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放心吃汤圆!5步搞定,血糖不飙升


元宵节是象征团圆与希望的节日,一碗热腾腾的汤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份甜蜜却可能成为健康隐患——传统汤圆高糖、高脂、高热量,糯米外皮升糖速度快,馅料中糖分和油脂含量惊人。


每年此时,糖友总在“吃与不吃”之间纠结。


今天教你一个吃汤圆不升糖的方法!


01

第一步:评估自身条件


1.可谨慎尝试者:


近期血糖比较稳定,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7%,无急性并发症,且能掌握血糖监测与药物调整技巧。


这类糖友在元宵节这天可以吃汤圆,每顿最好不超过4个,同时减少相应能量的主食


2.不建议食用者:


血糖控制不稳定、合并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近期发生过酮症酸中毒者。


02

第二步:选择更安全的汤圆


1.外皮改良:


优先选择含杂粮(荞麦、燕麦、魔芋粉)的汤圆,降低GI值。



避免二次加工如油炸汤圆(热量翻倍),可选择水煮或蒸制


2.馅料优化:


低糖版:木糖醇、赤藓糖醇代糖馅料(需注意可能引发胃肠不适)


高蛋白版:鸡肉、虾肉等咸味汤圆(减少糖分摄入)


天然甜味:南瓜、紫薯等无添加糖薯类馅料。


03

第三步:严格控制摄入量与食用方式


1.分量建议:


每次不超过2-3颗(约50克),替代主食(1颗汤圆≈半两米饭)。避免空腹食用,作为正餐的一部分而非加餐。


2.搭配技巧:


延缓升糖:先吃蔬菜(如凉拌菠菜、清炒芥兰等),再吃蛋白质(豆腐、蛋、肉等),最后吃汤圆。


增加饱腹感:搭配高纤维食物(如全麦、燕麦食品、奇亚籽饮品、银耳汤等)


辅助控糖:餐后饮用绿茶(富含茶多酚,抑制糖吸收)


04

第四步:运动干预


餐后1小时进行至少30分钟中低强度运动,促进血糖利用,避免餐后血糖升得过高过快。


可以选择慢跑、快走、跳舞、骑自行车、太极拳等,以自己感觉微微出汗为佳。


避免空腹运动或剧烈运动,防止低血糖


05

第五步:替代方案:健康版“汤圆”创意食谱


若对传统汤圆顾虑较多,可通过以下方式保留节日仪式感,下面介绍几种“健康版”汤圆



1. 低GI汤圆

CORPORATE CULTURE


食材:银耳20克、山药100克、枸杞10克、木糖醇5克。


做法:银耳泡发后与山药同煮至黏稠,加入枸杞与代糖调味。


优势:富含膳食纤维与抗性淀粉,升糖速度缓慢。



2. 蛋白质汤圆

CORPORATE CULTURE


食材:鸡胸肉泥150克、香菇丁30克、胡萝卜丁20克、魔芋粉皮。



做法:将馅料包入魔芋粉皮中蒸熟,蘸酱油醋汁食用。


优势:近乎零碳水,高蛋白低脂。



3. 蔬菜汤圆

CORPORATE CULTURE


食材:紫薯泥、南瓜泥、西兰花碎,搓成小球后蒸熟,用竹签串起。


优势:天然甜味+丰富膳食纤维,可作为节日茶点。



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理








1. 食用后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

CORPORATE CULTURE


血糖>13.9mmol/L即补饮温水,增加活动量,2小时后复测。


口渴、多尿、呼吸深快,有烂苹果气味:可能为酮症酸中毒前兆,需即刻就医。


心悸、手抖、冷汗:警惕低血糖,立即补充15克速效糖(如葡萄糖片)



2. 节日期间的血糖监测计划

CORPORATE CULTURE


常规监测:空腹、餐后2小时、睡前各测1次。



特殊监测:食用汤圆后每30分钟测1次,连续监测2-3小时。


正确理解无糖汤圆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无糖汤圆,但这个“无糖”的概念,本质上只是不额外添加蔗糖,但它却仍含有其他碳水化合物,如制作汤圆外皮的糯米粉等,也属于糖类


另外,汤圆的馅儿主要有黑芝麻、豆沙、桂花、红豆等,油脂的含量并没有减少。即使没有糖,也不等于少放油。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血糖稳定,可以偶尔吃这一类的“无糖食品”,但是摄入量要包括在每日主食的摄入总量中。对于血糖波动很大、血糖值很高的患者,仍建议谨慎选择。


元宵的“圆”寓意圆满,糖尿病患者并非绝对禁食汤圆,但需遵循“少量、改良、搭配、监测”四大原则。


糖尿病管理的最高境界,正是找到“享受生活”与“科学控糖”的平衡点。


愿每位糖友都能度过一个安心、甜蜜的元宵佳节!


元宵节快乐!


作者:陈泉峰 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