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说,世界是被创造出来的?中华文明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2022年09月30日00:37:09 科学 1786

杨振宁说,世界是被创造出来的?中华文明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 天天要闻

杨振宁先生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到,如果说这个世界是一个人形的生物制造出来的,他是不会相信的。但是这个世界的组合和运行,处处都显示出人工的痕迹,并不像自然形成的。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杨振宁先生认为的确是有超级力量创造了这个世界。

其实杨振宁先生的这段话也值得修正。所谓的人形,指的是五官四肢和一个躯干组成的这种形状,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这些人的形状。然而在历史上,这种形状的人只是诸多人形中的一种,人还有其他千奇百怪的长相。可能有的读者朋友认为老严在证明这些观点的时候,动辄提出《山海经》。当然《山海经》的确是距离我们能接触到的最近的书,也是描写上古社会最全面的书,所以提出来毫无问题。


杨振宁说,世界是被创造出来的?中华文明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 天天要闻

而在其他书当中,和今天的人类外形大相径庭的人也并不罕见。司马迁是不相信上古时代的那些人类存在过的,然而他依然避免不了要写到上古那些在我们看来是异型的人类。比如他曾写到楚国的祖先鸟首人身,写到秦始皇墓里的长明灯是用鲛人的油做成的。这两种外形的人,在《山海经》当中都出现过。

在国外也有过大量异型人类的记载。人首蛇身的美杜莎,是一个邪恶的生物,出现在希腊神话里。在埃及神话中,还有牛头人身的巨大怪物。希腊神话中还有人头马身的生物,名叫雷米·马丁,而在《山海经》当中同样有这么一个生物,名叫英招。埃及神话里的狮身人面生物,到今天金字塔旁还有他们的塑像。


杨振宁说,世界是被创造出来的?中华文明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 天天要闻

当然老严指出杨振宁先生的局限性,并不是否认他的观点。事实上他的观点也没有观点,因为他已经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大量的人工痕迹,但并没有指出创造这个世界的到底是谁。老严同样没有答案。也许整个世界都还没有找到答案。

当然,整个世界指的是今天地球这个世界,或者说地球上的人类眼界和思想能够达到的宽度。有资料能够表明,距今五六千年到一万年之间的阿努纳奇,他们是知道答案的。至少说知道其中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对人类来说已经是望尘莫及了。


杨振宁说,世界是被创造出来的?中华文明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 天天要闻

阿努纳奇来自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苏美尔人管它叫尼比鲁星。这是一颗很任性的星球。太阳系的其他行星都是以太阳为中心绕行的,这颗星球虽然也围绕太阳飞行,但太阳并不在它运行轨迹的中心点。这颗星球的飞行轨迹是一个扁扁的椭圆形。此外,太阳系的其他行星都被侦察到了,我们都知道这些行星的具体样子,只有这颗尼比鲁星,虽然根据各种推演已经证明它的存在,但是至今人们依然没有找到它的踪迹,更不知道到底长什么样子。

月亮和地球之间,地球和太阳之间,太阳和他的各行星之间,各行星和自己的卫星之间,以及太阳系和它的相邻星系之间,互相都有力的作用。而正是这些复杂的力学关系,维持了宇宙的相对稳定。因此宇宙可能是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之中,大到整个宇宙、整个银河系,小到一粒尘埃、一个原子,互相之间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相互作用。


杨振宁说,世界是被创造出来的?中华文明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 天天要闻

所以有人曾经提出一个看起来很夸张和大胆的假设,认为宇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生物,每一个星球都是这个巨大生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就像我们每个人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一样,星球就是宇宙的分子。从视觉上来看,这个假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任何一样东西,当被无限放大之后,比如放大到分子甚至原子级别的时候,呈现出来的景象的确和宇宙结构很相似。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把眼前的东西无限放大,因此难以理解;其实有个途径很简单,看化学实验时用的分子结构图就知道了。


杨振宁说,世界是被创造出来的?中华文明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 天天要闻

根据这种假说,宇宙事实上是一个循环结构。当把宇宙无限缩小之后,就会变成一个个体,至于这个个体的长相是不是人形,那不得而知,因为我们并没有掌握宇宙的全貌。而个体之间是虚空。当然如果把宇宙放大,每当放大到一定的级数,就会看到新的个体。而这些新的个体,内部的结构和宇宙的结构是差不多的,可以算作是一个小宇宙。宇宙的结构就这样循环下去,具体有多少级,那也不得而知。

循环论证是中国文明的基本理论之一,早在几千年就已经有了。根据老严在本书的推算,这个理论产生于伏羲女娲时代,产生于阿努纳奇对宇宙的深刻认识。这里还有一个证据,虽然不是那么充分,但是老严相信总有一些读者喜欢采纳。那就是产生于上古时期的太极图,和银河系的表面正好吻合。如果太极图真的来源于银河系的结构,那可以确凿证明伏羲女娲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杨振宁说,世界是被创造出来的?中华文明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 天天要闻

这足以说明,在地球上,当今人类科技并不是地球有过的最高度,在距今七八千年前,来自尼比鲁星的高等文明,我们今天望尘莫及。而且这不仅仅是推论,他们的很多高科技痕迹今天依然留在地球上。金字塔建设于上古时代,这是大家的共识,而且有科学依据的,而建设金字塔所用到的科技,对我们今天来说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谜团。当然更大的谜团是金字塔到底干什么用的,我们更是一无所知。

种种迹象表明,地球上不但有过高科技,而且我们所处的地球是被改造过的。甚至我们可能生活在某种神秘力量的监视之中,甚至掌控之中。而如果这些都能够被破解,对于地球来说进步是几何级的。在世界其他地方,纵然有金字塔,有巨石阵,有玛雅文明,有遍布各海域的水底城市,但是真正形成理论,并且有实际描述的,只有中华文明。


杨振宁说,世界是被创造出来的?中华文明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 天天要闻

因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大洪水毁灭的文明。而一本《山海经》可以让我们跨越大洪水这一道惊天障碍,比较全面地看到上古社会的真实情景。苏美尔泥版文书虽然有同样的作用,在没有中华文明中的这些文化这么系统和全面,可探究性并不高。

所以老严并不是从进化的角度,也不完全是从考古的角度,而是从古典记载、神话传说等角度来追溯中华文明,来探讨中华文明的源头。偏偏这条道路可以把整个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贯通,而且并没有牵强附会的地方,老严自己也曾经觉得是奇迹。


杨振宁说,世界是被创造出来的?中华文明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 天天要闻

之所以作这个溯源,固然想解决中华文明到底从哪里来的问题,但更为关键的是,老严希望能提供一个社会发展弯道超车的机会,让我们能直面上古高等文明,研究其中的科学内涵,学习阿努纳奇的科学理论和实践。这条路肯定会被很多人怀疑,被很多人否定,被很多人认为老严的精神出了问题。但是老严坚信,走这条路,别说什么超英赶美,这是中国人引领地球走向宇宙的机会。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财富,如果我们不去使用,甚至粗暴否定,那是暴殄天物。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