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提供了光和热,帮助地球孕育了无数的生命包括人类,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太阳如今已步入中年,待它衰老之后,地球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也将迎来自己的毁灭。
太阳大约还能活50亿年,到时候地球上的人类怎么办呢?
听起来50亿年有点久,已经长远到并不需要考虑,但这个时间也不一定准确,总之末雨绸缪,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人类是否有可能逃离地球,去寻找自己新的家园呢?如果可以,至少需要多少年?
航空航天的发展
1903年,飞行者一号试飞成功,是有史以来第一架完全受控的飞机。
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开启了人类地外探索的第一步。
1969年,美国登月成功,阿姆斯特朗在月亮上留下了人类的脚印。
再然后由于风险大收益低等原因,载人航天的发展基本告一段落,但人们倒是没放弃探索外太空,人不方便上去,可以让无人探测器去嘛,出再大的事故也只是亏钱,不至于让人们舆论纷纷,搞得大家压力都大。
但总之,之后的外太空探索发展平平无奇,失去了悬念,大家都觉得太烧钱了,就没这么上心,唯一比较让人激动的消息还是在去年,我国天问一号成功把祝融号火星车送往了火星地表,目前祝融号仍然在稳定工作中。
总结
综上所述,人类从第一次起飞,到能探索火星只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可以说这个发展速度是非常迅猛的,如果按照这么个爆炸式的速度发展下去,人类飞出太阳系,成为银河系旅客只需几百年的时间。
科技的瓶颈
不过这里就又涉及到另一个麻烦了,就是科技的发展它是否有瓶颈呢,一旦遇到发展瓶颈,百千年都没法突破就比较尴尬了,目前的科技发展基本上是遵循上个世纪的理论,唯一不同的是在同一条路上走的更远了,但让人眼前一亮的,或者说是突破性的科技发展都没有出现。
比如说芯片技术,从一开始电子计算机的大小占地好几十平米,如今随着科技特别是芯片的进步,计算机电脑已经可以小到跟书本一样轻薄了。
有意思的是,目前全球最小的芯片已经可以做到2nm,但这东西是越小就越好吗?制程工艺越小可以带来的好处是功耗降低,以及让设备的体积更小更方便,能适配更多样化的场景,所以确实越小越有未来。
话虽如此,但人们的科技水平依然是根据前人的路线,在简单的前进,如果不能走出个量变到质变,那么这就是妥妥的瓶颈期了。就像之前网上有个笑话,苹果手机每一代更新发展,都是越来越薄越来越长,等到苹果20的时候,已经长成了一根1米的细木棍了,这木棍,它真的比小巧圆润的苹果4更好吗?
好在目前太阳留给我们的时间还十分充足,只要外星人别来,人类别爆发三战,啥都好说,等到太阳都撑不住的那一天,人类应该早就离开地球,去宇宙的其它地方建立新的家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