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量子纠缠”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它是科学的神迹

2022年10月07日13:25:14 科学 1069

导语: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则颁发给了量子领域的三位科学家,其中一位还是潘建伟的导师--安东·塞林格。他们的贡献在于通过开创性的实验展示量子纠缠,为量子技术开创新时代奠定基础。对于很多朋友来说,量子纠缠是个非常高深的名词,更别提他有什么用处。今天跟着我,一起回答下边几个问题,带你认识这神乎其神的科学!

研究“量子纠缠”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它是科学的神迹 - 天天要闻

量子纠缠示意图

量子纠缠是什么?等等,先看看什么是量子力学

著名的物理学家费恩曼曾经说过:“我想我可以有把握地说,没有人理解量子力学”。

研究“量子纠缠”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它是科学的神迹 - 天天要闻

量子力学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难,既然让研究它的人都说出这么没有自信的话。并且对很多朋友来说,也不需要量子力学,因为无论是买菜,还是搬东西,都没听说过这玩意。

相信下边网友对量子纠缠的认知,也是我们最真实的写照。

研究“量子纠缠”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它是科学的神迹 - 天天要闻

甚至利用普通民众对量子力学的陌生,和对这门前沿学问的敬畏。很多不法分子还打过歪主意,比如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量子波动速读。

研究“量子纠缠”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它是科学的神迹 - 天天要闻

但它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了解太阳为什么会发光等等。

同时,量子力学支撑起我们见到的科技的基础,比如我们所用的手机芯片,这也是手机之所以智能的原因。

量子纠缠是什么?

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里边一个十分诡异的预言,没有人能够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它,被称作是科学的神迹

研究“量子纠缠”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它是科学的神迹 - 天天要闻

所谓的量子纠缠,就是针对“纠缠对”,一个粒子发生的事情,会决定另一个例子发生的事情,不管两个例子相隔有多远。

这里我们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快速理解什么是量子纠缠。

小明和小红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俩人都住在北京。某一天他俩发生了量子纠缠,但是小红因为读书,去了美国留学。

研究“量子纠缠”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它是科学的神迹 - 天天要闻

如果是平时,小明需要给小红打长途电话,才能知道小红的状态。

但是因为量子纠缠,小明现在自己的状态就是小红的状态,他只需要关注自己,就可以把对方的状态了解得明明白白。

而且这种感知不会受到距离的约束,哪怕某一天科技发达,小红乘坐宇宙飞船去了火星甚至更远的地方,小明也会立马知道小红的状态。

爱因斯坦说这是“幽灵般的超距作用”,是科学界的神迹,薛定谔却说这是量子力学最重要的特征。

量子纠缠有多重要,为什么要去研究它?

量子纠缠因为太过神奇,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而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将理论开始靠近应用。

量子纠缠也有了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就通过量子通信来说一说它的神奇之处吧。

研究“量子纠缠”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它是科学的神迹 - 天天要闻

现在打电话、上网的信息都是通过无线电传输,传播速度也就是每秒钟30万公里。如果只是在地球上来看,这速度是完全够用的。

研究“量子纠缠”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它是科学的神迹 - 天天要闻

但如果人类要探索星空,这信息传递速度就完全不够看了。从太阳到地球,传播信息需要8秒钟,而到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则需要3.5年,更别说飞出银河星啥的。

研究“量子纠缠”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它是科学的神迹 - 天天要闻

但是量子通信,因为它的传播不受距离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你远在其它的星系,也可以瞬间接收来自地球的信号。

不仅如此,现在的通信技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信号衰减,也就不可能长距离传播。

量子通信就完全忽视了距离的问题,距离不会影响它的信息传递,不管多远都会被信息秒到。

听完我的介绍,你对量子纠缠的认识更新了吗?

关注我,了解更多有趣的科技。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甘肃发现重大“王国”遗迹 - 天天要闻

甘肃发现重大“王国”遗迹

甘肃临洮再次发现多处恐龙化石遗迹近日,甘肃农业大学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金城首席科普专家团队成员杨精涛团队在甘肃临洮中铺取得重大发现——多处恐龙化石遗迹重见天日。经初步挖掘与判断,这些化石隶属于蜥脚类恐龙。目前,部分骨骼形态已清晰显现
最近年纪大了胃口变小 一次都只能吃六包泡面了 - 天天要闻

最近年纪大了胃口变小 一次都只能吃六包泡面了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SEVENTEEN著名大食量男团,之前刚看一晚上夸张式的形容,真正看了他们的物料,就会一次又一次的震惊他们的胃口极其之大,犹如饕餮。
李沧华澜数智港拟建基因编辑实验室 - 天天要闻

李沧华澜数智港拟建基因编辑实验室

点击蓝字关注5月23日获悉,李沧区九水东路568号华澜·数智港18号楼7层拟建基因编辑实验室,投资1000万元,工期2个月。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1014.7m2,建筑面积1014.7m2,主要设办公区,展厅、植物室、检测实验室、DNA提取室、分子实验室、冷库、种子周转区、仓库、危废暂存间、电泳室等,用于从事农作物的基因编...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5月24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第四届公众开放日活动如期举行。活动当天,超过1500名市民化身“一日科研体验官”,走进实验室,亲身参与科普讲座、实验互动、主题展览等丰富多彩的体验项目,创下历年参观人数新纪录。“公众参与热情远超预期,开放日预约名
在夜晚用“太阳”发电 - 天天要闻

在夜晚用“太阳”发电

太阳能是地球上最环保也相对稳定的能源了,可是它有一个明显的短板,那就是夜晚太阳落山后就“罢工”了,人类无法再利用它的能量。可是夜晚才是人们使用能源的高峰期,照明、供暖、制冷……方方面面都需要能源。有什么办法让人们在夜晚也能用上太阳能呢? 这个问题科学家思考了很多年,最近他们找到了一个答案:利用太阳留在...
凌霄花开,满庭生霞 - 天天要闻

凌霄花开,满庭生霞

初夏的庭院,万物繁茂。忽然有一日,庭墙角落间,一抹橘红悄然绽放,如火般攀上了粉墙黛瓦之间。它不语,却在风中轻轻摇曳;它不争,却已占尽院中高处的风光。凌霄花,顾名思义,“凌于霄汉”,是花中少有的“高处开花者”。
晨光破界 · 院士领航 | 张楚汉:赤足奔跑 山河为卷 - 天天要闻

晨光破界 · 院士领航 | 张楚汉:赤足奔跑 山河为卷

探索永无晨昏线晨光破界·院士领航科学探索永无界限,精神传承跨越晨昏!为致敬科研人的坚守,科学出版社特别推出「探索永无晨昏线」栏目,首期携手92岁高龄的水利水电泰斗张楚汉院士,为读者献上珍贵限量亲签签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