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怎么回事?说说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和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可怕的疾病?这种疾病不分性别和年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那么急性心肌梗塞是怎么回事呢?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病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斑块发生了破裂,特别是那些不稳定的斑块,斑块的脂质核心比较大,炎症反应活跃,纤维帽比较薄,这种不稳定的斑块发生破裂以后,可以激活体内凝血和血小板,在病变局部形成血栓,引起冠脉血流突然的减少甚至完全中断,诱发持续的心肌缺血,甚至心肌大面积坏死。

在临床上可以出现持续的胸痛、大汗、恶心、呕吐,症状通过吸氧、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得到明显的缓解,这种情况下是在临床上引起心肌梗死最主要的原因,另外还见于冠脉持续的痉挛以后,也可以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心梗的发生多见于一些合并三高的人群,如果病人基础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者有长期大量吸烟、饮酒以及缺乏运动,喜欢高盐、高脂饮食,在暴饮暴食以后,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还有部分的病人,在情绪紧张,或者寒冷,或者用力排便的过程中,也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人数的增加,也为大家敲了一个警钟,我们要提前预防这种疾病,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当病情突发事件可导致休克以及死亡。面对心肌梗死我们要以前预防,有专家指出提前预防心肌梗死可有效地减少其发病的可能,下面请专家为我们讲一下要如何提前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斑块的破裂,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导致供血急剧减少或者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引起的疾病。冠状动脉斑块的诱发因素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龄、吸烟,发生破裂的危险因素包含感染因素:如急性感染、感冒、急性腹泻等,以及刺激、惊吓、紧张、劳累、运动等,甚至在排便的时候也可能出现。

对公众及冠心病患者应普及有关心肌梗死知识,预防心肌梗死发生,万一发生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除上述二级预防所述各项内容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气候变化时要当心

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适当防护。

2.要懂得和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并给予及时处理

3.避免过度劳累

尤其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4.放松精神

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

5.洗澡时要特别注意

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上述症状一旦发生,必须认真对待,患者首先应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喷雾吸入硝酸甘油,若不缓解,5分钟后可再含服一片。心绞痛缓解后去医院就诊。若胸痛20分钟不缓解或严重胸痛伴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晕厥,应呼叫救护车送往医院。

我们一定要提前预防,在生活中不要突然地剧烈运动,在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不暴饮暴食,不过量饮酒,吸烟。老人要在季节的变换是多加注意,以上就是专家为我们讲解的如何提前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状,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加注意。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正确治疗呢?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发表中国原创研究成果,通心络可使急性心梗死亡风险降三成。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发布了“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成果。杨跃进介绍,该研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的子课题,共纳入中国124家医院发病24小时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797例,开展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通心络显著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紧急冠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风险36%,降低心源性死亡风险30%;研究一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6%,降低心源性死亡风险27%,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提供有效治疗药物。

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艾瑞克·皮特森教授表示,这是非常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和国外的西方医学标准非常吻合。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这是中药相关论文首次发表在世界顶尖杂志上。就像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理查德·巴赫在《编者按》中所提到的,如果我们能够确定它真正活性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对于全世界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这代表了急性心梗治疗20年来非常重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