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生于时间之始,可解暗物质之谜

2022年06月27日10:50:08 科学 1426

黑洞:生于时间之始,可解暗物质之谜 - 天天要闻

两个黑洞合并的假想图。(图源:加州理工学院R. 赫特 (IPAC))

黑洞的本质是什么?黑洞怎么来?黑洞在宇宙的进化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科学家们。现在,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那些宇宙最早期就存在的黑洞,可以解释多个天文之谜。

黑洞:生于时间之始,可解暗物质之谜 - 天天要闻

这项研究表明,在宇宙大爆炸之后,早期的宇宙由原始的小黑洞填充,这些小黑洞加速了恒星和星系的形成。这个理论本身并不新鲜,早在1971年由斯蒂芬·霍金提出。然而,在这项新的研究中,天文学家却告诉人们,如今人类对宇宙的理解上出现的巨大空白,其实可以由原始黑洞巧妙地填补。

黑洞:生于时间之始,可解暗物质之谜 - 天天要闻

首先,这些黑洞可以解释暗物质的存在和性质。暗物质无法被看见,并且预计占据宇宙所有物质的85%。那么原始黑洞是如何解释暗物质之谜的呢?很简单,这些黑洞可能就是那些没有被观测过的暗物质本身,虽然该理论迄今为止还没有证据。

“我们的研究表明,无需引入新的粒子或物理学理论,从研究暗物质本身的性质、再到寻觅超大质量黑洞的起源,我们就能揭开现代宇宙学的谜底。” 迈阿密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尼克·卡佩卢迪在声明中说道。

黑洞:生于时间之始,可解暗物质之谜 - 天天要闻

原始黑洞的理论最初由霍金提出,后来被主流观点所抛弃。主流观点认为黑洞是在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时坍缩后产生的。

但在过去几年里,人们利用尖端技术对黑洞进行了观测和探测,发现潜伏在宇宙中的黑洞并不总是与预期相符。一些黑洞要么太大要么太小,然而大质量恒星的坍缩是不可能形成这样的黑洞的。

“不同尺寸的黑洞依然是个谜。我们并不理解,在自宇宙存在以来的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长到如此巨大的。” 欧洲航天局(ESA)的科学主任、这篇论文的共同作者金特·哈辛格认为。

黑洞:生于时间之始,可解暗物质之谜 - 天天要闻

根据该理论,黑洞从一开始就存在,在宇宙大爆炸后的数百万年里加速了恒星的形成。(图源:欧洲航天局)

科学家们提出的新模型,改变了先前所假设的宇宙演化时间轴上的几个时间点。比如,如果原始黑洞从一开始就存在,那么它们就会比我们融合得比我们想象中更快,从而有更多的时间长到如今能被探测到的规模。

黑洞:生于时间之始,可解暗物质之谜 - 天天要闻

这些黑洞的引力也会加速第一代恒星和星系的形成。因为在大爆炸后的最初数百万年里,充满黑暗宇宙的尘埃和气体云会在黑洞引力的作用下更快地坍塌。因此,那些神秘的黑暗时期会更短,第一代恒星也会更早形成。

“原始的黑洞如果存在,那将会是一切黑洞的最初来源,银河系中间的黑洞也不例外。” 耶鲁大学天文学教授、该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普里亚姆瓦达·纳塔拉詹在声明中说。

让天文学家们难以解释的,不仅仅是大黑洞。欧洲航天局的盖亚任务得到了最为详细的三维银河地图。其证据表明,有大量的小尺寸黑洞散布在银河系各处。这些黑洞太小,是无法从大恒星的坍塌中诞生的。

黑洞:生于时间之始,可解暗物质之谜 - 天天要闻

这项发射任务有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探测大爆炸后产生的第一代恒星的余辉,它们是宇宙中的第一束光。残余的红外线证据将会揭示哪种理论才更正确:黑洞是从一开始就一直存在,还是在第一代恒星消亡后才开始形成。

“如果第一代恒星和星系在所谓的‘宇宙黑暗时代’就已经形成了,那么韦伯太空望远镜也会拿到相应的证据。”哈辛格说。

该研究已被接受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可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在线查阅。

黑洞:生于时间之始,可解暗物质之谜 - 天天要闻

相关知识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是已发射的红外线空间望远镜,原计划耗费5亿美元并于2007年发射升空。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项目严重超支,发射时间数次推迟,最新预估总耗费高达100亿美元,发射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12月25日7时20分。2019年8月28日NASA表示该望远镜首次组装完毕。

BY: Tereza Pultarova

FY: 小戴同学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 天天要闻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引言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禁区”,它占据了每条染色体的核心位置,却长期以来让我们束手无策。这片区域就是着丝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满了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结构复杂多变,让传统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在此屡屡碰壁。然而,这片“禁区”却掌握着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否被精确...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 天天要闻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引言人类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让我们在清晨纠结于吃什么早餐,也能驱动我们去攻克癌症、探索遥远的星辰。我们能从寥寥数次的演示中学会舞步,能进行复杂的因果推理,还能被无尽的好奇心驱使去创造艺术和科学的奇迹。这种举重若轻、触类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义了我们之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 天天要闻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七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 天天要闻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这都会好奇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中国电信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聊聊吧,仅供参考哦!解决行业痛点。以往的中小企业想用现实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却面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