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为什么会被称为“药物治不好的胃病”?

2024年05月12日17:35:05 健康 1526

如果我们在网络上查找有关食管裂孔疝(HH)的资料时,会发现很多文章都给食管裂孔疝冠以“药物治不好的胃病”这样的别称。为什么会这样的说法呢?

首先要说的是,这种别称还是有点问题的。因为食管裂孔疝不是胃病,甚至连消化道疾病都不属于,它是疝病的一种,属于广义的腹壁外科疾病之一。

食管裂孔疝与其他疝病具有一定的共性,都是由于我们身体某个部位出现薄弱或缺损后导致腹腔内的脏器(胃、肠、大网膜等)移位。但食管裂孔疝又是疝病里一种特殊的“另类”。大多数的疝都是腹外疝,俗称“疝气”,从体表就可以直接发现并进行诊断,而食管裂孔疝却是体内疝,发生在胸腹腔之间的膈肌上,因此很难直接发现,确诊往往需要多种辅助检查。

食管裂孔疝为什么会被称为“药物治不好的胃病”? - 天天要闻

其次要说的是,我们把食管裂孔疝称为“胃病”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大多数食管裂孔疝是没有症状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食管裂孔疝都是在检查其他疾病时顺便检查出来的,也是目前发病率难以确定的原因(你没法把所有人都拉去做检查,而且目前没有哪项检查属于“金标准”,往往需要综合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胃镜、CT及食管高分辨测压检查结果来综合考量)。

食管裂孔疝一旦有症状,最常见的就是烧心、反酸胸痛、吞咽困难等。对,妥妥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状!典型的“跨界”表现,主打一个冒充别人干坏事还不留名!就喜欢看你被误诊、误治!

食管裂孔疝为什么会被称为“药物治不好的胃病”? - 天天要闻

所以,把食管裂孔疝称为“胃病”,就显得很直观,既能告诉你主要症状,又能提示你有这样的症状要想到食管裂孔疝。这就像网络上把我国的弹道导弹冠以“东风快递”的称谓一样,尽管两者根本就不搭界,但却让我们对导弹发射立马有了“发货又快又准”的深刻印象。

最后再重点说一说,为啥食管裂孔疝是药物治不好的病。

食管裂孔疝的主要症状是胃食管反流,据统计有50%~9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合并食管裂孔疝。这是由于食管裂孔疝完全破坏了胃食管交界区的抗反流屏障,不可逆的解剖结构改变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慢性化,且有逐渐增大和加重的趋势。

服用抑酸药只是减少了反流物中酸度的问题,但没有解决反流本身。这就像你治理洪水,你往水里投药,只改善了洪水的水质,但无法改变洪水的流向。治疗反流本身才是取得相应疗效的关键!

因此,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的食管裂孔疝患者应修补薄弱或增大的裂孔,同时进行抗反流手术,即胃底折叠术。

食管裂孔疝为什么会被称为“药物治不好的胃病”? - 天天要闻

2013年美国胃肠道和内镜外科医师协会(SAGES)推荐的食管裂孔疝手术指征如

下:

存在慢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滑动性食管裂孔疝(Ⅰ型食管裂孔疝)有手术修复的指征,而没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情况下修复Ⅰ型食管裂孔疝是没有必要的;

所有的症状性食管旁疝(巨大食管裂孔疝)都应该被修复,尤其是那些有急性梗阻性症状或合并扭转的;

常规的选择性修复完全无症状的食管旁疝可能并不总是有指征的,选择手术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和共患病;

儿童的症状性食管裂孔疝应该通过腹腔镜手术修复,小儿患者的胃食管反流应该同时行胃底折叠术解决。

疾病一定是治好的,而不是拖好的。久拖不决,只会让病情越来越严重,食管裂孔疝更是如此。既然药物解决不了……那就别再犹豫了!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 天天要闻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4月15日深夜,在湖北省宜昌某高校就读的陶兰,因腹痛前往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就诊,被诊断为肠胃炎。输液室走廊上,陶兰静静坐在长椅上,盯着吊瓶里的头孢曲松钠缓缓滴落,突然,一阵强烈的不适感袭来,陶兰呼吸急促。4分钟前,护士为其换上这袋药后匆匆离开,陶兰起身呼救,却发现身边没有医护人员,尽管她立即自行...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 天天要闻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有一种野菜,经常在乡间田野、路旁沟边出现,以前人们会拿它喂家畜;然而又因为其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被人称为“长寿菜”。它就是生命力旺盛的野菜——马齿苋。马齿苋又叫蚂蚱菜、长命菜、五行草、马苋、五方草等,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 天天要闻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 天天要闻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 天天要闻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运动能强身健体,但运动后身体会消耗大量能量,流失水分和电解质,及时合理的滋补有助于快速恢复身体活力,减少疲劳感。运动后首先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及时补充因出汗流失的钠、钾等元素。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白内障往往是 50 岁以上人群的 “专利”然而武汉 25 岁的市民小吴却在一夜之间患上了白内障经医院检查医生判断这一罕见病症与他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回想起自己患上白内障的经历,25 岁的武汉市民小吴至今仍感到难以置信:“就一夜之间,睡一觉起来开始,左眼看不清了。然后慢慢没过两天,右眼也看不清了。...
应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须知 - 天天要闻

应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须知

" 五一 "假期余额告急!返程高峰要来了!你是否已经踏上了返程之路?假期返程,安全第一!这份假期返程安全攻略一定要了解!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融媒体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