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宣布脑机试验开始招收第二名患者,首个植入对象讲述生活巨变

2024年05月18日10:31:48 健康 3168

当地时间周五,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宣布,继年初首个参与该公司脑机设备植入实验的患者手术成功100天后,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患者

马斯克宣布脑机试验开始招收第二名患者,首个植入对象讲述生活巨变 - 天天要闻

(来源:x)

作为整件事的技术背景,neuralink开发的n1 implant需要通过手术放置在使用者头骨中,设备通过连接超过1000个电极,直接植入大脑接收神经元信号,使植入者光凭“意念”就能操作电脑、手机。

目前这类设备主要应用在瘫痪患者身上,马斯克也曾表示,希望将适应症扩展至听力、视力受损人群,并最终帮助“人类与人工智能结合”。

马斯克宣布脑机试验开始招收第二名患者,首个植入对象讲述生活巨变 - 天天要闻

(来源:neuralink)

经过多年的试验和打磨(以及诸多争议),美国fda终于在去年点头允许neuralink展开人体实验。首名参与实验的患者诺兰·阿博(noland arbaugh)在今年1月底完成植入。他也首次发声,详细描述了参与试验后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回应了此前“电极脱落”的传言。

生活·巨变

2016年的那个夏天,22岁的诺兰只是一个普通的德克萨斯州大学生。在一次湖边玩耍时,他撞伤了脊椎,导致脖子以下全部瘫痪。自那以后,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通过向管子里吹气操纵电动轮椅,而为了操作ipad,他的解决方法是叼着一根棍子敲击屏幕。

马斯克宣布脑机试验开始招收第二名患者,首个植入对象讲述生活巨变 - 天天要闻

(诺兰演示用棍子使用ipad,来源:neuralink)

去年9月,当neuralink开始招募首个实验对象后,诺兰接到了前室友的电话,两人商量后填写了在线问卷。neuralink第二天就联系了诺兰,并安排了后续的线下检查。

最终,诺兰在当地时间今年1月28日接受了手术植入,马斯克也赶到现场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马斯克宣布脑机试验开始招收第二名患者,首个植入对象讲述生活巨变 - 天天要闻

(来源:neuralink)

neuralink解释称,植入物通过收集大脑神经元发射的数据来运作,借助ai的帮助,将特定的神经元活动模式与特定动作相匹配,并将其转化为在计算机上发生的动作。简而言之,自那一刻开始,诺兰拥有了使用“意念”操作电脑的能力。

经过了最初的适应后,诺兰逐渐适应了通过脑电波操作电脑的能力。他已经可以一边与人聊天,一边在电脑上下棋。除了浏览网站、购物等常规操作外,诺兰也能够更加轻松在电脑上玩战棋游戏《文明》。

他甚至能坐在电视机前玩《超级马里奥赛车》,操作游戏里的赛车和道具,难度显然要远远大于点击屏幕上的某个点。

马斯克宣布脑机试验开始招收第二名患者,首个植入对象讲述生活巨变 - 天天要闻

(来源:neuralink)

并不完美的开始

然而,诺兰大脑的植入物很快就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变化。

经过大约一个月的测试后,诺兰发现自己对电脑光标的控制开始变得不够精确,同时他的意念与显示在电脑上的变化延迟也变得越来越大。对于这个现象,目前的解释是植入诺兰脑子里的电极出现了超出预期的位移,影响了他的思维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

对于这种超出预期的变化,潜在的原因包括人类大脑比动物大许多,所以更加容易晃动;诺兰的颅骨比一般人要厚一些,也可能影响植入物定位的方式。

面对诺兰的“超能力”快速失效,neuralink迅速采取应对行动。软件工程师调整了神经元记录数据的算法,并对数据分析和传输至计算机的方式进行了更改。至少从目前来看,诺兰又迅速回到了那个可以一边聊天、一边操作电脑的状态中。

诺兰表示,他现在每天要使用这款植入物10-12个小时,只有在设备充电或者他睡觉时才会让它休息。近期,他开始使用植入物控制的光标在屏幕上追踪字母,这是训练ai识别他思考词汇的第一步。长期来看,他希望能成为一名奇幻小说家。

就目前而言,诺兰也希望能够找到一种通过这次经历谋生的方式,减少家人的负担。他希望能够赚到足够多的钱,为母亲造一座新房。

根据诺兰与neuralink的协议,他会在植入设备后1年内向公司提供数据,之后他们会讨论下一步是否要停用或者移除设备。但诺兰表示,他更想要保留这个设备,并在下一代产品准备好时升级脑子里的接口。

诺兰表示:“我打赌下一个得到这东西的人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一旦你尝试使用它,就停不下来了。这款设备真是让我震惊。

来源:财联社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他26岁,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现3种症状,或是糖尿病早期症状 - 天天要闻

他26岁,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现3种症状,或是糖尿病早期症状

糖尿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警告,仿佛是一个隐藏在生活中的潜伏者。它不像一些急性病症那样突如其来,而是悄悄地侵入,在不经意间改变身体的平衡。26岁的张凡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三种症状悄然出现在他的生活中,让他意识到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可能正在悄悄逼近
“韭菜免收通行费韭菜薹要收费”引热议,专家呼吁:让绿通目录更“鲜活” - 天天要闻

“韭菜免收通行费韭菜薹要收费”引热议,专家呼吁:让绿通目录更“鲜活”

近日,在四川乐雅高速符溪收费站外,一名司机与收费站员工因运输的韭菜薹(俗称韭菜花)是否应该收费的问题发生争执。有网友提出,蒜薹和韭菜可免收通行费,韭菜薹为何却被收费?高速路公司称,韭菜薹或韭菜花不在《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对此,行业相关专家呼吁,随着农产品种类的丰富和细化,《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也...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后,多名网红医生未下架宣传视频是否违规?律师回应 - 天天要闻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后,多名网红医生未下架宣传视频是否违规?律师回应

极目新闻记者 陈洋洋7月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随后,多所医疗机构立即叫停了LVA手术。多名医生发布的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宣传视频未删除7月11日下午,记者注意到,在多个社交平台仍有一些网红医生尚未删除发布在个人账号上的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宣传视...
专家谈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不符合临床技术推广的规范 - 天天要闻

专家谈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不符合临床技术推广的规范

“任何一项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伦理审批和临床研究验证,在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再开展。”7月11日,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徐群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8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用于阿尔茨...
人到中年,为什么建议你每天去拥抱一棵树? - 天天要闻

人到中年,为什么建议你每天去拥抱一棵树?

人到中年,生活的压力扑面而来:上有老、下有小,事业瓶颈、健康隐忧,有时,不是你不想放松,而是根本不知道怎么放松。今天,想分享一个简单但非常有效的方法:每天去拥抱一下大树。别笑,这不是迷信,也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很多心理学家、健康专家都推荐的“
健康旅行、预防中暑、防蚊灭蚊……权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册来了 - 天天要闻

健康旅行、预防中暑、防蚊灭蚊……权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册来了

7月11日,国家疾控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健康度夏 科学应对夏季高发传染病与高温等健康风险”主题,邀请相关专家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这样看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潘力军表示,近期国家疾控局、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旨在为公众提供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