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被老外质疑“摆拍”,太空授课出自横店?

2022年07月01日21:57:16 科学 1484

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讲,王亚平老师用一颗乒乓球和一杯水作道具,生动讲解了浮力的原理,以及浮力在太空是如何“消失”的。天宫课堂引人入胜,让在地面吃瓜的我们受益匪浅,视频被制成英文版本在网络流传,也吸引了众多外国观众的注意,不少人称赞“这很出色”、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被老外质疑“摆拍”,太空授课出自横店? - 天天要闻

天宫课堂风靡全球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三个月之后这段视频突然又“火”了起来,因为有外国网友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它很可能是在地面拍摄的,这意味着中国航天员根本没有上天,空间站也是假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仔细看上面太空课堂授课时的画面,不难发现三名中国航天员稳稳地站在空间站里,而“眼尖的外国网友”更是注意到台面上杯子里的水面也是平的,与地面上完全一样。于是他在推文里说:“Faking Space is a Television Show”(假太空是一部电视剧)后边还加上了小丑和魔鬼的表情: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被老外质疑“摆拍”,太空授课出自横店? - 天天要闻

“外国网友”因一杯水质疑摆拍

外国网友的这一“重要发现”迅速引起某些国内账号的热烈回应,纷纷开启脑洞冷嘲热讽“降落在横店太空中心”、“应该改成正步走”。

虽说这些无知的议论看起来很可笑,但对科学的质疑终究要以科学来回应,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认真讲一讲,为什么杯子里的水面是平的,并且没有在太空飘起来;天宫课堂真的是“横店作品”吗?

如果你看过王亚平老师的太空授课,应该对她从课面拿起杯子的动作印象深刻。王亚平用双手握住杯子,很小心地往上提、用力,最后把杯子“拽”离了桌面。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被老外质疑“摆拍”,太空授课出自横店? - 天天要闻

王亚平把杯子“拽”离桌面

为什么在太空拿起水杯要这么费劲?因为杯子的底下粘着魔术贴,而桌面上那一条条的同样也是尼龙粘扣带,做实验的杯子正是靠魔术贴才能固定在桌面上,不然它就会飘走。

实际上中外空间站里的许多地方都有类似的尼龙粘扣带,航天员用的笔、叉子勺子、装食品饮水的袋子、以及工具物品上也会有这个东西,只要粘上它们就不会到处乱飞。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被老外质疑“摆拍”,太空授课出自横店? - 天天要闻

魔术贴在空间站里广泛运用

有朋友说,为什么不用磁铁或磁性的贴片,那样不是更方便吗?这可能是因为空间站主要用来做各种空间科学实验,需要保持相对“干净”的电磁环境,磁铁用得多了可能会对一些敏感的测量仪器和设备造成干扰。而魔术贴就不存在干扰的问题,它背面有胶,哪儿需要往哪儿粘,不用时扯掉就完了。

同样地,航天员在空间站里为了保持身体姿态,也会时时将双脚插进舱内壁的环扣里固定自己,否则飘来飘去没办法工作。

现在让我们讲一讲那个太空“浮力消失”的实验。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被老外质疑“摆拍”,太空授课出自横店? - 天天要闻

乒乓球被压下时,水平受到扰动发生倾斜

都说太空失重,为什么水会“老老实实”地呆在杯子里,并且水面跟在地球上一样保持水平?

许多人都以为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水会自然地团成一颗球形,它不应该呆在杯子里,而是会飘在空中,就像俄罗斯宇航员曾经演示的那样: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被老外质疑“摆拍”,太空授课出自横店? - 天天要闻

俄罗斯宇航员演示太空吞水球

当水在空间站里不接触到其它物体时,它的确会自动形成一个圆圆的球。这是因为空间站绕地球飞行,它和其内部所有的物体处于“微重力”状态,这在物理上近似于“惯性参考系”。在惯性参考系里,由于没有重力或其它加速度变化,水分子之间氢键的力起主导作用,在宏观上表现为“表面张力”,这个表面张力会将水拉成一个球形。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被老外质疑“摆拍”,太空授课出自横店? - 天天要闻

表面张力源于水分子之间氢键的作用力

因为表面张力,水在微重力下只会团成球形吗?并不是这样。

我们平时洗手之后,单靠甩手很难把水全部甩掉,手会是湿的,因为水会粘在皮肤上。如果你仔细观察王亚平的太空课程,也会发现当她将乒乓球放到杯子水面时,球会明显“下沉”。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被老外质疑“摆拍”,太空授课出自横店? - 天天要闻

乒乓球接触水面后明显“下沉”

通过对这个视频的截图,我们不难看出,即使王亚平没有“按”乒乓球的动作,球淹没在水里的部分也超过了直径的三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水的“浸润作用”,同样地,即使是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水也会因为浸润现象而被约束在杯子里,不能飘出来。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被老外质疑“摆拍”,太空授课出自横店? - 天天要闻

水的浸润现象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因为分子中氢原子唯一的电子被氧占据,造成分子表面电荷分布的不平衡,氢原子端带微弱的正电,而氧原子因为“抢”了两个电子而带负电。这样一来水分子之间就因为电荷正负相吸形成了氢键。但是玻璃或乒乓球表面分子对水分子的吸引力更强,所以水分子被拉到玻璃和乒乓球的表面,这就是浸润现象。

由于浸润现象的存在,加上水分子之间又有表面张力,只要小心地往杯子里注水,它就能形成像地面那样的“水平面”,不会轻易跑出来。这也是在太空中没办法用普通杯子喝水的原因。

这个“水平面”并不是由地球重力造成的,而是浸润与水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被老外质疑“摆拍”,太空授课出自横店? - 天天要闻

杯子翻滚,水不会撒出来

因为空间站里是微重力环境,浸润与表面张力起主导作用,即使我们将杯子在空中翻转,水也不会外溢出杯子,这正是科学的神奇之处。

至于说几个“老外”,或者国内某些“聪明人”质疑与嘲笑,或许是他们对科学的一知半解,或许是深藏于心的刻板印象,只要他们自己不觉得尴尬,就由它去吧。

#官方回应外网质疑中国空间站造假#

#中国航天官方回应外网质疑称多读书#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促进前沿科技落地泉城 | 访大湾区大学(筹)教授于华 - 天天要闻

促进前沿科技落地泉城 | 访大湾区大学(筹)教授于华

6月12日,济南第二届“海右人才节”开幕式暨济南校友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正式举行,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大湾区大学(筹)教授于华受邀参加活动。据了解,于华长期致力于探索纳米薄膜材料在新一代光伏技术和碳中和领域的应用。
探秘人类从诞生到现在出生了多少人数 - 天天要闻

探秘人类从诞生到现在出生了多少人数

你是否好奇过人类从诞生到现在总共出生了多少人?让我们一起揭秘。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但直到最近几千年,我们的人口数量才有了显著的增长。根据历史记录和科学研究,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人类历史上出生的人口数量。从最早的石器时代到现代科技文
全球变暖致高温频发,极端气候来袭,人类未来何去何从? - 天天要闻

全球变暖致高温频发,极端气候来袭,人类未来何去何从?

盛夏季节,北地高温频现,南方降雨频繁。作为对气候变化有深入研究的专家,我深知气温升高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它正在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走向。全球变暖对高温天气的影响全球变暖进程已成定局,对地球气候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并导致显著变化。高温天气频发
白蚁“全军出击”了 ,漫天飞舞!6招制敌方法送上 - 天天要闻

白蚁“全军出击”了 ,漫天飞舞!6招制敌方法送上

据“上海疾控”微信公号消息,近日,申城天气潮湿闷热,白蚁集中出飞冲击纱窗,漫天飞舞!上海白蚁,毫无疑问地冲上热搜。  小伙伴纷纷表示:到处乱飞,还在地上爬,翅膀黏在一起,啊啊啊啊啊啊,好吓人啊!   路灯下的白蚁飞舞,更是明目张胆“放飞自我”   就算纱窗挡着进不来,那些神通广大的白蚁还会从缝隙里钻...
菩提子真假难辨?学会这几招,轻松鉴别真伪! - 天天要闻

菩提子真假难辨?学会这几招,轻松鉴别真伪!

开篇:菩提子的魅力与困惑在文玩圈中,菩提子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已成为无数文玩爱好者的心头好。那一颗颗光滑圆润的菩提子,不仅寓意着智慧与清净,更是承载了玩家们的情感与寄托。然而,随着市场的繁荣,菩提子的真伪问题也日益凸显,让许多
北方高温将持续至14日 石家庄或追平观测史最长连续40℃日数纪录 - 天天要闻

北方高温将持续至14日 石家庄或追平观测史最长连续40℃日数纪录

11日,高温继续“炙烤”着北方大地,河北、北京中南部、天津、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河南、山东、安徽北部及新疆沿天山一带出现35~39℃高温天气,河北中南部、天津南部、河南北部及新疆吐鲁番等局地40~43.4℃,出现40℃以上的高温范围较前一日有所扩大,石家庄41.2℃成为今年继海口后第二个突破40℃的省会城市,6个国家...
人类的基因,可以被「申请专利」吗? - 天天要闻

人类的基因,可以被「申请专利」吗?

Hello 大家好,今天的文字来自 B 站主页「微基因の人类观察社」社员杰夫!相信不少人都听过「人类基因组计划」——毕竟这可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三大工程之一,我们中国也曾参与其中 1% 的基因组测序工作
热热热!40℃成片出现!超30个国家级气象站,突破极值 - 天天要闻

热热热!40℃成片出现!超30个国家级气象站,突破极值

据“中央气象台”微博消息,6月11日,河北、天津有超过30个国家站气温突破6月中旬最高气温极值,河北安平、安国、武强,天津静海破6月最高气温极值。未来三天,北方的高温还将持续,应该还会有更多地区打破纪录。据“河北天气”微博消息,今天午后1点,河北省中南部“热红”“热黑”了,40℃已成片出现。中央气象台:继续发...
嫦娥月背“挖宝”,含金量有多高? - 天天要闻

嫦娥月背“挖宝”,含金量有多高?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预选着陆点着陆,顺利完成月壤与月岩采样任务。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并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踏上回家的路。嫦娥六号首次月背“挖宝”的壮举令世界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