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应该大大方方谈钱,拿满意的诊金,让自己觉得劳有所得。
「经前同事介绍,和三个儿科医生聊想法,我把诊金制诊所都落地了,他们还认为不靠谱,不长久,还觉得化验、输液、贴膏药……那一刻,我们都觉得对方是傻*」
这段文字分享自长春康堡诊所创始人·赵长松的微博,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赵医生看诊中
「什么?诊金要 199 元?XX 医院的专家才多少元……」,很多人会把康堡诊所和公立医院拿来比较,其实这样比较对双方都不公平,也没有可比性。
体制内看诊不得已,只能简单粗暴;体制外讲究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流程诊疗服务。
2017 年,赵医生离开了坚守 12 年的儿科临床一线,摆脱了以药养医的老路,创建了长春市第一家新型价值型诊所。
康堡诊所环境照
「我们知道家长们需要什么,有时候孩子的发病情况不是一次看诊就能解决的,还需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这是公立医疗一次挂号看诊的痛点。我们认真对待每个患儿的情况,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坚决不做。」
「再说一个服务细节,每个孩子看诊用的听诊器和玩具都是单独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做到真正为他们着想,这就是诊金服务和挂号费的区别」,这是赵医生给出的关于诊金为数不多的回应。
诊金从 49 元到 69 元,再涨到 99 元,最后调整到 199 元,旨在让医护人员得到尊重,继而更好地服务病患。
面对质疑,不迎合。
很多人都在质疑(包括同行医生):一次次上调诊金,难道不会丢失客户吗?
肯定会。客户是筛选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
在赵医生心中有一张很明确的客户画像:有一定的科普素养,认可医生的专业水准,且愿意为医生的专业技术付费,享受更好的医疗资源。
「虽然我们做的是医疗服务,但跟传统的大众医疗有本质区别,我们服务目标的是小众人群。」
「有人觉得我们不应该涨诊金,或者涨得不合理,但这不是我们聚焦的事情,价格是市场决定的。如果在诊金上涨的过程中,损失掉了一批客户,那我认为这些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客户,我们应该加倍努力为更认可我们价值的人服务。」
相比而言,赵医生更看重康堡诊所自身的价值输出,他总在思考如何才能把产品做得更扎实,让一直跟随着的人们更踏实。
面对不满、质疑,不理睬也是一种回应。
专注做自己,持续输出自身价值观,提高服务品质,优化看诊流程,最终凝聚一批真正喜欢自己的人。这是赵医生真正关注的事。
「其实客户能体验到的就是流程的优化程度,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准,该认可的早就认可了,而往往像服务流程这些软实力上要下的功夫,被很多人忽视了。」
很多同行慕名而来,到康堡诊所参观学习甚至跟诊,觉得看诊流程很简单,没有什么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
因为在他们看来,赵医生做得很简单,但简单背后的逻辑他们不知道。
硬功夫(看诊技术)和软实力(服务流程)双管齐下,让客户对诊所的信任愈发强烈,这种信任不是外人可以看出来的。
所以即便诊金上调,赵医生总是能找到一直陪他走下去的客户,这里面的关键因素就俩字:靠谱。
看上去越容易的东西,其实越难。
靠谱这个词,就是康堡诊所追求的价值。
为什么这么说,赵医生举了个例子。
前几天有位客户,来诊所看诊后消费了 1400 多元。
诊所全员都知道,我们没有用错药,没有出现任何医疗差错,只是在服务流程上服务不到位,客户没发现,且从回访问卷来看,也是满意的。
但是按照看诊流程原则,当天我们退还了客户所有的消费,并且主动加倍返还,恳请客户给诊所改过的机会。
按常理,客户根本没发现服务流程不对,且诊疗结果也满意,是不是就不必太计较了?可赵医生偏不。
「因为按照康堡诊所标准的服务流程,这是诊所全员都心知肚明的事。制定预约制规则,就必须遵守标准化服务流程,这是契约精神。」
这不仅仅是一个行为,更重要的是赵医生为什么这么做,他在思考什么。
在康堡诊所的文化中,有四个字很关键:契约精神。
怎么理解?就是一旦立下规则,任何人都得遵守,说到做到。不论你是家人、亲戚、朋友,或是内部员工。不降低自己的门槛,也不给任何一个「熟人走后门」。
有人不理解,但这里面的价值没法衡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标签,名叫「靠谱」。
上述的案例还有后文,等客户第二次来看诊,二话没说,主动续缴了 4000 元储值,虽然在他的帐户里还有 2000 多元余额,用客户的原话「你们这么做事,我太放心了」。
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放心把孩子交付给康堡诊所。
看诊花多少钱,配了什么药,这药价多少,从不质疑。
这就是康堡诊所不断夯实自身软实力的结果,短时间很难复制。
客户愿意为更好的品质
支付更高的价格
「地域差异大,诊金制模式虽然很好,但放我们这边很难落地」,这是大部分诊所老板顾虑的。
诊金制的诊所不能被所有人接受,这在赵医生创业初期也遇到过。
在构想中,应该会有很多客户认可我们,通过引流-打造口碑的方式应该能有不小的收获。
最初为了迎客,康堡诊所发放了很多免费看诊的名额,但是结果非常糟糕,很多人觉得「不收诊金的诊所,也就这样吧」,他们感受不到价值。
后来我们做了调整,把诊金定为 49 元。
为什么定这个价?当初做线上有偿问诊时,诊金在 30~40 元,而我们想线下总不能比线上低吧。
一次尝试,想看看客户的反馈。
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次我们得到了大量的客户认可,客户觉得到诊所来,能获得与这个价格相对称的信息和价值,包括就诊前中后期的服务体验。很快诊所的预约名额就满了。
所以我们要洞察的是,客户真的是图便宜吗?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便宜没好货,是一个深入人心的认知。
相对而言,客户其实愿意为更好的技术和服务体验支付更高的价格,关键就看他觉得值不值。
患者看病难,医生行医也难。
在广袤的国土上,看病就花个诊费(诊金/挂号费),或者把诊费全部或大部分给医生的情况,是极其少见的。大家好像觉得诊费算在药里才觉得心里平衡,人情上过得去。
而往往有时候,不花钱的才是最贵的。
与其如此,医生还不如大大方方谈钱,提高诊金,获取阳光收入,让自己劳有所得,也让患者得到规范诊疗。
是医生,但不止是医生。
赵医生将在「丁香园医生创业实战培训班」和大家详细分享,他创业 4 年来踩过的坑和成功的经验。培训班仅招募 100 个人,目前还有 4 个名额,本周报名学费还有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