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铅发糕”不能止于个案

2025年07月10日11:50:08 健康 7206
杜绝“铅发糕”不能止于个案 - 天天要闻


251名就读幼儿中血铅异常233人,部分幼儿血铅含量远超安全标准……7月8日上午,甘肃省天水市幼儿血铅异常事件的调查结果公布:涉事幼儿园园长、法定代表人朱某琳,投资人李某芳,同意该园后厨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彩绘颜料,稀释后用于部分食品制作。


至此,事件的来龙去脉已十分明晰。然而,当群众一直叩问的真相就这么残酷地摆在眼前时,还是令人难以接受。“铅发糕”事件,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向社会最敏感的神经:都2025年了,为何大众还要为校园食品安全操心?

杜绝“铅发糕”不能止于个案 - 天天要闻


要知道,铅中毒不同于一般食物中毒,它的恶果如影随形,能不可逆地损害幼童神经发育,损伤造血系统。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早已划下红线:食品中铅含量不得超过0.5毫克/千克,而涉事幼儿园留样的“三色红枣发糕”和“玉米卷肠包”铅含量竟分别高达1052毫克/千克和1340毫克/千克,超标2000多倍。这哪里还是食品?


令人发指之处在于,涉事幼儿园并非临时起意,而是长期、有预谋地顶风作案。园长朱某琳、投资人李某芳等人选择性“眼盲”,明知颜料包装上标注“不可食用”,仍指使后厨人员将其稀释后加入食品中。这种明知故犯、草菅人命的行为,已不仅仅是“失职”,而是涉嫌刑事犯罪。


经营者利欲熏心,本该守护舌尖安全的监管哨声却迟迟未能响起。含铅颜料为何能畅通无阻地进入幼儿园厨房?食品留样制度为何沦为一纸空文?在幼儿出现健康问题后,园方为何还能隐瞒真相?从日常监管的漏洞,到事件初期的迟缓应对,再到检测结果的巨大差异,都指向监管的严重失职,更暴露出日常巡查制度的形同虚设。


杜绝“铅发糕”不能止于个案 - 天天要闻

幼儿园餐食图片 图据澎湃新闻


杜绝“铅发糕”不能止于个案 - 天天要闻


当食品安全沦为儿戏,必须用最严厉的惩处捍卫社会底线。


依法问责,以案示警。面对如此恶劣的事件,必须一查到底,顶格追究,严格倒查,一个也不能漏网。此案也绝不能止于个案处理,而应成为食品安全和教育监管领域的警示案例,让犯罪者付出沉重代价。


监管从严,制度补漏。虽然这只是一起极端个案,但针对公共食品安全监督方面存在的短板和漏洞,有关部门必须深刻汲取教训,建立更严格的食品采购、加工、留样制度,并引入第三方检测机制;严格落实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健全完善各项措施,压紧压实监督管理责任,以刮骨疗毒的决心重构食品安全防线。


准入从严,动态清淤。设立独立的、更严格的“儿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将铅等重金属及各类添加剂的使用限制在远低于成人标准的水平,不妨在儿童食品中全面禁止某些合成色素;同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对唯利是图、漠视儿童健康的机构,坚决“一票否决”,不让资本的贪婪侵蚀教育的净土。


杜绝“铅发糕”不能止于个案 - 天天要闻

幼儿园餐食图片 图据澎湃新闻


杜绝“铅发糕”不能止于个案 - 天天要闻


本该传道授业的教育者,怎能成为唯利是图的施害者?此次事件,践踏的是“幼有所育”的社会承诺,失守的是本应坚不可摧的食品安全防线,碾碎的是千万家庭最朴素的信任。


更应该关注的是,除了涉事幼儿园,还有没有其他校园的后厨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还有没有监管记录停留在纸面、巡查走成过场?


孩子的健康,是全社会最不可触碰的“逆鳞”。铅毒入骨易,除铅疗愈难。当下首要任务是倾尽全力,集中最优医疗资源,争分夺秒救治233个幼小的生命,最大限度减轻铅负荷对孩子们发育的戕害,抚平家庭创伤。


国家对食品安全不可谓不重视。近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发布《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旨在发挥食品从业人员监督作用,推动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防范风险隐患。


相信此案能推动更深层次的制度监管,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杜绝“铅发糕”不能止于个案 - 天天要闻



本期话题

如何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评论区聊一聊~

文/马晓玉
编辑/郭书琼 责编/谢梦 陈昶 审核/姜明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王大爷年轻的时候是一名资深销售,年轻时候为了跑业务,不得不参加各种酒局,经常把自己灌得烂醉。一来二去这种“不得不”就变成了习惯,退休之后每天不喝两口酒就感觉浑身不舒服,身边人常常劝他戒酒,他反倒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长期吃硝苯地平,5大问题要清楚,对降压和预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 天天要闻

长期吃硝苯地平,5大问题要清楚,对降压和预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确实能帮助维持血压稳定,但这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高血压是个慢性过程,药物控制只是其中一环,很多人忽略了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用药知识的重要性。吃药不能光靠医生开,自己也得明白点门道,尤其以下5个问题,搞不清楚,药吃再久也可能白
中医认为,天气越热,越要“以热养生” - 天天要闻

中医认为,天气越热,越要“以热养生”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_养生保健】夏季人体阳气浮越于外,此时,脏腑相对处在虚寒的环境中,脾胃运化功能也比其他季节要弱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吃冰棍、喝冷饮,就会导致脾胃不适,出现大便清稀、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会寒湿困体,引发更
幽门螺杆菌根除是把“双刃剑”?在胃癌预防与反流性食管炎风险之间寻找平衡 - 天天要闻

幽门螺杆菌根除是把“双刃剑”?在胃癌预防与反流性食管炎风险之间寻找平衡

导读“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值此夏至时节,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白昼达到全年最长,草木葱茏,蝉鸣阵阵,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热情。然而,健康领域的挑战依然严峻。全球50%以上人口已感染幽门螺杆菌。随着饮食结构变化和肥胖率上升,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近期,来自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
什么样的糖尿病最危险?医生呼吁:这5种血糖情况要留意了! - 天天要闻

什么样的糖尿病最危险?医生呼吁:这5种血糖情况要留意了!

昨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遇到位老邻居,他刚做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笑呵呵地说:"才6.2%,比去年好多了,看来我这糖尿病不严重。"我本想祝贺他,却看见报告单上其他几项数据都在飙红。这位65岁的退休教师,正站在一个他完全没察觉的危险悬崖边缘。
杨志旭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落户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天天要闻

杨志旭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落户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7月7日,杨志旭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揭牌暨拜师仪式在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举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志旭教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编辑出版分会会长贾守凯,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宋利宏、纪委书记周杰、副院长胡新磊、副院长胡成栋以及各职能科室相
死亡率高!热射病不仅易发生在暴晒下 这一环境也要当心 - 天天要闻

死亡率高!热射病不仅易发生在暴晒下 这一环境也要当心

高温天气持续,最近,医院里热射病病例增多。专家提醒,热射病就是严重的中暑,死亡率高,出现中暑症状后一定不能忽视。几天前,山东淄博市70岁的王女士因为意识障碍被120救护车送至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发现王女士体温高达40.3摄氏度,医务人员迅速为王女士使用冰毯及冰帽物理降温,并积极给予补液等治疗,王女...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医学创新落地当慎之又慎 |新京报快评 - 天天要闻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医学创新落地当慎之又慎 |新京报快评

▲7月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图/IC photo“阿尔茨海默病老人术后变计算小能手”“阿尔茨海默病可以手术治疗了”……去年以来,关于阿尔茨海默病可用“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治疗的新闻屡屡在社交媒体引发关注。7月8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