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2022年07月02日18:56:24 科学 1303

2022年7月1日《中国日报

刊发了

《内蒙古大青山麋鹿群成功繁衍》

译文如下

↓↓↓

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 天天要闻

几十只麋鹿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茁壮成长。2021年9月,来自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7头麋鹿,被顺利放归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4月份开始陆续产下了9头麋鹿幼崽。

每天清晨,马海波和同事都会出现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坡上。他们背着望远镜、带着无人机,在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跟踪并记录麋鹿种群的数量、饮食和交配情况,以及收集麋鹿粪便以用于分析。

2021年9月,来自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7头麋鹿,被顺利放归至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 天天要闻

资料图片

今年4月,9头小麋鹿顺利出生。由于麋鹿的交配季节在6月至8月,眼下,马海波及其同事还需要跟踪观察雌性麋鹿是否能成功受孕。

麋鹿主要以草为食,在夏天也会补充水生植物,通常会在水源附近寻找食物。

2019年,国家林草局启动了麋鹿保护计划,以扩大麋鹿的栖息地。专家来到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后,选取了食物和水源充足的地方来放归麋鹿。科研人员一直利用北斗卫星定位项圈,密切跟踪监测,实时掌握野生麋鹿种群的健康状况。

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 天天要闻

资料图片

麋鹿曾活跃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也被称为“四不像”,头像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巴像驴。麋鹿夏季体毛为赤锈色,在冬天则是灰色。麋鹿颈部有鬃毛,颈背上有一条黑色的纵纹,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声音响亮。

20世纪初,由于猖獗的狩猎、栖息地的丧失,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20世纪80年代,麋鹿从英国重归中国。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麋鹿种群数量已经超过了1万只,其中有4400只位于野外。这些麋鹿主要源自北京南海子、江苏大丰和湖北石首这三大麋鹿保护区。

要时刻掌握麋鹿在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的动态和健康状况,这对马海波和同事来说,是一项新挑战。

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 天天要闻

资料图片

马海波会阅读和麋鹿相关的书籍,给麋鹿专家打电话咨询问题。据他观察,来自北京南海子和江苏大丰的麋鹿种群相处非常融洽,并逐渐融合成新种群。

马海波在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还有一项重要职责,那就是记录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相关数据。由于国家的生态保护政策和近年来的充足降雨,保护区的植被覆盖率有所增加。野生动物,如羚羊和狍子,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麋鹿最初生活在湿地或沼泽。这是它们第一次来到寒冷的山区,保护区的冬季气温最低可达零下30摄氏度,”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浩仁塔本说。“我们的工作人员为麋鹿建造了冬季保暖棚,但它们从来没有去过那里。麋鹿有厚厚的皮毛可以御寒。眼下关键是看幼崽们是否能适应新环境。”

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 天天要闻

资料图片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研究员郭青云说:“目前不断增加的麋鹿数量和国内有限的栖息地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经向中国各地保护区输送了598头麋鹿。

“小麋鹿的出生说明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是适合的栖息地。这有利于我们将来发掘更多适合麋鹿的潜在栖息地。然而,我们还需要时间去证明那边是否已经成功建立麋鹿的野生种群。”她表示。

“雄性麋鹿会争夺交配权。麋鹿一夫多妻制的特点也意味着麋鹿有更高的近亲繁殖的可能性,这可能会导致遗传缺陷和较低的抗病能力。这次北京和江苏的两地麋鹿首次建立交流,增加了麋鹿种群基因的多样性。”郭青云说。

来源:中国日报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节令之美·夏至|蝉始鸣,花似锦,山色映夏凉 - 天天要闻

节令之美·夏至|蝉始鸣,花似锦,山色映夏凉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它通常在公历6月21日至22日交节。在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世界首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又当“爸爸” - 天天要闻

世界首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又当“爸爸”

中新社武汉6月20日电(记者 马芙蓉)世界首头在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育的长江江豚“淘淘”,近日又喜获“爱子”。武汉白鱀豚馆20日召开媒体见面会,介绍“淘淘”及其子最新情况。“淘淘”于2005年7月5日在武汉白鱀豚馆出生。
量子力学如此诡异,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毫无意义? - 天天要闻

量子力学如此诡异,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毫无意义?

量子力学,这门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分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实验结果,颠覆了人们对物质世界传统认知的局限。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和纠缠态等现象,以其超越日常经验的诡异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不仅如此,这些现象在哲学层面也引发了深远的思考,
明天,人工增雨! - 天天要闻

明天,人工增雨!

经历了连续几天的高温终于雨要来啦~就在刚刚徐州气象发布人工增雨作业公告将于6月21日上午到6月21日夜间择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具体情况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来源丨徐州发布、徐州气象一审丨苹果二审丨李璇三审丨仝勋监制丨刘砾总监制丨鲁晓波“无线睢宁”商务合作:13815355808(微信同号)点和扩散一下...
上市公司3万吨钠电项目获批 - 天天要闻

上市公司3万吨钠电项目获批

上市公司3万吨钠电项目获批作者:刘泽排版:点点起点钠电关注到,6月19日,湖北虹润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申报的“湖北虹润钠离子电池材料项目”获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批复。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
武大博士毕业生高晟俊将前往极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独 - 天天要闻

武大博士毕业生高晟俊将前往极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独

6月20日,武汉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在九一二操场举行。值得注意的是,仪式前,测绘学院博士毕业生高晟俊获得了学校专门为其定制的学位服,在校徽下绣上他的武大学号。 高晟俊。图/武汉大学微博 同日,高晟俊告诉九派新闻,他今年35岁,即将前往极地科考站工作,延续科考生活。 他对极地测绘的兴趣源于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
人这辈子,最顶级的认知:要有“祛魅”思维 - 天天要闻

人这辈子,最顶级的认知:要有“祛魅”思维

01近些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词,祛魅。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对于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拿学历来说,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要对学历祛魅。意思是,我们要正确看待学历,而不能认为学
拥抱“科学的春天” 大湾区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闻

拥抱“科学的春天” 大湾区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

伴随着新质生产力成为各界的热词,一个新的“科学春天”正在到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着力迈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创科已然成为最重要的赋能者之一。在“机遇湾区”走访活动中,创科也成为政产学研都无法绕开的一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