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3/6558/eabd9149
长久以来呼吸道病毒被认为主要依靠飞沫与被污染的日常用品表面传播,而近来新冠病毒频发的超传播事件以及主要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传播的现象让人重新认识到“气溶胶”传播的影响力。
台湾国立中山大学Chia Wang以及UCSD Kimberly Prather等研究人员就通过总结关于呼吸道病毒从病毒排出、传输到新感染过程的一系列研究,认为之所以大家认为呼吸道病毒主要依靠飞沫与污染物传播是因为长期以来对气溶胶检测困难,从而错误的把气溶胶传播“甩锅”到其它途径。近来的直接气溶胶病毒检测以及空气动力学分析等一系列研究显示气溶胶对呼吸道病毒传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气溶胶隐蔽性强,说话、唱歌甚至呼吸的时候就可以产生气溶胶;2.气溶胶传播距离远,可以远长于飞沫传播的一米;3.气溶胶悬浮时间长,可达数小时;4.气溶胶可直达支气管甚至肺泡,这对新感染者检测带来困难,甚至潜在影响病程。(注:本文认为直径小于100微米的液滴都属于气溶胶,因为它已经可以在空气中漂浮5秒以上,传播超1米)
基于此,研究人员呼吁更加重视气溶胶传播,在室内注意通风、气流、空气过滤与紫外消毒(注:需要注意避免直接照射眼睛和皮肤)。这样不仅有利于结束当前疫情,还对长期身体健康也有好处。
该项工作2021年8月27日发表在Science(1)。
Comments:
非常全面透彻的综述,特别是对传统误区的分析非常到位。这也说明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不仅要看有没有科学依据,还需要进一步知道数据是怎么来的?是不是靠谱?有哪些潜在误区与局限?技术上存在哪些挑战?甚至某些存在合理逻辑但是尚没有直接数据的问题是不是因为技术困难?如何分析风险收益从而在不确定的证据面前做出确定的决策?
通讯作者简介:
http://aerosol-ccw.nsysu.edu.tw/en/team_info/15/1/10
https://kprather.scrippsprofiles.ucsd.edu/biography/
参考文献:
1. C. C. Wang et al.,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respiratory viruses. Science (80-. ). 373,eabd9149 (2021).
原文链接: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3/6558/eabd9149
注:原载于2021年8月27日公众号“CNS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