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有一种病,虽然不致命
却非常“磨人”
那就是骨折
为了预防骨质疏松、骨折
很多朋友已经把补钙融入日常
但是,如果你忽略了一个
饮食中的小问题
不仅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效果
严重时还会导致血管钙化、变硬
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很多人
可能没注意过的“高磷饮食”
图片来源:千库网
“高磷饮食”
既“偷钙”,又危害血管
所谓的“高磷饮食”,通常是指磷含量较高或磷生物利用度较高的食物组合。除了一些磷含量较高的天然食物外,还有一些加工食品中含有“隐形磷”,如用于加工肉类、碳酸饮料的食品添加剂磷酸盐。“高磷饮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图片来源:千库网
1.影响钙吸收
磷是骨质形成的重要营养素,但人体骨骼中的钙、磷浓度通常维持在相对固定的比例(1.6~1.8:1)。理论上讲,食物中钙磷比例稍高更有利于钙吸收、沉积,促进骨结构形成和骨骼健康。
如果食物中磷含量太高,就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血磷浓度升高会减少维生素D₃的合成,导致肠道钙吸收率下降;另一方面,血磷浓度升高会激活破骨细胞、抑制成骨细胞,从而促进骨吸收、减少骨形成,使骨密度下降,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
图片来源:千库网
2.增加血管钙化风险
血液的高磷环境还会通过各种路径引发血管内皮炎症、降解血管弹性纤维,诱导和加速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使血管弹性下降。这样一来,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随之上升。
图片来源:千库网
这3类人要格外当心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天磷摄入量适宜值是720毫克,最多不超过3500毫克。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膳食磷摄入量中位数为941.1毫克/天,已经显著高于720毫克/日的适宜摄入量,这意味着我国居民磷摄入量整体充足,且有可能存在过量风险。以下3类人要格外当心生活中的磷摄入问题:
1 肾病患者
对于肾病患者来说,“高磷饮食”的危害尤其显著——“高磷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因此在慢性肾病治疗中常会特别强调避免“高磷饮食”。
图片来源:千库网
2 钙摄入量长期不足的人群
对于钙摄入量长期不足的朋友来说(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钙摄入量为800毫克,但我国居民钙平均摄入量不到推荐量的一半),“高磷饮食”的危害会更加明显,需要特别注意控制饮食中磷的摄入量。
3 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人群
有心血管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朋友也要尽量避免“高磷饮食”。研究表明,“高磷饮食”与糖尿病发生有关,磷摄入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
图片来源:千库网
控制饮食中的“磷摄入”
应该怎么吃?
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想要避免“高磷饮食”的问题,可以遵循以下几个饮食原则:
1. 注重新鲜蔬果和谷类等植物性食物的摄入。
2. 荤素搭配适当,不要贪图一时口腹之欲,吃太多海鲜干货、动物内脏类食物。这样既能避免过高的磷摄入,也能避免可能带来的高脂肪、过量蛋白质等问题。
3. 控制加工食品的摄入量,尤其是加工肉制品。一般情况下,天然食物来源的磷不会导致磷摄入过量,但含磷添加剂或补充剂在食品工业的广泛使用,使得总磷摄入增加。不少加工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为了让产品更好吃,会用复合磷酸盐作为水分保持剂、稳定剂、抗结剂、膨松剂、酸度调节剂等。
图片来源:千库网
部分可乐的磷含量会高于其他饮料。这是因为多数可乐的酸味来自磷酸而非柠檬酸等有机酸。同时,这些加工食品中磷的吸收率很高,可高达90% ,这使得加工食品成为一个重要的“隐形磷刺客”。
提供一个更清晰的表格供大家参考:
日常食物选择参考
肾脏疾病患者或有缺钙表现的人群,还可以通过下面这几个烹调小妙招,来进一步降低食物中的磷含量:
1.水煮:水煮可以去除食物中的磷,但要注意弃去煮食物的水。
2.浸泡:来不及煮可以浸泡后倒水,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磷。
3.搭配:将高磷食物与膳食纤维或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奶制品等一起吃,可抑制磷吸收。
温馨提示
临床上的高磷血症
多见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因为肾脏功能受损
无法有效代谢和排泄磷
从而导致血磷水平升高
对于普通人来说
仅通过日常饮食摄入磷
一般不会导致高磷血症
大家不用过于担心
参考文献:
[1]Mohammad J, Scanni R, Bestmann L, Hulter HN, Krapf R. A Controlled Increase in Dietary Phosphate Elevates BP in Healthy Human Subjects. J Am Soc Nephrol. 2018 Aug;29(8):2089-2098.
[2]Wu Q, Ye Z, Qin X. A U-shaped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phosphorus intake and new-onset diabetes: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in China.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23 Oct;33(10):1932-1940.
[3]杨月欣, 王光亚, 潘兴昌.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8.
【郑重提示:本文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二次转载请确认版权或更换删除。】
推荐阅读
如何读懂食品标签?关键要看这几点→
每天早餐加一物,全身炎症风险都降低!
健康科普视频推荐
《广西疾控健康科普大讲堂》——
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本期封面:
来源 | 科普中国
文编 | 许雁
美编 | 许雁
一校 | 许雁 龙玉婷 黄美婵
二校 | 严桐桐
三校 | 余宗蓉 李萌
审核 | 黄波
声明 | 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门诊药房咨询:0771-2518795
艾滋病自愿咨询:0771-5327110
艾滋病治疗门诊:0771-2518326
样品检测咨询:0771-2518890
以上电话接听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8:00-12:00,15:00-18:00。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业务:我中心暂停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需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人员请到南宁市相关体检办理点进行体检。
疫苗接种地点:金洲路18号(琅西门诊)
疫苗接种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8:00-11:30,15:00-17:30;周六、周日:8:3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