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历史!我国科学家发现“从鱼到人”进化证据,这意味着什么?

2022年09月29日17:48:46 科学 1329

众所周知,从小学接触生物这门课程乃至诸多课余科普读物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人类的祖先是猿。这是基于考古研究的结论,几乎也成为人类社会的公认定理。但是,近日我国科学家惊喜地发现了“从鱼到人”的进化证据,人类起源历史被改写。于是有不少网友纷纷惊讶地表示:一夜醒来,祖先怎么都变了。

改写历史!我国科学家发现“从鱼到人”进化证据,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据悉,此次是我国科学家最新也是全球最新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增添了“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两个世界级的特异埋藏化石库,更同时填补了全球志留纪早期有颌类化石记录的空白,首次为其崛起与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那么这一存在于大约4.4亿年前的化石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证据呢?而这又意味着什么?

改写历史!我国科学家发现“从鱼到人”进化证据,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改写历史!我国科学家发现“从鱼到人”进化证据

据相关数据统计,现如今全球进化链前端的物种,包括人类在内,有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颌骨,其实就是指上颌和下巴,因此现有脊椎动物也被统称为有颌脊椎动物或者有颌类。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最完善的有颌类化石形成于距今4.25亿年前的志留纪晚期,而分子钟推断的有颌类起源时间不晚于4.5亿年前的奥陶纪晚期。因此这两者一对比,就有了一段绵延三千万年、横跨整个志留纪的巨大空白——“幽灵支系”。

改写历史!我国科学家发现“从鱼到人”进化证据,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因为巨大的空白存在,这中间有颌类究竟长成什么样、有多大、处于什么生态位、彼此之间又如何演化等等问题等于是断层了,没人知道。但是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又在自然界中发现了志留纪地层中的零星棘刺、鳞片,它们之间有无关系也不得而知。而为了弄清这一困扰全球科学家的谜团,近十年来朱敏院士踏遍了我国志留纪地层可能含鱼的二百多个地点。

改写历史!我国科学家发现“从鱼到人”进化证据,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终于,在华南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了珍贵的“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找到了破解有颌类最初崛起与辐射分化之谜的钥匙。那么究竟化石上都有些什么呢?

改写历史!我国科学家发现“从鱼到人”进化证据,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据悉,这些化石库罕见地保留了完整志留纪早期鱼类化石。就“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来说,化石主要为4.36亿年前的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是目前全球唯一保存志留纪早期完整有颌类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还保存十分完整、精美。

改写历史!我国科学家发现“从鱼到人”进化证据,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通过这一化石库,其中有3种鱼成关键点:无颌盔甲鱼类灵动土家鱼、有颌的沈氏棘鱼、有颌鱼类奇迹秀山鱼。它们分别成为脊椎动物成对附肢起源的证据,有颌的沈氏棘鱼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保存完好的软骨鱼,确诊了鲨鱼从其演化而来。有颌鱼类奇迹秀山鱼则是糅合了多种盾皮鱼大类的特征,为有颌类生命之树根部主要类群的起源以及脊椎动物头骨演化提供深入研究的珍贵资料。

改写历史!我国科学家发现“从鱼到人”进化证据,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重庆秀山4.36亿年前的灵动土家鱼正型标本照片与素描

改写历史!我国科学家发现“从鱼到人”进化证据,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蠕纹沈氏棘鱼正型标本、示意性素描和形态学重建

改写历史!我国科学家发现“从鱼到人”进化证据,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奇迹秀山鱼三维复原

其次,“贵州石阡化石库”时代大约距今4.39亿年前,属于兰多维列世兰(志留纪早期)埃隆期最晚期。这里面也有两种鱼成为重要证据,分别是双列黔齿鱼和新塑梵净山鱼。尽管只是发现了它们的齿旋以及棘刺,但是这也足以让奥陶纪、志留纪鱼类鳞片和棘刺化石分类位置的科学界长期争论终于尘埃落定。

改写历史!我国科学家发现“从鱼到人”进化证据,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双列黔齿鱼齿旋(正模)数字复原,舌面观,标本长度刚过2毫米

改写历史!我国科学家发现“从鱼到人”进化证据,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新塑梵净山鱼三维复原

我国华南地区有颌类欣欣向荣,世界第一个进化人类出自我国?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为了对“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发现的化石有更深的了解,朱敏院士团队曾应用高精度CT、性状大数据分析、流体动力学模拟等等新技术对化石分析。因此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上也发表了相关的解剖资料,充分论证有颌类起源与崛起,进一步改写人类祖先是猿,而是“从鱼到人”。

改写历史!我国科学家发现“从鱼到人”进化证据,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而十分意外的是,通过此次分析研究,科学家们也表示了在我国华南地区最迟到4.4亿年前有颌类各大类群就已经欣欣向荣了。而到志留纪晚期更多样、更大型的有颌类物种进化出并扩散到全球,最终开启了从鱼到人类的完整过程。那么这样的话,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现如今我国所在的土地就是最原始人类起源的地方?或者说第一个人类或许就源自这里呢?

改写历史!我国科学家发现“从鱼到人”进化证据,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其实也不能完全这样说,因为这还只是发现化石的初期研究成果。就像朱敏院士所说,关于这些化石中的有颌类到底是什么样的遗传机制导致它们出现,又有什么样的遗传机制最终成为人类,这些都是后续科研团队需要研究的问题。或许届时弄清楚了这一更为关键的问题,说不定真的能找出世界上的第一个人类究竟从哪里进化成功,连生命起源说不定都能最终找到。你们觉得呢?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