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18米深,深度越来越浅的渤海会不会消失?

2022年10月22日22:33:52 科学 1201

在我国辽阔的版图上,从北至南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这些崎岖的边缘为我国构成了丰富的地形特征。渤海就是我国几大著名内海之一。根据前些年的统计资料来看,虽然渤海面积不小,但平均海水深度只有约 18 米。就此发展下去,渤海是否有可能就此消失,成为新的陆地呢?造成海水深度变浅的原因又是怎样的呢?除此之外,被渤海阻隔的山东和东北地区仅仅相隔 100 多公里。为何不修建跨海大桥来缩短两者的距离呢?

只有18米深,深度越来越浅的渤海会不会消失? - 天天要闻

一、特殊的渤海

渤海作为我国的内海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最北部的近海,周边紧紧围绕着辽宁、山东、天津、河北几省,形成了独特的 C 字型内海。根据地质学家的观测研究,渤海最早应该是亚欧陆地的延伸地区。由于板块运动发生沉降,海平面上升,侵入板块之后,众多河流涌入,造成了如今的渤海的样貌。早在西周时期,渤海就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在已知的史料中,渤海最早被称为少海,直到苏秦首次将其命名为渤海。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只有18米深,深度越来越浅的渤海会不会消失? - 天天要闻

不同于我国其他近海区域,渤海被山东和东北地区紧紧包裹,相当大的面积邻近陆地。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让众多沿渤海城市发展成为重要港口,给环渤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活力。除此之外,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在渤海地区还发现了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这些天赐的宝藏让渤海成为了中国的聚宝盆。近年来,环渤海区域城市纷纷开始建设旅游事业,将渤海美丽的风景优势转化为了经济优势,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创收条件。表面上看,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情况一片向好,但实际上却暗藏着许多潜在的危机。

二、渤海真的会消失吗?

只有18米深,深度越来越浅的渤海会不会消失? - 天天要闻

事物发展都有两面性,渤海深入内陆的样貌让其成为了天然的避风港,但与此同时也会更大程度地受到内陆的影响。众多影响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环境污染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东北地区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又是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产生的污染排放十分严重。随着山东、天津等地的发展,又大量污水排入渤海海域,对水体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据统计,每年渤海要承担超过全国排污水量的30%,这使得海域变为了巨大的垃圾场。虽然政府已经开始颁布治理措施,大力改善污染状况,但想要彻底地恢复渤海的面貌,依然有很远的路要走。

只有18米深,深度越来越浅的渤海会不会消失? - 天天要闻

除此之外,渤海海水深度也成为了令人担忧的问题。目前我国汇入渤海的主要河流有海河辽河滦河黄河。除此之外还有超过 40 条大小不一的支流,以渤海作为奔流的终点。这些河流进入渤海之后,除了自身水源与渤海相融之外,还为渤海带来了巨量的泥沙。这些泥沙来到渤海之后,失去了此前河流的冲击力,迅速在出海口沉降,逐渐堆积,形成了海滩陆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仅黄河一条主干河流平均每年都会为渤海带来超过 16 亿吨的泥沙。再加上其他河流之后,渤海海域面积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减少。

只有18米深,深度越来越浅的渤海会不会消失? - 天天要闻

如果从卫星地图上观察的话,1984年,辽河出海口附近的葫芦岛营口锦州等城市,无论是可耕地区域面积,还是城市居住区域面积,都远远小于今天的范围。经过粗略计算之后,因为入海口大量泥沙尘积导致的陆地板块延伸,使得海岸线向外扩张了超过 10 公里的范围。与之相对的,渤海也缩小了 10 公里的边界。除了辽河入海口之外,其他几条主要干流也发生着同样的情况。 1984 年时,天津滨海新区附近还只是很小的区域。但在今天的卫星地图上观察,这片区域已经扩大了数十倍之多。作为含沙量最多的黄河,其出海口的海岸线更是延伸了超过 10 公里的距离。根据专家预测,如果保持这样的泥沙含量,渤海很可能在 500 年内彻底消失。

只有18米深,深度越来越浅的渤海会不会消失? - 天天要闻

那么事实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专家的预测并不是空穴来风,很快就引起了各地政府的关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采取了多项手段,终于阻止了这一情况的恶化。归根到底,想要解决渤海面积持续萎缩的状况,就必须从控制泥沙量着手。从 90 年代开始,我国黄河流域沿线城市为了当地发展,修筑大量水库,控制黄河流量,这一举措也成功阻截了大量泥沙涌入海中。黄河之所以存在大量泥沙,主要原因在于中上游区域乱砍乱伐,使得大量维持水土的林区、草区被开发成农耕区,这就导致沿河土壤变得更加松散,更容易受到黄河的冲刷和携带。为了解决这一情况,国家严格控制黄河流域的开放进程,大规模推动退耕还林举措,使水土流失的情况有所好转。

只有18米深,深度越来越浅的渤海会不会消失? - 天天要闻

除了这些人为的调整举措之外,城市发展也在改变着自然环境。黄河沿线地区城市规模迅速的扩大,居民用水量也与日俱增。原本奔流不息的母亲河这些年时常发生干河和断流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有利有弊。一方面这使得周边居民生活出现了困难,但另一方面却明显减少了入海黄河的泥沙含量。

总而言之,在经过十几年的治理之后,渤海已经没有了消失的后顾之忧,但如何调整好整体的自然环境,依然是国家的重大问题。

三、跨海大桥

只有18米深,深度越来越浅的渤海会不会消失? - 天天要闻

从地理位置来看,山东地区和东北地区位于 C 字形的渤海的两个端点,而两个端点间的距离仅仅不过百余公里,十分适合修建跨海大桥来沟通两地。从经济发展上看,目前从山东前往东北地区需要绕过整个 C 字形,距离长达 1800 公里,非常不利于陆地运输和经济往来。而依靠海上运输的话,虽然距离较近,但成本又相对较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希望在渤海上修建一座跨海大桥的原因。表面上看,这想法十分合理。但实际上修建一座跨海大桥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早在改革开放不久之后,就有学者提出了这一设想,甚至做出了费用的估算。从工程造价来看,修建渤海跨海大桥花费可能会达到 3000 亿人民币,对于地方财政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所以即便跨海大桥可能带来经济的增长,但从短期来看,这项工程还是一个无底洞。再加上近年来航空高铁的发展极大冲击了陆路运输,更加让双方失去了修建的动力。

只有18米深,深度越来越浅的渤海会不会消失? - 天天要闻

那么如果国家出资修建,让两地没有财政的后顾之忧,这项工程是否就能成功呢?实际上即使是没有资金的压力,想要在渤海建立跨海大桥依然无比艰难。如果在地图上将渤海 C 字形的两个端点连成一条线的话,可以清晰地发现这里正位于板块交界的地震带上。此前我国发生的唐山大地震罪魁祸首正是这条活跃的地震带。所以在这里修建跨海大桥必须要考虑到自然灾害的问题。如果耗资几千亿的大桥建成之后,遭遇地震发生断裂坍塌的话,那么将会给国家带来难以预估的损失。由此可见,建立这条跨海大桥面临的困难非常复杂,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没有人知道未来科技能发展到怎样的高度,可能等人类建造技术出现革命性突破之际,渤海大桥的建设也会被正式提上日程。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 天天要闻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关注+星标,好搭档不错过7.7本周值得读来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发表,我们为您精选呈现。1.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2. 并非所有人群的衰老都与慢性炎症相关3. 古DNA揭示埃及祖先4. 拟态是否成功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心理学 |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Comparing the value of perceived human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 天天要闻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赖、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复使用并借鉴的科学,它能带来更快、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以及更为广泛的益处,而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这一切的基础。以OA形式发表研究,也能为研究人员和作者带来影响力和可见度等诸多益处: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优势,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广的影响范...
深度科普:光飞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吗?光:我只需要一瞬间! - 天天要闻

深度科普:光飞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吗?光:我只需要一瞬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速度的理解往往基于牛顿力学体系下的相对速度概念。比如,当我们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观察到车外的物体在以一定的速度向后移动,这个速度是相对于汽车这个参考系而言的。然而,光的速度却截然不同,无论在何种参考系中测量,光在真空中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 天天要闻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本源量子今日宣布自主稀释制冷机获国际订单,将批量出口“一带一路”国家,标志着我国自主量子计算核心装备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本源 SL400 稀释制冷机稀释制冷机是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设备之一,能够为量子计算机提供接近绝对零度(IT之家注:-273.15℃)的极低温运行环境,除量子...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 天天要闻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布氏苇莺:雀形目、莺科、苇莺属鸟类,属小型鸟类。体长12-15厘米,体重10-12克。其中国内主要分布于新疆以及香港,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库、水塘、溪流、沼泽等不同水域附近的灌木丛、芦苇丛以及草丛中。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 天天要闻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今日4时5分 我们迎来“小暑”节气小暑,暑气渐盛虽还未到最酷热之时却已奏响了盛夏的序曲年方过半 季夏正始小暑,又称“小热”暑气蒸腾、热浪翻涌虽未到三伏极盛之时但此时的沈城已浸满了夏日的浓烈气息此时节气温飙升最高可达35℃雷雨也时常突袭闷热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