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药三院肿瘤一科微创治肠癌肝转移靠谱吗

2021年09月11日19:04:04 科学 1528

肝脏是肠癌最常见转移部位,50%以上的转移都是在肝脏部位的,多见一点的就是肺部的转移、局部的转移还有骨转移。如果肿瘤侵犯到重要的大血管或侵袭临近的脏器,那仅依靠手术治疗,很可能切除不尽。

广药三院肿瘤一科微创治肠癌肝转移靠谱吗 - 天天要闻

果然,去年七月复查增强CT时,廖先生的检查结果提示,考虑肝Ca。廖先生转诊至广州医院检查,考虑为血管瘤,大小约4.5cm。多年的肠癌再次出现肝转移,廖先生还可以如何治疗呢?

寻求医治,廖先生来到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一科。

生命不息,抗癌不止,为了进一步治疗肿瘤,廖先生来到了广药三院肿瘤一科求诊。门诊拟"肝部继发恶性肿瘤"收住了下来,医生很快为廖先生安排了会诊讨论。

根据廖先生过往的检查报告及PET-CT,医生对廖先生病情的初步诊断为肝部继发性恶性肿瘤、肝硬化、肝囊肿,此外还有小肠间质瘤术后、胰尾切除术后、脾切除术后。

结合辅助检查示,廖先生现在的病情明确,主要病灶为肝部转移灶。经过商讨,广药三院肿瘤一科建议廖先生进行微创物理治疗结合中医药辅助治疗,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广药三院肿瘤一科微创治肠癌肝转移靠谱吗 - 天天要闻

经过廖先生和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广药三院肿瘤一科刘跃军教授和龚燊医生,为患者进行了经血管栓塞治疗。

手术中,通过造影可以看到,廖先生的肝右动脉血管明显增粗,可以见到呈现抱球状的巨块病灶,在DSA的影像中,可以见到大量的肿瘤染色,肿瘤新生血管清晰可见。

为了让物理消瘤的疗效发挥得更好,刘跃军教授将载药微球与物理消瘤手术相结合,两种治疗作用叠加,解决了药物瘤内存留时间较短等缺点,栓塞肿瘤血管,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了解更多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 天天要闻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风穿夏,寻觅清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开始变得潮湿闷热,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快到来。在过去10年,从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仅30天,是近10年来最短的一次。酷热还没真正开始,暑意已经蔓延。此时,寻一处清凉,成了夏...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 天天要闻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7月5日一早,雨过天晴。怀柔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门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们正带着家人走下大巴车,准备进展厅“探秘”——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走进“一城两都”活动的首站。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 天天要闻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7月6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聚焦前沿科学、产业趋势与政策创新,邀请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谢远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