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的高温天气在世界多地同时上演,2021年热浪席卷北美地区还历历在目,2022年极端天气依旧“如约而至”,北半球今年夏季过度的火热,印度、美国、欧洲、中国,甚至是冰川覆盖的北极地区,都出现了打破历史纪录的极端高温天气。
持续不断的高温天气,意味着少雨干旱,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因为干旱少雨水位下降,洞庭湖和鄱阳湖都提前进入枯水期,河床变成“绿洲”,大量的草疯长覆盖可达20-30cm高。
因为干旱少雨水位不断下降,很多河面临着干涸的局面,例如下图中就是英国拜廷斯水库的一座古老马桥,因为水位下降古桥显露出来。不仅如此,在欧洲很多河流都裸露出人们不曾见过的遗迹,还有很多警示意味十足的“饥饿石”,上边刻着“看见我你就要哭泣”!
北半球多地发生的极端天气,正说明了地球气候正在加速变化,当然我们不能凭空的预测未来地球极端天气会持续出现,但至少会有这样的趋向。
气候变化带来的最直接影响便是高温干旱,尤其在温室消音影响下全球平均气温持续升高,这还会加剧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体。在极端高温之后,随之而来的还有风暴、洪灾、饥饿,不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气候环境,最后一切都会再次找上我们!
持续出现的极端天气,让很多人不得不思考地球气候的临界点是否要到来了?
气候临界点的说法并不是胡乱编造,其实早在20多年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就曾提过这个概念。
来自澳洲的气候学家,联合国气候理事会成员威尔·斯特芬就曾提出过:“15个已知气候临界点,已经有9个被激活,气候变化变得不可逆转,人类文明崩溃将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9个气候临界点已经确定被激活,它们包括:大西洋温盐环流减弱、珊瑚礁大量死亡、高纬度森林正在消失、亚马逊丛林干旱、远北冻土层开始融化、南极北部冰盖消融加速、南极西部冰盖消融加速、格陵兰冰盖消融加速、北极海冰面积减少。
这就意味着气候科学家们识别出的15个气候临界点,已经有9个被打破,这些都是能影响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
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平均气温持续的升高,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大部分人都没有切身感受过气候变化带来的可怕后果,而最近两年这个可怕的后果正在上演,未来或许也并不会停止。
极端的高温、干旱、严寒、风暴、暴雨等等,是地球生物难以抵抗的那种!并且地球气候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就像是多米诺骨牌,那个平衡如果被打破,最终可能会导致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甚至是大部分生物的生存繁衍。
例如冰川冻土层融化,这是温室效应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最直接的影响,近些年来很多史前生物残骸不断地被发现,这对于古生物学家来说自然是好事情,但是从地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角度来思考,冰封的史前生物残骸不断裸露被发现,正是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佐证。
在地球上一些区域,例如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常年温度偏低,有着永久的冻土层存在,但是随着气温的升高,这些冻土层开始融化。融化的冻土层不仅仅让一些史前生物残骸裸露,一些被冰封的细菌、病毒很可能也会重返人间,有些人轻视这些微生物,但新冠病毒的爆发让我们意识到这些病毒的可怕。
人类的快速发展不应该以破坏地球生态系统、气候环境为前提,毕竟那些是支持人类文明长久性发展的基础条件。极端天气的出现就像是地球的呐喊,同时也算是一种警示,这意味着地球气候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显现。
当然,导致北半球极端高温的直接原因并不是温室效应,而是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在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是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在欧洲主要是北大西洋高压,作为下沉气流副高带来的影响比较显著,主要带来的影响便是高温少雨。
极端高温的出现,在温室效应的加剧下会越来越疯狂,根据《2021年的世界气候状况报告》,世界气象组织宣布世界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之前高出1.11℃,而1.5℃是一个关键的阀值,根据《巴黎协定》规定,各国应该通过努力把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比工业革命前高出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高1.5℃。
面临着不断出现的极端天气,只能说局势比较严峻,但想很多网友所说的“今年是未来十年最冷的一年”还是过于武断,气候环境的预测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但是这个趋势不得不让我们注意,地球气候环境正在朝着不好的方向转变,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