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引用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何凯明

2021年09月06日18:28:09 科学 1943

工作在科研战线上的人,也许都期望自己的论文可以登上顶尖科学杂志。如今能够把自己的文章刊登上海外杂志的中国学者不少,但是即使登上了杂志,还有一个关键数据:引用量。对一篇科学论文来说,最实在的数据是有没有人引用你的论文。一般来说,引用人数不多,这意味着论文的水平有限。

在众多论文中,他的论文不仅获得大量的引用,而且引用之多,达到了全球第2。这就是何凯明等4人的团队。他们的《图像识别的深度残差学习》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 文章发布于2016年,引用数达到了25256。但即使得第二名,距离第一名还是差了2万多。不过考虑到,何凯明作为一个80后,这样的成绩已经很值得骄傲了。

何凯明的文章涉及的是计算机视觉。在这个领域,何凯明虽然年龄不大,却被一家印度杂志选为当今计算机视觉领域的6个领军人物。作为最年轻的他,被排在最后。

排名第1的是牛津大学教授安德鲁-西塞曼Andrew Zisserman,今年已经64岁。排名第2的是已经73岁的美籍印度人阿尼尔·嘉以Anil K. Jain,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第3名是1960年出生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教授Jitendra Malik;第4名是日本人金出武雄,年龄已经76岁。第6名是61岁的法国人杨立昆Yann LeCun。和这些都已经年过花甲的教授们相比,何凯明的确很年轻。和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相比,何凯明还有很大上升的空间。

论文引用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何凯明 - 天天要闻

到目前为止,人们看到,何凯明已经有了一个极为良好的开端。这个开端应该是从广州开始的。在他就读的广州执信中学,他夺得了全国物理竞赛和省化学竞赛的一等奖。他之所以能够在2003年被保送清华,也许就是因为他已经表现出了杰出才能。他的高考满分让人羡慕不已。

清华大学的大三,何凯明来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而当时的研究院负责视觉的是汤晓鸥,一位在计算机视觉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毕业后,何凯明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研究生,同时继续参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工作。从此,何凯明开始了飞跃。

2009年,他的第一篇论文Single ImageHaze Removalusing Dark Channel Prior发表,被计算机视觉和图形识别会议Conference on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评为年度最佳论文。这是25年来,华人首次获得这个荣誉。何凯明开始被外界所注意了。随后他的论文开始创造了中国人写的论文的奇迹,在国内没有任何人能望其项背。这个时候的他也不过二十几岁。

是什么让何凯明这样一个学生取得这样的成绩呢?是因为他超人的才能吗?难道他有爱因斯坦一样的智商?这里有太多太多的题目可以讨论。

和何凯明相比,为什么现在有人为了发文章不惜造假?为什么有人把力气都花在了溜须拍马的功夫上,而没有老老实实地去做学问?为什么不可以像何凯明一样,在自己的网页上简单地说:我是脸书人工智能研究(FAIR)的研究的科学家,在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加入了微软亚洲研究(MRRA)。我的研究兴趣是计算机视觉和深层学习。仅此而已,不多不少。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数学家发现了一种解决代数最古老的难题的新方法 - 天天要闻

数学家发现了一种解决代数最古老的难题的新方法

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的一位数学家发现了一种解决代数最古老的挑战的新方法——求解高等多项式方程。多项式是涉及一个变量的幂方程,例如二次多项式:1+ 4x -- 3x2= 0 的这些方程式是数学和科学的基础,它们在数学和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科学家也有办公室政治,本想携手创业,没想到屡屡被骗……丨叶檀回信 - 天天要闻

科学家也有办公室政治,本想携手创业,没想到屡屡被骗……丨叶檀回信

长期征集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
空气炸锅里的纸,真的劝你别乱买! - 天天要闻

空气炸锅里的纸,真的劝你别乱买!

硅油纸是空气炸锅的“神仙搭子”,更是懒人的超级福音,用完直接一扔,刷碗都省了。那么,硅油纸到底是什么纸?我们买的硅油纸,真的安全吗?硅油纸到底是什么纸?硅油纸是一种由原生纸浆、淋膜层和食品级硅油层构成的食品接触用纸。
洪纬读《制造三文鱼》 | 毒素缠身的水生鸡 - 天天要闻

洪纬读《制造三文鱼》 | 毒素缠身的水生鸡

《制造三文鱼:海洋生态危机与经济不平等》,[挪]西蒙·塞特尔 、[挪]谢蒂尔·厄斯特利著,梁友平、李菁菁译,中国工人出版社2025年2月出版,420页,88.00元三文鱼因鲜嫩的红色肉质和富含优质的Omega-3脂肪酸,备受食客喜爱,被誉为高颜值的健康食材。不过,我不确信的是,读完《制造三文鱼》之后,还有多少读者能毫无顾虑...
美国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药,中国现在靠大米就能生产? - 天天要闻

美国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药,中国现在靠大米就能生产?

继去年的空气造淀粉之后,这段时间我在网上就看见个更逆天的:武汉有一家公司实现了从稻米里生产人血......“稻米”,“生产”,“人血”,每个字都能看懂,连起来一读差评君我是真纳闷了,这还是中文吗?再一看,好好好,这居然还是人民日报发布的......由于这些关键词太过魔幻,差评君我这不得不连夜查资料调查一番,看看...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