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2022年07月02日18:56:24 科学 1303

2022年7月1日《中国日报

刊发了

《内蒙古大青山麋鹿群成功繁衍》

译文如下

↓↓↓

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 天天要闻

几十只麋鹿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茁壮成长。2021年9月,来自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7头麋鹿,被顺利放归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4月份开始陆续产下了9头麋鹿幼崽。

每天清晨,马海波和同事都会出现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坡上。他们背着望远镜、带着无人机,在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跟踪并记录麋鹿种群的数量、饮食和交配情况,以及收集麋鹿粪便以用于分析。

2021年9月,来自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7头麋鹿,被顺利放归至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 天天要闻

资料图片

今年4月,9头小麋鹿顺利出生。由于麋鹿的交配季节在6月至8月,眼下,马海波及其同事还需要跟踪观察雌性麋鹿是否能成功受孕。

麋鹿主要以草为食,在夏天也会补充水生植物,通常会在水源附近寻找食物。

2019年,国家林草局启动了麋鹿保护计划,以扩大麋鹿的栖息地。专家来到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后,选取了食物和水源充足的地方来放归麋鹿。科研人员一直利用北斗卫星定位项圈,密切跟踪监测,实时掌握野生麋鹿种群的健康状况。

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 天天要闻

资料图片

麋鹿曾活跃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也被称为“四不像”,头像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巴像驴。麋鹿夏季体毛为赤锈色,在冬天则是灰色。麋鹿颈部有鬃毛,颈背上有一条黑色的纵纹,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声音响亮。

20世纪初,由于猖獗的狩猎、栖息地的丧失,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20世纪80年代,麋鹿从英国重归中国。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麋鹿种群数量已经超过了1万只,其中有4400只位于野外。这些麋鹿主要源自北京南海子、江苏大丰和湖北石首这三大麋鹿保护区。

要时刻掌握麋鹿在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的动态和健康状况,这对马海波和同事来说,是一项新挑战。

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 天天要闻

资料图片

马海波会阅读和麋鹿相关的书籍,给麋鹿专家打电话咨询问题。据他观察,来自北京南海子和江苏大丰的麋鹿种群相处非常融洽,并逐渐融合成新种群。

马海波在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还有一项重要职责,那就是记录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相关数据。由于国家的生态保护政策和近年来的充足降雨,保护区的植被覆盖率有所增加。野生动物,如羚羊和狍子,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麋鹿最初生活在湿地或沼泽。这是它们第一次来到寒冷的山区,保护区的冬季气温最低可达零下30摄氏度,”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浩仁塔本说。“我们的工作人员为麋鹿建造了冬季保暖棚,但它们从来没有去过那里。麋鹿有厚厚的皮毛可以御寒。眼下关键是看幼崽们是否能适应新环境。”

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 天天要闻

资料图片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研究员郭青云说:“目前不断增加的麋鹿数量和国内有限的栖息地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经向中国各地保护区输送了598头麋鹿。

“小麋鹿的出生说明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是适合的栖息地。这有利于我们将来发掘更多适合麋鹿的潜在栖息地。然而,我们还需要时间去证明那边是否已经成功建立麋鹿的野生种群。”她表示。

“雄性麋鹿会争夺交配权。麋鹿一夫多妻制的特点也意味着麋鹿有更高的近亲繁殖的可能性,这可能会导致遗传缺陷和较低的抗病能力。这次北京和江苏的两地麋鹿首次建立交流,增加了麋鹿种群基因的多样性。”郭青云说。

来源:中国日报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 天天要闻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人类大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要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首先要了解其中的细胞种类和神经联接规律,近日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系列成果给大脑绘制“高清地图”。 7月10日深夜,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介观脑图谱系列成果,实现从啮齿类到灵长类大脑的跨越。10项成果以专题论文集的形式集中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神经元》《发育...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 天天要闻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7月9日,《自然》杂志(Nature)在线发表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雪华、刘进教授团队主导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腔诱导自发双光子辐射方案,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与单光子辐射强度相当的自发双光子辐射,研发出保真度高达99.4%的按需触发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 天天要闻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文︱陆弃随着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持续攀升,传统器官捐献严重不足的问题愈发凸显。美国初创企业LyGenesis推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创新方案:通过将供体肝细胞注射至患者体内淋巴结中培育“微型肝脏”,尝试在患者自身体内制造可替代肝脏功能的器官。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 天天要闻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冬虫夏草千年传承的滋补良药采药人的寻觅自公元780年起冬虫夏草便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载入史册从《藏本草》到《中国药典》均有记载李时珍更将其誉为“人身不老药”赞其兼具虫之阳刚与草之阴柔成为中药中独一无二的“阴阳同补”圣品享有“东方圣草”“药中
【链博传奇】中国中车:塑轨道之“链”,与世界同行 - 天天要闻

【链博传奇】中国中车:塑轨道之“链”,与世界同行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链”主企业,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商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清洁能源装备骨干企业。当前,中国中车搭建了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研发平台,构建了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开创了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
全国AI精英宜宾对决 长江首城创新大赛点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 天天要闻

全国AI精英宜宾对决 长江首城创新大赛点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1日电(吴平华 杨锦 )智汇长江首城,共享成长价值,10日,由宜宾市科学技术局、宜宾市数据局、宜宾市高铁南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联合主办,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长江首城宜创汇”协同创新大赛人工智能
地质队日记:塔克拉玛干腹地,沙丘下出现巨大的圆形结构 - 天天要闻

地质队日记:塔克拉玛干腹地,沙丘下出现巨大的圆形结构

记录人:刘哲,西部油气地质勘查第六分队 / 塔里木盆地沙地浅层剖面组成员时间:2023年5月10日地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库车–民丰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过的地震波剖面测线任务,我们团队负责在塔克拉玛干腹地沿一条南北走向布点,配合卫星图像
电机基础标准:GB/T 14711 标准状态及修订情况 - 天天要闻

电机基础标准:GB/T 14711 标准状态及修订情况

在电气设备领域,中小型旋转电机作为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场景的重要动力设备,其安全性能至关重要。随着电机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应用于电机生产;同时,电机的应用场景也日益多样化,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