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现海市蜃楼,现代科学早有解释,为何有网友仍认为是时空交错

2022年07月14日23:14:03 科学 1343

前几天,海南海口天空出现了一则非常壮观的景象。只见远处的天空中出现了海市蜃楼,里面的建筑轮廓错落有致、清晰了然,烟雾缭绕中的建筑群落犹如一处连成片的天宫,如梦似幻。

海南现海市蜃楼,现代科学早有解释,为何有网友仍认为是时空交错 - 天天要闻

海市蜃楼出现的次数其实相当频繁,甚至隔三岔五就会出现。7月6号湛江市海边出现了绵延的群山,而6月末舟山花岛的天空中,两根大柱子若隐若现,有些人戏称这是南天门的两根通天柱。同月库木塔沙漠中同样有海市蜃楼的踪迹现身,荒凉的戈壁滩上居然出现了一片的湖面,波光粼粼、微波浮动。

海南现海市蜃楼,现代科学早有解释,为何有网友仍认为是时空交错 - 天天要闻

海市蜃楼科学解释

几乎所有的自然天象包括血月在内,都得到了科学的解释,而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也早已不是秘密,无非是光的折射与全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由于地面的空气湿度、密度有差别,光在不同密度的空气中会有不同的折射率,当地面上的物体反射的光经过大气层的折射后便会形成虚像,这种虚像就是海市蜃楼

海南现海市蜃楼,现代科学早有解释,为何有网友仍认为是时空交错 - 天天要闻

但对于海市蜃楼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因为专家认为海市蜃楼的原景物来自于现实,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海市蜃楼都能够找到现实的对应物。

不过要找到对应物并不容易,而很多网友信誓旦旦地称有些海市蜃楼中出现了古人、古代的建筑物甚至天兵天将,而且古代的建筑物出现的蜃景反而更多。

海南现海市蜃楼,现代科学早有解释,为何有网友仍认为是时空交错 - 天天要闻

难道蜃景更加偏爱更加偏爱古代人,还是说科学的背后有无法解释的东西,或者有时空交错存在着?

海南现海市蜃楼,现代科学早有解释,为何有网友仍认为是时空交错 - 天天要闻

比如说1988年山东蓬莱的海面上出现了一处特别的海市蜃楼,长达6个小时的蜃景被无数人目睹。大批的士兵列队前行,旌旗展开遮天蔽日,似乎正在奔赴战场。据说当时并没有电影拍摄过类似的场景,我国的几部影视大作都是1990年之后拍摄的, 《三国演义》于1994年拍摄,里面战争场面雄浑壮阔,但显然时间并不符合。

海南现海市蜃楼,现代科学早有解释,为何有网友仍认为是时空交错 - 天天要闻

在海市蜃楼的相关记载中,1954年爱琴海上空的海市蜃楼中出现了古代战场维京人厮杀的场景,现实中同样没有类似的电影拍摄剧组。两次海市蜃楼没有现实的对应物,着实令一些人脑洞大开。

是不是存在着平行时空,我们依然没能彻底地揭开这个世界的真实一幕,或许有无数个平行世界存在,只有时空交错时,恰好以蜃景的方式出现?

海南现海市蜃楼,现代科学早有解释,为何有网友仍认为是时空交错 - 天天要闻

不过目前还没有详细的科学理论支撑,这样的说法并不靠谱。

其实海市蜃楼历史上也多次出现,古人反而因为知识的不足,将之当成了仙界来对待。宋朝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登州海中时有云气,为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睹。”

海南现海市蜃楼,现代科学早有解释,为何有网友仍认为是时空交错 - 天天要闻

宫殿、城池、车水马龙,这些景象跟现在的某些蜃景没啥区别,只不过那些宫殿毫无疑问是古代的建筑,如果古人用绘画的方式保留了下来,蜃景中有现代的高楼大厦,汽车,甚至风力发电机,那么现代的蜃景科学解释毫无疑问得彻底修改才行。

可惜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而蜃景中对应的现实物体找到的概率非常大,比如邢台出现的海市蜃楼中,古代的阁楼外形十分清晰,但现实中就是某处公园的亭子。

海南现海市蜃楼,现代科学早有解释,为何有网友仍认为是时空交错 - 天天要闻

只是这个说法也有疑点,因为凉亭体积有限,即使发生了光的折射,为何仅仅是一处不起眼的亭子,而不是将周围的一片建筑都包含在内,光难道还挑选折射对象么

并非如此,海市蜃楼出现的地方并不固定,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无论是海洋、江湖、城市还是沙漠中都有可能出现。

海南现海市蜃楼,现代科学早有解释,为何有网友仍认为是时空交错 - 天天要闻

大家知道我们在水杯中看到的物体并非其真实位置,经过光的折射后,物体的成像位置跟真实位置有一定的距离,而自然光在大气中的折射就复杂多了。

海南现海市蜃楼,现代科学早有解释,为何有网友仍认为是时空交错 - 天天要闻

假如海面上某处空间空气湿度较大,厚度也比较大,水蒸汽阴差阳错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透镜系统,地面由下向上形成密度差后,光很容易发生折射与全反射形成虚像。

总之,海市蜃楼在自然界中不算新鲜事,基本上都能找到对应物。

即使我们知道其科学原理,人类却依然无法制造出海市蜃楼。要知道人类的创造能力惊人,众多伟大的发明;论复杂程度远超海市蜃楼,或许人类对于时空的理解仍然不够,也许未来能够破解更多疑团。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 天天要闻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引言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禁区”,它占据了每条染色体的核心位置,却长期以来让我们束手无策。这片区域就是着丝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满了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结构复杂多变,让传统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在此屡屡碰壁。然而,这片“禁区”却掌握着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否被精确...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 天天要闻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引言人类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让我们在清晨纠结于吃什么早餐,也能驱动我们去攻克癌症、探索遥远的星辰。我们能从寥寥数次的演示中学会舞步,能进行复杂的因果推理,还能被无尽的好奇心驱使去创造艺术和科学的奇迹。这种举重若轻、触类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义了我们之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 天天要闻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七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 天天要闻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这都会好奇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中国电信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聊聊吧,仅供参考哦!解决行业痛点。以往的中小企业想用现实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却面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