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小行星防御”计划,被美国抢先实现?还是和NASA有差距

2022年09月28日12:22:21 科学 1950

众所周知,如今的美国完全将中国当成了航天竞争对象,一边担心被中国独占月球资源,一边又假惺惺的提出中美合作。对于美方的这种态度,最好的做法就是将其无视,走好中国自己的航天道路,只不过NASA似乎并不打算放弃纠缠,不仅登月着陆点与中国“撞车”,小行星防御计划也与中方雷同。就在最近,NASA成功在地外1100万公里的位置,用探测器成功撞击一颗小行星。

中国的“小行星防御”计划,被美国抢先实现?还是和NASA有差距 - 天天要闻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尝试改变天体的运动,光凭这一点,NASA就再度创造了历史,目前撞击任务已经完成,但小行星的轨道是否出现偏移,还需要等待天文学家的进一步测量。如果轨道确认改变,那人类未来将掌握对地外天体的防御能力,而中国虽然也已经提出“小行星防御”计划,但还是被美国抢先实现,这是否说明中方技不如人?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的确还是和NASA有差距,但这很正常。

中国的“小行星防御”计划,被美国抢先实现?还是和NASA有差距 - 天天要闻

毕竟中国的航天发展才刚刚起步,能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实现今天的成就,已经非常不容易,而且虽然中美都有防御计划,但内容却完全不同,中国的方案可能比美国的起点还要高。NASA此次采用的是撞击体动能偏离模式,用人造卫星自身的动能来将其撞飞,这就需要更大的卫星重量,否则无法产生巨大的动能。NASA这次成功撞击小行星的卫星,重量高达610公斤,面对更大的天体时可能需要连续发射多枚探测器才有可能成功撞击。

中国的“小行星防御”计划,被美国抢先实现?还是和NASA有差距 - 天天要闻

但中国却打算采用“末级击石”的方式撞击,撞击体与火箭不会分离,就可以产生更大的动能,拦截概率远超探测器。也可以说,中国是采用直接发射火箭的方式撞击,效果好反应速度快,但也需要更高的技术与航天器控制水平,只要中方能如期推进计划,必将拥有后发优势。所以无需担心是否被美国抢先一步,如果其是真心希望能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对全世界都会是一大好事。

中国的“小行星防御”计划,被美国抢先实现?还是和NASA有差距 - 天天要闻

但如果美方有不轨之心,借此来研发危险性武器,那世界各国就该保持高度警惕,毕竟按照美国的行事作风,什么事做不出来?而且其已经建立太空部队,在太空中做的部署可能已经远超外界想象,另外,如果这一技术真的成功,且被用在武器领域,对全世界都将是个灾难。在人类共同危机面前,美方也应放弃私欲,多行不义必自毙、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美国能深刻明白这两点。

(文/席乐)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 - 天天要闻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图为赵忠贤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演示磁悬浮现象(2017年1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赵忠贤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主要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潜心致研,为高温超导研究在中国扎根并跻身国际前列作出突出贡献,在国际超导界享有盛誉。 赵忠贤,男,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
中国探月新突破!世界首台月壤打砖机问世,月球建房不是梦? - 天天要闻

中国探月新突破!世界首台月壤打砖机问世,月球建房不是梦?

厉害了我的国,简直是太神奇了。我国已经研制世界第一台月球打砖机,它可以把太阳能聚集起来工作,产生一千四到一千五百摄氏度的高温,把土壤融融,这样就就地取材,通过3D打印技术将土壤打印成不同规格的土壤砖。这样就不需要带水泥去月球了,完全就是就地
我眼中的郑强教授 - 天天要闻

我眼中的郑强教授

郑强教授是著名的网红,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我觉得他的一些立场和观点,并无大的问题,多数我都非常赞同。但是,我对郑强的行事风格,是不敢苟同的。他讲的那些大道理,似乎并不是他的发明创造,而是一些大路边上的极其简单的道理。可以说每一个担任领导的人
《简牍探中华》独家公开马王堆汉墓最新研究成果 - 天天要闻

《简牍探中华》独家公开马王堆汉墓最新研究成果

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工艺繁复的精美漆器、内容丰富的简帛文献……20世纪70年代以来,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数以万计的文物,全方位展示了西汉时期经济、艺术、医学等方面的辉煌成就,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它们的主人是谁?将为我们诉说怎样的历史故事?4月6日晚八点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简...
科普与春趣共舞——曲靖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广场活动 - 天天要闻

科普与春趣共舞——曲靖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广场活动

为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全民科学素养,4月3日,曲靖市科技馆在金陵湾爱情小镇举办“科普大篷车进广场”活动,市民们不仅近距离体验了丰富的科普展品,还亲手制作并放飞风筝,在趣味互动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伊始,科普大篷车便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简历 - 天天要闻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简历

在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走廊尽头,82岁的黄令仪依然保持着清晨六点打卡的习惯,当她布满皱纹的手指在EDA软件上绘制电路版图时,监控屏幕的蓝光映照着老人专注的面庞,仿佛在为这个时代篆刻一部特殊的史诗—那些跳跃在硅基世界里的0与1,正在诉说一
AI也有人格面具,竟会讨好人类?大模型的「小心思」正在影响人类判断 - 天天要闻

AI也有人格面具,竟会讨好人类?大模型的「小心思」正在影响人类判断

新智元报道 编辑:英智【新智元导读】最新研究发现,LLM在面对人格测试时,会像人一样「塑造形象」,提升外向性和宜人性得分。AI的讨好倾向,可能导致错误的回复,需要引起警惕。你是否想过,LLM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LLM在被研究人员测试时,会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在面对那些旨在评估人...
“双一流”高校迎来“百亿”身价副校长 - 天天要闻

“双一流”高校迎来“百亿”身价副校长

范代娣在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颁奖现场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嘉伟 陕西报道4月3日,陕西省政府官网最新一批人事任免通知显示,从今年4月1日起,任命范代娣为西北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