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们注意了,老人颈椎压迫脊髓十多年差点瘫痪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9日讯 右侧下肢行走不便已有十余年,一直误以为是脑梗后遗症。直到近日扭伤了腰,走路变得困难去医院检查,才知这些症状都是颈椎压迫脊髓所致。医生挑战高难度手术,在骨科机器人的辅助下成功为老人解除了脊髓压迫。“感谢医生没有放弃我,愿意为我搏一把。”4月9日,已经能够自如地起床、翻身,长时间站立的杜爷爷一脸感激地说。

71岁的杜爷爷双手麻木、右下肢行走不便已有十余年,平时按时服药,积极锻炼,但改善始终并不明显。3月26日,杜爷爷锻炼时不慎扭伤了腰,当即疼痛难忍,不仅起床、翻身困难,而且稍微站时间长一点都受不了,走路歪歪倒倒。在家休息了几天,症状越来越重,吓得他赶紧让子女打120将自己送到了武汉市普仁医院。

完善了相关检查后,杜爷爷被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接诊的脊柱外科医生陈东追问得知,十余年前出现双手麻木、右下肢沉重等肢体功能障碍时,老人一直认为这是脑梗塞留下的后遗症,从未跟自己的颈椎病联系起来。由于拖延时间过久,杜爷爷已经出现四肢不全瘫痪的症状。

“必须尽早行手术治疗,才能为肢体功能的恢复争取更多机会。”陈东介绍,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起病缓慢,然后逐渐加重,很容易被忽视。临床上很多患者都将其与脑梗等颅脑疾病混淆,耽误了治疗。一旦遇上紧急事件,比如突然刹车、意外摔倒,很可能导致瘫痪,此时再行手术治疗,治疗效果和预后都会大打折扣。

颈椎减压手术是脊柱外科最高难度等级的手术,考虑到杜爷爷病史长且年龄较大,已出现四肢不全瘫的症状,使得手术风险倍增,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致瘫。充分沟通和全面评估后,脊柱外科专家团队为杜爷爷制定了手术方案。4月3日上午,脊柱外科副主任万松带领团队为杜爷爷在全麻下行颈椎融合术与椎板切除减压术,将手术时长严格控制在1小时内。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引导下,利用超声骨刀切开椎板,清理椎管内粘连软组织,充分缓解硬脊膜受压情况。术后,杜爷爷症状明显减轻。4月8日复查,核磁共振清晰显示脊髓已经充分解压。

武汉市普仁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万松提醒,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它通常会影响到颈部脊髓,导致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此种病症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长期从事低头工作、长时间使用电脑或手机的人群,日常需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定期进行颈部伸展运动;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万松强调,如果出现颈部疼痛、手臂或腿部麻木、无力及行走困难等症状,便可能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快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积极治疗,以免导致瘫痪等严重后果。(长江日报记者刘璇 通讯员李林牧 潘雨茜 胡玲)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