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药物很“伤心”?不用慌!中医来助您“减毒”

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化疗药物中疗效好,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但是其对心脏的毒性最为严重,会导致心肌病理改变。

如何让乳腺癌患者远离化疗引起的心脏损害?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四科专家教您如何应对。

一、心脏毒性有哪几种类型?

心脏毒性有急性和慢性毒性,还有迟发性毒性。

1、急性心血管毒性是在给药后数小时或数天发生,表现为心内传导紊乱和心律失常,极少数为心包炎和急性左心力衰竭。

2、慢性心脏毒性通常是指发生在化疗结束后1年以内出现的心脏损伤,此类最为常见。

出现心脏相关症状,如心慌心悸、气短乏力、胸闷、多汗、易受惊吓。

3、迟发性心脏毒性见于化疗结束1年以后,患者日常生活无心功能损害的症状,但当发生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可使心脏负担加重,诱发心脏症状的出现。

二、使用过蒽环类药物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什么更高?

新冠病毒感染后,曾经使用过蒽环类药物较未使用过的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更高,且症状更为明显。

因蒽环类化疗诱发的心力衰竭风险也会随着药物累积剂量增加而增加,所以化疗累积的剂量越高,心脏事件的发生概率就越高。

三、如何预防蒽环类的心脏毒性?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四科负责人唐蔚副主任医师介绍:心脏毒性发生风险主要取决于化疗方案、药物累积剂量、是否合并心血管高危因素,因此预防的重点是相关药物和基础心血管状况。

1.在抗肿瘤治疗前,需识别和评估抗肿瘤药物致心脏毒性的高风险人群(有基础心脏病患者),并提供其心脏毒性预防和保护的综合策略。

2.抗肿瘤治疗期间,应进行心脏毒性监测和评估,并在患者心脏毒性出现后给予及时治疗。

3.抗肿瘤治疗结束后,还应继续进行心脏毒性的监测和评估,防止其迟发和慢性心脏毒性反应。

四、中医如何应对蒽环类化疗药物的毒性?

减轻蒽环类化疗药物的毒性,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中医来帮忙。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四科宁鹤丽副主任医师介绍:

1.中药汤剂疗效好:中医在防治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方面潜力巨大。口服中药汤剂临床治疗效果好,建议在刚开始化疗时就尽早配合使用中药。

对于蒽环类心脏损伤,中医辨证多认为是气阴两伤,脾虚血亏,痰瘀阻络之证,以益气养阴、健脾养血、活血化瘀、清心化痰等作为其主要治法。

常以中医经典方生脉散、丹参饮、炙甘草汤、归脾丸和天王补心丹等随证加减,可以起到有效改善急性和慢性心脏毒性以及晚期心脏毒性的作用。

2.益气化瘀类中成药:医院制剂在防治蒽环类相关心血管毒性方面也有较好的疗效。

3.药补不如食补,食疗方面推荐食用西洋参蒸猪心,这是很好一种食疗方法。

猪心,归心经,味甘咸,性平,能养心安神,镇惊,配合西洋参能益气养阴,养心安神,非常适合化疗期间作为食疗服用。能较好地改善蒽环类药物使用后出现的乏力气短心悸等症状。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肿瘤四科 宁鹤丽

(编辑zs。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