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是在泌尿系统的作用下,经由尿路,最终得以排出体外的一种液体排泄物。尿液的有序排出能够帮助调节身体内部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同时还能够发挥清除代谢废物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能够及时将退化变性的蛋白质以及由核苷酸所产生的一系列含氮化合物尽快排出体外。
医生坦言,在身体健康的状况下,人们所排出的尿液,颜色大多呈淡黄色液体状,而在某段时间内,如果所排出的尿液颜色一直都比较黄,那么就要引起注意了,从临床角度出发,尿液很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只要分清楚了,科学调理,无须惊慌。
一、生理性因素
1.尿液浓缩
早上刚起床所排出的晨尿,由于体内的尿液呈浓缩状态,其中所含有的废弃物浓度比较高,所以就会导致尿液呈现明显发黄的情况,这是正常的;如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时间都没有排尿,尿液在膀胱内所停留的时间超过四小时以上,抑或是当下的天气比较炎热、水分蒸发速度较快,同时补水量不足,那么此时在排尿过程中,也会发现有尿色黄染的情况,但并不会使人感到排尿疼痛以及有尿频、尿急等不适表现,只要在适当饮水,满足机体对水分的需求之后,尿液颜色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2.食用维生素类药物或含黄色色素食物
如果在某段时间内服用了维生素类的药物或食用了含黄色色素的食物,那么也同样容易使人出现尿色黄染的问题。比如,在服用了一段时间磺胺类抗生素之后,就可能会出现尿液黄染的情况,但在停止服用了相关药物之后,尿液颜色就会得到明显的恢复,会慢慢变得正常。而饮食方面,比如在某顿饭中摄入了较多的胡萝卜或芒果等天然黄色色素含量较丰富的食物,那么也同样会导致尿液颜色明显发黄,在增加饮水量之后,就会有一定改善与缓解。
二、病理性因素
1.存在黄疸性疾病
从临床角度出发,如果肝脏或胆道部位出现了梗阻性疾病,并因此促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有异常升高趋势,那么由于胆红素溶于水后,会通过肾脏过滤最终排出体外,如此一来,也会有尿色黄染的情况出现,此时,往往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检查,通过检查血胆红素水平以及肝脏、胆囊等状态,来明确究竟是不是存在梗阻性黄疸疾病。
2.存在泌尿系炎症
除了黄疸性疾病外,如果泌尿系统出现了炎症问题,那么也同样可能有尿液颜色发黄的情况,与此同时,患者还会出现尿频、尿急,甚至是尿痛的疾病反应。
【本图文由“医者荣耀”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蕗鸢,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