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生于美国,领奖时不顾美方反对用中文发言

2022年10月08日10:23:13 科学 1232

2022年诺贝尔奖陆续公布,这些人将是各个领域新的话语权拥有者。

对于“诺贝尔奖”,国人在最初有着很大情节,因为潜在意识中总会感觉,只有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某些东西才是世界一流

看着奖项花落他家,广袤无垠的神州大地上什么时候才能涌现出新的强者?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生于美国,领奖时不顾美方反对用中文发言 - 天天要闻

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这样的看法确实有失偏颇。

就拿袁隆平院士来讲,杂交水稻造福了无数人,自己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这就能代表他的成就平凡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2012年和2015年,莫言、屠哟哟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医学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人依然有能力去站在领域巅峰

仔细追溯曾经的获奖者,类似的话题早已得到证明,比如杨振宁钱永健等等,均是诸位熟知的华裔诺奖获得者。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生于美国,领奖时不顾美方反对用中文发言 - 天天要闻

这里不得不提到丁肇中,他的经历显得尤为特殊,作为出生在美国的中国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具备了美国国籍,但并不影响他那颗向往神州大地的游子之心。

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登台演讲,丁肇中不顾美方反对,执意用中文进行发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美籍华裔

上个世纪30年代,丁肇中的父母在美国出访,故而将孩子生在了这里。

美国同中国大有不同,虽然他的父母是中国国籍,但毕竟出生地在美国,直接决定了他的身份——美国人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生于美国,领奖时不顾美方反对用中文发言 - 天天要闻

当然,这并不妨碍他接受中国教育。

在出访工作结束后,丁肇中就回到了山东读书,父母特别的教育方式,让他不管在哪个阶段都领先于同龄孩子。

每个人都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未来能够取得多高的上限,没有人能做出定论

高中毕业后,丁肇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到成功大学,开始为期四年的本科生涯,从事机械工程专业的研究。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生于美国,领奖时不顾美方反对用中文发言 - 天天要闻

能力方面的出色让他受到了校方的推举,加上我国对留学生的资金支持,丁肇中在毕业后来到了密歇根大学继续就读。

这里汇聚着全世界的顶尖学子,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丁肇中恰恰是个意外

来到美国后,丁肇中每天三点一线,每天实验室、教室和自习室,从未有过任何例外,在博士尚未毕业时就获得了多家机构的高薪邀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丁肇中却将“利”抛之脑后。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生于美国,领奖时不顾美方反对用中文发言 - 天天要闻

对于他而言学术生涯没有上限,取得博士学位后他来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继续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这里成为了丁肇中生涯里的关键一站,也是他提升个人能力最快的阶段。

比如发现反氘原子核、证实光子与矢量介子间的相似性、精确测量中微子的种类等等,均是在这一时期完成。

付出终会有收获,丁肇中值得站在更高的舞台上,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无数友人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中文演讲

在接到通知后,丁肇中有些意外,他没想到自己会成为诺奖获得者。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生于美国,领奖时不顾美方反对用中文发言 - 天天要闻

此次前往瑞典之行,除了上台领奖外,他还需要进行演讲,在和父亲的通话中,丁肇中做出了用中文发言的决定。

谈及原因时,他表示如此重要的场合,他要替炎黄子孙发出声音,只要能坚持不放弃,任何事情都有成功的可能

远在神州大地之上的父亲连连应声:好,好,好,我绝对支持你的想法

所有环节都计划好之后,登台前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瑞典工作人员询问他上台有何方面需求时,这才得知他要用中文进行发言。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生于美国,领奖时不顾美方反对用中文发言 - 天天要闻

按照传统惯例,获奖者必须以获奖国家的官方语言进行发言,丁肇中对此表示反对。

工作人员得知后,立马和美方进行了沟通,在场的美国外交官专程找到了他,表明了“不希望他用汉语进行演讲”的想法。

丁肇中在生气之余且感到意外,当场便对他们进行了回怼:

这与你们没有任何关系,不要管我的事情

看到丁肇中的态度如此强硬,美方外交官只好作罢,生怕有其他过分的事情发生。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生于美国,领奖时不顾美方反对用中文发言 - 天天要闻

得到诺贝尔奖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誉,我是在旧中国长大的……”这是在莫言和屠哟哟没有获奖之前,第一次在诺贝尔奖舞台上听到中文,内心实在有种无法言语的感受。

在演讲的途中,场下观众无数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或许是对当时尚未获奖的国人的最大鼓励。

笑侃人世间

说到底,这正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爱国心切。

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国人,相比于获得诺贝尔奖,我认为自身努力拼搏的特质才最重要,这正如丁肇中教授所言那般:总有一天我们要超过你们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生于美国,领奖时不顾美方反对用中文发言 - 天天要闻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我追随的光,是五角的星光

赤子之心是善良、是单纯、是执着……它没有办法用言语来形容,却又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动。愿丁老的爱国情结照耀更多的追梦者,请借此向他献上心底那份最崇高的敬意。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西安突然狂风暴雨闪电,网民说他拍到了龙!专家回应:可能不大需研究 - 天天要闻

西安突然狂风暴雨闪电,网民说他拍到了龙!专家回应:可能不大需研究

一、狂风雷暴突袭古城,多名网友称“天上游龙飞舞”5月2日晚,西安市民经历了一场猝不及防的强雷雨突袭。随着夜色降临,原本平静的天空突然响起一连串震耳欲聋的雷鸣,电闪如昼、狂风呼啸,有人形容那场景仿佛酒吧蹦迪现场,天空中不时炸出白光,让整座城市在一瞬间被照亮。然而,就在这场雷暴中,多个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万物皆大 - 天天要闻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万物皆大

IT之家 5 月 5 日消息,今天是 5 月 5 日,也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夏 —— 属于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已经来到了夏天。通常每年 5 月 5 日或 5 月 6 日是公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 天天要闻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五一劳动节,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总是能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对于我而言,劳动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脑力的拼搏,是在科研领域中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过程。回顾我的科研生涯,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汗水与收获的旅程。1985 年,我全身心投入到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 天天要闻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想必这个“五一”假期不少人会选择去海边游玩如果在海边看到这样的“塑料袋”漂浮在海水里的这种——看起来特别像“塑料袋”的水母!千万别碰!近期,就有游客在广东深圳大梅沙海域发现了一大群不速之客提醒:不要去触碰!
针对网传简历,科学家颜宁发文回应:缺乏常识! - 天天要闻

针对网传简历,科学家颜宁发文回应:缺乏常识!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通过其微博账号@nyouyou发布声明,打假网传简历。她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请微博辟谣尽快清理相关信息。据了解,此类虚假简历最早于2023年开始在网络上流传,内容涉及对...
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太空生活传言大揭秘 - 天天要闻

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太空生活传言大揭秘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李鑫 摄2025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当天,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距地面400km 高度的中国空间站上,航天员们的日常生活跟地球上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大众对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总是充满好奇,比如,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不穿航天服进入...
五四青年节 | 从“拆家顽童”到“机器人工程师”,“05”后大学生带“小巨人”跑上马拉松 - 天天要闻

五四青年节 | 从“拆家顽童”到“机器人工程师”,“05”后大学生带“小巨人”跑上马拉松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个头虽小却气势满满,身着酷炫银蓝拼色套装,“E人”属性拉满频频转头挥手……最近,一场人类和人形机器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鸣枪起跑。在一群形态画风各异的“钢铁选手”中,0.75米的“0306小巨人”吸引了不少现场观众拍照打卡,直播平台上也涌现着“萌萌哒”“太可爱了”的评价。...
立即远离!外出遇到这种“塑料袋”别碰,有毒! - 天天要闻

立即远离!外出遇到这种“塑料袋”别碰,有毒!

想必这个五一假期不少人会选择去海边游玩近期各地进入升温通道如果在海边看到这样的千万别捡!当地时间2024年3月2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半月湾,沙丘海滩上的蓝色水母。数百万奇异的蓝色水母被冲上太平洋海岸的海滩↑近期,就有游客在广东深圳大梅沙海
气象部门回应西安雷雨夜不明飞行物 - 天天要闻

气象部门回应西安雷雨夜不明飞行物

5月4日,“西安现不明飞行物”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热榜:称5月2日西安雷雨夜空现条状不明物,多名网友拍到黑影疾速掠过夜空,有目击者称像龙一样盘旋,至少有“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