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想要彻底祛除,4种中药这样搭配,把体内的湿气全烤干!

大家好,我是中医李大夫。进入到暑湿季节了,当外界环境比较潮湿的时候,体内的湿气也会跟着加重。中医讲这叫人与四时相应,这个时候祛湿的难度就增加了。有些病人可能用了很多的祛湿药,效果也不理想,甚至还会出现了一些其他的不舒服的症状。

今天我跟大家说一说,是因为最近有个病人之前也治疗过湿的问题,但是治疗一段时间之后,他就说自己口干、大便干,感觉身体皮肤也比较干燥。自己因为看了很多年病,看到药方里好像疏肝燥湿的药比较多。我说这个方向也对。

一般来说,湿怎么形成的都是因为脾虚,脾虚往往会伴随着肝郁,这个时候疏肝健脾,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中医讲过犹不及,治疗疾病也不能过度。今天我说的祛湿勿燥,实际上讲的是不要过燥。

看看祛湿的办法都有哪些?

·最常用的叫淡渗利湿,最常用的就是茯苓代表药。淡渗利湿是大家一看有个淡字,就说明它治疗起来比较平和。

·还有就是燥湿,燥湿药最常用的就是苍术厚朴,这两个药燥性比较强,用完之后病人可能会出现口干、大便干这样的症状。

·还有常用的叫芳香化湿,常用的藿香。夏天了吃不好了、腹泻了或者胃肠感冒了,常用一个药叫藿香正气水,或者有藿香正气片胶囊,各种制剂都有。藿香具有芳香化湿的作用,因为吃的那些不好东西,中医认为是臭秽或者是污秽,用芳香的这种办法去除这些晦气,所以用藿香。

藿香也有一定的燥性,它虽然没有苍术、厚朴那么强,但是也有一部分。

·还有就是疏肝理气药,比如常用的木香佛手这类的药,它也有一种造型。大家想把衣服晾干怎么办?给它晾在阳台上靠什么?第一靠阳光,靠热量。所以还有一个叫温阳化湿,比如常用的桂枝、附子。

但是人体讲去除脾湿,脾是什么?脾属土,就像种地一样,土壤如果过于泥泞都是淤泥,种不了地。但如果过于干燥,里边水分都没有了,干旱了也种不了地。所以这个时候要有适当的润燥的药,就是不管是湿还是燥都不能过度。

所以在用这些祛湿除湿的药的时候,病人有的时候会有一些口干、排便干这样的症状,就说明体内还是有津液不足的病症。所以这个时候要加一点润燥的药,保持脾土适当的湿润,不能太湿也不能太燥。所以这个时候在用这药的时候要根据病人的湿的程度选择几种适合病人的,这就需要医生的经验。

润燥的药会加什么?比如会加天花粉麦冬沙参等等这些润燥的药。如果病人湿偏重会多用几味这边的药,同时病人又有点燥可能会加这么一点这边的药,让他治疗起来不至于过燥也不至于过湿。当然还是稍微要偏燥一点,要不湿气祛不掉。但是治疗的过程当中也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来调整这些药的比例。

法无成法,方无定方,要根据病人的病情的变化,根据他自身的条件来进行整体辨证论治,这样才能把湿邪祛掉还不造成副作用。有关祛湿的治疗的原则跟大家就说这些,如果你有相关的症状也可以发给我,我帮你辨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