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提起甲钴胺这个名字,很多朋友也不会陌生,也有不少人把它当成营养神经,甚至是对抗衰老的“神奇药物”来使用,甲钴胺到底是什么?它在改善中老年人健康方面,又有哪些切实有效的功效呢?今天的这篇科普,就来带大家去认识一下,甲钴胺在改善中老年人健康方面的3方面重要作用。
甲钴胺与维生素B12
有朋友说,甲钴胺不就是维生素B12吗?实际上,不论是从化学结构还是从生理功能来看,两者都是存在差异的,甲钴胺的确是维生素B12各类结构中的一员,但它由于普通的维生素B12有所区别,除了甲钴胺之外,维生素B12还有羟钴胺,腺苷钴胺,氰钴胺等多种形式,而其中甲钴胺和腺苷钴胺是能够在人体中无需代谢转化,可直接发挥生理活性的两大形式。
甲钴胺作为一种维生素B12的活性形式,它被人体吸收后,能够直接参与人体的氨基酸代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以及神经递质的合成,四氢叶酸再生以及红细胞的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
因此,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B12,也会带来多方面的健康风险,而对于有相关健康问题的人,合理补充维生素B12,也会为改善健康,预防风险带来一定的获益。
改善周围神经病变
如果你经常出现手脚麻木,刺痛,灼烧感,疼痛等症状,或者发现对外界的感觉也变得迟钝,这些都有可能是周围神经病变带来的常见症状。这种疾病问题,在中老年人中更为常见,特别是已经有糖尿病问题的患者,随着病程周期的增长,很多人都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症状。有些情况下,即使没有糖尿病,单纯因为缺乏维生素B12,长期得不到有效补充和缓解,也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问题。
甲钴胺作为一种重要的辅酶,参与神经细胞内核酸,蛋白质以及脂质的代谢。髓鞘就像电线的绝缘层,它的完整性对神经信号的快速、准确传导至关重要。甲钴胺通过促进轴突的再生和髓鞘的形成,有助于修复已经受损的神经纤维。
甲钴胺通过修复神经结构,理论上还可以改善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和效率,从而缓解麻木、疼痛等症状。研究和荟萃分析显示,使用甲钴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和主观症状如麻木、自发性疼痛等。
当然,作为一种营养物质,甲钴胺也并非万能药,它在改善神经病变问题方面的效果也因人而异,且通常需要与其他治疗(如严格控制血糖、营养神经、对症止痛等)联合使用。另外,对于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改善,一般需要使用较高剂量,持续用药,具体如何使用,应该结合情况,遵医嘱合理补充。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困扰很多中老年朋友的问题。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现在已经确认是一种独立对心脑血管风险因素,如果高同型半胱氨酸不积极控制,会损伤血管内皮健康,加大血栓形成风险,特别在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人群中,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升高。
我们中国人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比例比欧美人群更高,更要注意排查高同型半胱氨酸问题。很多朋友都知道,叶酸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重要物质,但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也是参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重要辅酶,单纯补充叶酸,如果身体仍然缺乏维生素B12,同样也无法高效的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甲钴胺作为维生素B12的活性代谢产物,是人体内参与同型半胱氨酸向蛋氨酸转化的甲基化过程,补充叶酸的同时,同时补充甲钴胺有助于促进这个代谢过程,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下来,我们对心脑血管健康风险因素就少了一个,因此,甲钴胺的合理使用,不但能够改善神经健康,还能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健康风险。
预防和改善认知功能下降
记忆力减退、反应变慢、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中老年朋友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朋友也会担心,出现了这样的一些症状,是不是离老年痴呆不远了?
实际上,上述症状的出现并不代表就一定会发展为老年痴呆,但合理补充维生素B12,能够为保护我们的认知功能,带来一定的获益作用。
正如前文所述,缺乏维生素B12会使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而这种升高会带来血管损伤,也会影响脑部血供,从而带来认知功能的下降以及痴呆风险的增加,对于这种情况来说,联合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6效果更佳。
甲钴胺参与的蛋氨酸循环产物对维持神经细胞膜流动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合成以及髓鞘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合理补充对于保护中枢神经健康,改善和保护认知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对于这种甲钴胺保护认知功能的作用,我们也不必过度神化,它既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用,更不能替代治疗和改善老年痴呆的相关药物,但对于确实缺乏维生素B12的中老年人,补充甲钴胺,对于改善缺乏所引起的认知功能下降,还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甲钴胺的三大作用,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到底哪些人是应该注意排查,补充甲钴胺的重点人群呢?有以下情况的朋友,应该特别注意——
- 存在萎缩性胃炎或胃酸缺乏的人群,胃内缺乏胃酸和内因子,会影响天然维生素B12的吸收。
- 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酒精的大量摄入会影响维生素B12在胃肠道的吸收。
- 恶性贫血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攻击产生内因子的胃壁细胞,也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而维生素B12的缺乏,也会加剧贫血问题,需要积极对两者进行纠正。
-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质子泵抑制剂(PPIs,如奥美拉唑)和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抑酸药,都可能干扰B12的吸收。
- 一些进行过消化道切除的患者,如胃切除术、肠道短路手术等,也是缺乏维生素B12的高风险人群。
- 长期严格素食者,因为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也是缺乏维生素B12的高风险人群。
对于有上述一种或多种情况的中老年朋友,建议一定要去排查下是否存在维生素B12缺乏的情况,虽然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不能完全反应细胞内维生素B12水平的状况,但结合同型半胱氨酸,神经认知健康情况,还是可以综合评估的,如果存在缺乏,可以经过医生评估后,合理补充甲钴胺,对于保护健康,预防疾病风险,都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更靠谱的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