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表面上的哪些著名物体?

2022年10月23日03:40:04 科学 1452

传统的答案是“中国的长城”,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是国际空间站用长焦镜头拍摄的长城照片:

从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表面上的哪些著名物体? - 天天要闻

也就是说,在肉眼看来,柏林墙是完全看不见的。

问题在于,尽管长城长得离谱,但它非常狭窄,更糟糕的是,它是用当地材料制成的,这使得它与周围的土壤和岩石具有相同的颜色。

也就是说,还有许多其他人造物体,是的,从太空中肉眼可见 - 特别是如果它们在夜间被照亮。

例如,这是一张从太空轨道上拍摄的埃及金字塔的照片:

从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表面上的哪些著名物体? - 天天要闻

我喜欢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是由国际空间站上的一名宇航员拍摄的:

从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表面上的哪些著名物体? - 天天要闻

这是SpaceX载人龙号首次向人们展示国际空间站执行载人任务的发射台。这张照片是由伊万·瓦格纳在起飞前两分钟拍摄的!您可以在照片的中心看到发射场的几个细节 - 以及相邻的平台 - 以及照片底部的一些较大的建筑物。道路也很容易观察。

摄影的问题在于,你无法分辨镜头的威力有多大。一个好的长焦镜头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细节。

但是你可以计算(非常粗略地)我们能看到什么...

国际空间站海拔约400公里。在良好的光照条件下,人眼的水平分辨率为六万“像素”(警告:这个数字非常有争议,非常近似,但我们会使用它。我们的视野约为六十度。

因此,如果我们要在400公里高度看清地面的东西,这在地面上的分辨率约为每公里150像素。

所以,从理论上讲,我们将能够看到三十米大小的东西......这表明宇航员伊万拍摄的照片中的道路是肉眼可见的,照片本身就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仍然必须考虑到大气层“模糊”了事物 - 并且看到小物体需要极好的对比度 - 并且“人眼的分辨率”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但显然,您将能够看到大型建筑物,而不会在轨道上遇到太多麻烦。宇航员是这么说的。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黄河调水调沙进行时 揭秘“人工洪峰”输沙入海的科学手段 - 天天要闻

黄河调水调沙进行时 揭秘“人工洪峰”输沙入海的科学手段

今年黄河流域已于7月1日正式入汛。为应对汛期,黄河2025年调水调沙任务已于6月23日启动,历时17天。什么是调水调沙,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黄河2025年调水调沙启动 随着今年调水调沙开启,目前黄河下游山东段流量逐渐加大,已出现今年最大流量。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为了恢复这片...
圆明园千亩荷花盛开 你能认出几种? - 天天要闻

圆明园千亩荷花盛开 你能认出几种?

盛夏时节,北京圆明园千亩荷花次第绽放,粉白嫣红的荷花摇曳于碧波之上,勾勒出“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美画卷,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入园打卡。据记者了解,今年圆明园内汇聚了200多个品种的荷花,从粉黛轻染到雪白无瑕,从单瓣舒展到重瓣叠翠,姿态万千。
从“破冰”到盛放,爱奇艺“内容高原”再跃升 - 天天要闻

从“破冰”到盛放,爱奇艺“内容高原”再跃升

泛娱乐顶尖自媒体 只讲干货和硬逻辑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 犀牛娱乐犀牛娱乐原创文|沈婉婷 编辑|朴芳玉兰花开,历久弥香。刚刚走过“三十而立”的白玉兰奖在今年给行业带来了新气象。从本届的提名作品和评奖结果来看,古装、悬疑、职场、都市等几乎所有重要的题材赛道都被覆盖到,既有风格厚重、叙事宏大的主旋律长篇佳作,...
交大科研成果登上《自然》,用人工智能设计出优异的热辐射超材料 - 天天要闻

交大科研成果登上《自然》,用人工智能设计出优异的热辐射超材料

在材料科学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北京时间7月2日晚,上海交通大学团队领衔研发的成果登上《自然》杂志,在人工智能设计热辐射超材料领域取得原创突破:他们研发的逆向设计AI模型,能大批量生成热辐射超材料的候选设计方案。经过“优中选优”,交大团队在实验室制备了4种AI模型设计的材料,它们在多种户外场景...
研究显示:美国青少年驾车时超五分之一时间在看手机 - 天天要闻

研究显示:美国青少年驾车时超五分之一时间在看手机

IT之家 7 月 3 日消息,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美国青少年司机开车时,超过五分之一的时间注意力被手机分散,其中许多看手机的时长足以显著增加发生车祸的风险。该研究发表于《交通伤害预防》杂志,研究发现,平均而言,美国青少年在每次驾车行程中有 2
360亿订单,核聚变龙头,藏不住了! - 天天要闻

360亿订单,核聚变龙头,藏不住了!

太阳,为何能燃烧50亿年?这是因为太阳内部一直在进行大量的核聚变反应,每秒钟都有6亿吨氢原子碰撞、融合。过程中那些微小的质量损耗,便化作光和热的形式驱动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