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得胆囊炎?原来胆囊炎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算太迟

2025年05月22日16:33:06 健康 191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胆囊炎这几年越来越多被提起,不是因为这个病有多新,而是越来越多的人,身体条件在慢慢靠近它。

人为什么会得胆囊炎?原来胆囊炎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算太迟 - 天天要闻

医院的外科门诊常常遇到这样的人:右上腹疼,吃完饭更明显,有时候疼得出汗、恶心,做个B超,一查胆囊壁变厚、里面有结石,医生说是胆囊炎。

很多人一听到“炎”,第一反应是感染,想着是不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又或者是不是感冒引起的。其实搞错方向了。

胆囊是干什么的?它就是个囤胆汁的小储藏袋。胆汁从肝脏制造出来先储存在胆囊里,等到吃饭的时候,特别是吃油多的时候,胆囊收缩,把胆汁排到肠道,帮助乳化脂肪。

胆汁成分颇为复杂,其中包含胆盐、胆固醇、磷脂、色素,亦有若干微量离子。

这种结构是非常讲究比例的,一旦比例不对,胆汁就容易变稠、沉淀,甚至形成结晶。这个过程一旦发生,胆囊壁就开始受到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发炎。

很多人以为得胆囊炎是吃得太油,其实问题不是“油多”,而是“节律乱”。胆囊最怕的不是吃,而是饿着不吃。

人为什么会得胆囊炎?原来胆囊炎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算太迟 - 天天要闻

长期饮食不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者,胆囊会长时间处于“憋胆汁”状态。胆汁越积越多,无法排出,浓缩度增高,其成分便易于沉淀。

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研究显示,长期早餐空腹超过4小时者,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较规律饮食者高出约23%,胆固醇结晶形成率提升32%。

而这些沉积物不一定非得形成结石才有问题,它们本身就对胆囊壁有刺激。胆囊内壁是一种非常敏感的黏膜组织,当胆汁里的钙盐或胆固醇晶体附着在黏膜上,会导致微小的炎性反应,这种反应不是突发,是慢慢加重的。

一开始是胆囊壁轻度变厚,继续发展就是慢性胆囊炎,再严重就可能变成萎缩性胆囊,甚至胆囊癌前病变。

人为什么会得胆囊炎?原来胆囊炎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算太迟 - 天天要闻

这里有个很多人没注意的点——吃饭不是胆囊的负担,是胆囊的放松。只有进食,胆囊才收缩,胆汁才排出,这种排出是“清洗胆囊”的过程。

很多人天天怕吃油,饮食清淡到几乎无脂,结果胆囊长期“闲置”,反而让胆汁在里面结晶。医生经常说,适量油脂能刺激胆囊收缩,对胆囊其实是好事,但说的人多了,理解的人还是不够多。

再讲得深一点,胆囊的排空动作其实是由一种叫“胆囊收缩素”的激素控制的,这个激素由小肠分泌,食物到达小肠后,特别是脂肪和蛋白质,就会刺激它分泌,胆囊接到信号才会动。

所以不吃东西、不吃含脂肪食物,等于不给胆囊发信号,它长期不动,胆汁浓度越来越高。这种“沉默式负担”最容易被忽视,却是胆囊炎最常见的起因。

再讲讲胆囊炎和睡眠的关系。很多人不觉得两者有关联,但研究证实,胆囊的排空也受神经系统控制,尤其是自主神经。

人为什么会得胆囊炎?原来胆囊炎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算太迟 - 天天要闻

交感神经兴奋时,胆囊收缩功能会下降。长期熬夜、焦虑、精神紧张的人,交感神经长期处于激活状态,胆囊本该排空的时机被错过,胆汁就容易堆积。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夜班族胆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日班族。2021年一项涵盖近万人群的横断面调查显示,每周熬夜超过3次的人群中,胆囊结石检出率为13.2%,而规律睡眠者仅为6.5%。

还有一种特别值得警惕的情况是“节食性胆囊炎”。很多中年人突然减肥,不吃晚饭,低碳低脂食谱一搞就几个星期,胆囊几乎不收缩。

前期可能没感觉,过了一个月,右上腹开始隐痛、打嗝、反酸,这时候再去查,胆囊已经开始结晶,或者壁明显变厚。

国外研究早就警告过:快速减重者胆结石发生率比正常减重者高出38%,而这些人往往以为自己在养生。

人为什么会得胆囊炎?原来胆囊炎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算太迟 - 天天要闻

讲这么多,其实胆囊炎背后更重要的是一个信号——身体对节律紊乱的代谢反应。

当一个人每天吃饭时间不固定、食物结构变化大、情绪长期紧张,这些因素加起来,会让肝胆系统的激素信号出现错配。

胆囊其实是个很小的器官,但它背后的代谢逻辑是全身性的,跟胰岛素、瘦素、肾上腺素都有关联。

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可以靠抗生素、止痛药或者手术处理,但慢性胆囊炎真正要管住的,是日常生活的系统修复。

不只是饮食要规律,睡眠、运动、情绪、水分摄入都得配合好。特别是水分,很多人不喝水,以为肝脏能自行处理代谢废物,实际上肝脏代谢的胆汁成分需要水分来维持液体状态,水不够,胆汁浓度就变黏,变黏就容易沉淀。这不是喝水排毒这种说法的问题,而是代谢逻辑的问题。

人为什么会得胆囊炎?原来胆囊炎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算太迟 - 天天要闻

有个被忽视的点是,长期服药的人更容易得胆囊炎。特别是长期服用降脂药、激素类药物、某些抗抑郁药的,容易影响胆汁成分或胆囊神经调节,药物说明书上写得清楚,但很多人从来不读。

美国FDA药物数据分析指出,他汀类药物用户中胆结石并发率高于非使用者约12%,而这部分人群中超过六成都没有被告知相关风险。

还有人习惯性饭后躺着,也是个风险点。饭后平躺会影响胆囊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引流角度,胆汁排出受阻,容易返流回胆囊。

长期反复这种动作,胆囊壁会产生轻度炎症,时间长了会钙化,形成所谓“瓷化胆囊”,而这个病变是胆囊癌的高危背景病之一。医生常说“饭后百步走”并不只是养生,而是维持胆囊排空的物理辅助方式。

人为什么会得胆囊炎?原来胆囊炎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算太迟 - 天天要闻

很多人只重视胆结石,其实胆囊炎才是慢性病发展的根。结石可以不发炎,炎症却可以没有结石而持续存在。

诸多无石性胆囊炎在早期难以被B超检测出来,往往直至症状显现才会被发觉。

研究显示,约有30%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在首次体检时无胆结石,病灶集中在黏膜层,靠常规影像检查无法识别。这种“隐性炎症”是更大的麻烦,容易误诊为胃病、肠炎、功能紊乱。

到这里,有人开始关心,那是不是早切早安心?只要胆囊出问题,就干脆做掉,免得反复。这话听着爽,但医生一般不建议轻易动刀。

人为什么会得胆囊炎?原来胆囊炎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算太迟 - 天天要闻

胆囊一旦摘除,胆汁就直接流入肠道,没有储藏和调节功能,会导致脂肪消化不良、肠道菌群紊乱、腹泻等问题。特别是吃油脂偏多或喜欢冷热交替饮食的人,术后反应会更明显。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姚礼.胆囊炎的症状究竟是如何引起的[J].人人健康,2023,(20):44-46.

人为什么会得胆囊炎?原来胆囊炎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算太迟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康缘养生谷退回老人“违约”被扣除的3万元 此前交涉中曾霸道地称:不服,就去法院起诉 - 天天要闻

康缘养生谷退回老人“违约”被扣除的3万元 此前交涉中曾霸道地称:不服,就去法院起诉

扬子晚报网5月22日讯(记者 万凌云)“谢谢你们紫牛新闻,扬子晚报我们一直都看的!”22日下午近4时,当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拨通南京王老先生的电话时,老人一个劲地致谢。就在下午1时许,老人刚刚从康缘养生谷南京办事处,领回了自己被扣的3万元现金。5月21、22日,紫牛新闻、扬子晚报相继报道了王老2024年4月交付10万元...
出现抑郁表现,就是得了抑郁症吗?| 科普时间 - 天天要闻

出现抑郁表现,就是得了抑郁症吗?| 科普时间

出现抑郁表现,就是得了抑郁症吗?| 科普时间当面对一些生活压力事件时,我们会出现低落、沮丧的抑郁情绪,如果情绪加重,还会出现一些抑郁症状,例如失眠、易疲劳等。这时,有些朋友就会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介绍一种最“物美价廉”的养心方式 - 天天要闻

介绍一种最“物美价廉”的养心方式

静坐,是最值得提倡的养心方式。静坐的时候,人的神志是清醒的,只是心神不动、没有杂念而已;身体这时候将进入与深度睡眠类似的状态:呼吸变得缓慢深长、心跳减速、体温降低。
白头发别瞎染!这4样吃对了,头发悄悄变黑亮 - 天天要闻

白头发别瞎染!这4样吃对了,头发悄悄变黑亮

现在年轻人照镜子,十有八九能揪出几根白头发。加班到凌晨、焦虑得失眠,头发说白就白了。好多人赶紧跑去染头发,可你知道吗?染发剂里的氨水、对苯二胺这些东西,就像“头皮小杀手”,每次染发都像给头发刷了层化学漆,时间长了头发干得像枯草,甚至有人染完
吃水果和寿命有关?医生提醒:老人小满吃水果,3个误区要避开 - 天天要闻

吃水果和寿命有关?医生提醒:老人小满吃水果,3个误区要避开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我爸天天吃水果,现在血
肺鳞癌五年生存率情况介绍 - 天天要闻

肺鳞癌五年生存率情况介绍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其中,肺鳞癌是肺癌的一种重要病理类型,约占原发性肺癌的40%-51%,好发于老年男性,且与吸烟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