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市妇儿医疗集团急诊儿科希望广场病区,急性胃肠炎患儿明显增多,儿科医生提醒广大家长,春季儿童容易患急性胃肠炎,保持个人卫生和食物安全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今年春季急性胃肠炎患儿较往年增多
市妇儿医疗集团急诊儿科希望广场病区主任陈海明表示,今年春季急性胃肠炎患儿较往年增多。急性胃肠炎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儿童患急性胃肠炎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感染以及其他病原菌感染。非感染性因素:进食及喂养不当、食物不耐受等。“春季早晚温差较大,人体在适应这种气候变化的过程中,胃肠道功能容易受到影响。婴幼儿胃肠道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低,若保暖不当,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容易中招。”
据了解,儿童患病后一般会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严重的会伴有脱水、离子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等。陈海明建议,如果出现急性胃肠炎相关症状,应调整饮食、合理用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哪些情况须去医院?
陈海明表示,如果孩子出现频繁呕吐,可以先禁食、禁水2小时左右,待呕吐症状缓解,可少量多次饮水。若无呕吐,可以吃粥、面条等流质食物。尽量不吃甜食和刺激性食物,不能吃生冷的食物。不建议吃水果,更不建议吃西梅、李子、火龙果等会导致腹泻加重的水果。粗纤维蔬菜建议适当减量,避免膳食纤维摄入过多,导致腹泻加重。
如果呕吐较快停止,孩子精神状态好、没有高热、没有剧烈哭闹及剧烈腹痛,可饮水、进食,尿量不少,可先居家观察。主要关注孩子精神状态、尿量、体温、有无腹痛,呕吐物有没有咖啡色的液体,大便有没有脓、有没有鲜血等。
如果有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诊:孩子年龄小于1岁(尤其小于6个月);低体重;24小时内呕吐次数大于5次,腹泻次数大于6次;有高热;有短肠、代谢疾病、发育迟缓等基础疾病;孩子腹痛剧烈、腹泻量大、不能正常饮食、频繁呕吐无法口服给药;6小时未排尿;出现明显口渴、皮肤干燥、眼窝凹陷、泪少、神志改变、容易激惹、淡漠、嗜睡等脱水体征;便血;呕吐物中有咖啡色物质等症状。
生病期间如何护理和用药?
陈海明表示,对腹泻频繁的孩子要注意肛周护理,清水洗净臀部皮肤后软纸吸干水分,如局部皮肤发红,可涂抹少量软膏类抗菌素(如红霉素软膏等)预防感染;呕吐后及时清理干净口腔残留物,温水漱口保持口腔干净。
儿童用药须遵医嘱进行。推荐选择低渗口服补液盐,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直至腹泻停止。也可选择蒙脱石散、益生菌等。需要注意的是,消炎药一般是指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抗菌药物,针对特定细菌感染有效,病毒感染及喂养不当、过敏、食物不耐受导致的胃肠炎不需要使用消炎药。
急性胃肠炎该如何预防?
预防的关键措施是保持个人卫生和食物安全。
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接触可能污染物后都要洗手。
避免交叉感染:有急性胃肠炎症状的患者,不能与孩子紧密接触,如分享玩具、餐具等。
确保食物安全:保证食物清洁卫生、充分煮熟,保持餐具清洁。
天气变化注意腹部保暖。
接种疫苗:可自愿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有2种口服减毒活疫苗,接种年龄略有不同,但是都在3岁内,具体应用家长可向预防保健站咨询。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黄凤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