方海报或扫描海报中二维码可预购图书



科技之巅“十大突破性技术”二十周年主题峰会3天后盛大开幕 - 天天要闻


《科技之巅:全球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未来趋势(20周年珍藏版)》一书中,我们对过去 20 年的“十大突破性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按照“生命科学、信息工程、资源与能源、工程制造、智慧生活”五大领域分别进行剖析,同时邀请了来自学术、产业、资本界的 50 余位权威人士对一些领域技术的特点、产业应用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投资潜力进行了深度解读和专业点评。本书在推出之际,有幸获得了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的高度评价与撰文作序。可以说,《科技之巅(20周年珍藏版)》集 20 年深刻的前沿科技洞见大成,可能是各界人士了解各学科领域、洞察科技发展、发掘投资商机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十年磨一剑,未来近在咫尺。11月4日,来杭州未来科技城,我们一同登上「科技之巅」。



科技之巅“十大突破性技术”二十周年主题峰会3天后盛大开幕 - 天天要闻

科技之巅“十大突破性技术”二十周年主题峰会3天后盛大开幕 - 天天要闻


-End-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 天天要闻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传承地质魅力·续写文明华章——推动地质公园与生态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迈克尔·本顿)教授围绕“三叠纪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 天天要闻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地幔的垂直运动是导致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地质变化的驱动力之一。这些地幔上升流,有时被称为地幔柱,被认为在一些重大的地质转变(例如大陆漂移)中发挥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陆地下发现了一种类似、微妙却意义重大的现象。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闻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在主要水下断层带释放构造应力过程中发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渐进式地震事件在穿过日本海岸附近易引发海啸的断层段时被追踪,该断层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缓冲作用,吸收了压力。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比作一条断层线沿着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 天天要闻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近日,一张“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截图在网络上流传。截图显示,名称为“倪四道”的用户称,团队预测8个月内,将会在一经纬度位置(位于广东)出现八级以上地震。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 天天要闻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来源:广西台新闻910】近期,阳朔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通过桂林漓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安装的监测系统,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的身影。白颈长尾雉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是中国特有珍稀鸟类,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 天天要闻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5日讯“淘淘”20 岁啦!7月5日,世界第一头人工环境下出生的长江江豚“淘淘”迎来20岁生日。从“淘淘”出生到家族发展至5头,在一代代科研人员努力下,长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种,为这一濒危物种的未来带来希望。
飞机不死,它只是坠落 - 天天要闻

飞机不死,它只是坠落

献给003号坠机的白玫瑰,2024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记者 王华震 摄山里的纪念仪式简简单单,从山下带上来的一束白玫瑰,分给王健、杨立群和其他队员,在曾经因飞机坠落而形成的巨坑前,他们手持玫瑰,默哀。玫瑰洁白,山林翠绿,经过80年的自然修复,那个“巨坑”已经宛如平地,难以辨认。巨坑近旁,山势陡然下陷,形成一道...
历史上从无记载!2006年平利首次出现,被抓8小时后放生 - 天天要闻

历史上从无记载!2006年平利首次出现,被抓8小时后放生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文|万象硬核编辑|万象硬核«——【·前言·】——»2006年6月15日,安康市人民政府发布消息,有人在平利县的交通局家属院中发现了一只不明身份的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