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Salim Yusuf等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文章称,虽然限盐是公共卫生的优先事项,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增加钾摄入量,可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更重要目标。
此外,由于钾摄入的主要来源包括水果、蔬菜、坚果和豆类,因此较高的钾摄入可能表明了健康的饮食模式。
作者称,目前大多数心血管预防指南都建议健康饮食,如地中海饮食等,但所依据的证据大部分来自特定地区的观察性研究,较少基于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对心血管研究的结果。
钾是最丰富的细胞内阳离子,钠是最丰富的细胞外阳离子,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细胞膜电位(Na-K-ATP酶)需要二者的交换,依赖饮食和肾脏来维持体内平衡。减少钾摄入量导致钠潴留,下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刺激肾素活性,并使内皮功能恶化。
当膳食钾摄入量较低时,即使钠摄入量适中或较高,肾脏也会保留钠,从而导致血液中的钠含量大幅增加,升高血压。
DASH-Sodium 试验显示,在饮食低钾摄入的情况下,减少钠摄入量具有更大的降压作用,支持了钾摄入量可能会改变钠摄入量与心血管健康间的关系。
除了钾摄入量对心血管健康的独立影响外,还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钠摄入过量与心血管风险增加之间的关联,可能会通过增加钾摄入量而改变。当饮食中钾含量高时,高钠摄入量的关联似乎就被抵消了。
在 PURE 研究中,在钾摄入量>2.3 g/d的人群中,高钠摄入量并没有显着增加心血管病/死亡率。因此,从心血管预防的角度来看,增加钾摄入量是必不可少。
有证据表明,增加钾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并可刺激尿钠,减弱盐摄入过多造成升压作用。
一些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过去30年平均钾摄入量有所下降。例如,在美国,从1999 年到 2016 年,钾摄入量下降(相对减少约5%),而人口低钾血症则有所增加,从3.8%上升到11.1%。
导致低钾血症发生率较高的因素有很多,如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增加。钾摄入量的减少可能与食品制造过程导致的钾含量较低有关。
中国是全球钾摄入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
在某些地区,钾摄入量不足是因高钾食品的相对稀缺,成本高。
据报道,狩猎采集人群的钾摄入量很高(> 5克/天),可能表明了几个世纪以来,人类钾的摄入量可能已经下降。
目前,美国科学院和医学院建议成人摄入超过 4.7 g/d的钾才能获得充足的摄入量,而欧洲食品和安全管理局建议超过 3.5 g/d。目前北美的钾摄入量为 ∼2.7 g/d,西欧为∼3.0 g/d。《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普通成人每天钾的摄入量是2克。
增加钾摄入量有两种主要方法,一是通过食用富含钾的食物,二是盐中的氯化钾代替氯化钠(盐替代)。
最近的SSaSS试验显示,通过盐替代(25% KCl、75%NaCl)增加低钾摄入和高钠摄入居民的钾摄入量,可降低心血管高风险患者卒中的风险。
干预组的钾摄入量估计从平均 1.41 g/d增加到 2.21 g/d,而钠摄入量估计从 4.3 g/d减少到3.95 g/d。主要结果是急性中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发生率有所降低(HR 0.86;0.77-0.96),这一估计与观察性研究(如PURE研究)的结果一致。
近期的饮食、运动和心血管健康(DECIDE-Salt)试验是一项整群随机试验,中国北方1612人参与。2年后,替代盐组血压降低(−7.1/1.9 mmHg)以及心血管事件减少(HR 0.60;0.38–0.96)相关,但对死亡率没有显著影响。盐替代品与生化检查发现高钾血症风险增加相关(7.0% vs. 2.4%;HR 3.29;1.45–7.45),但未发生临床事件。
INTERSALT研究报告,钾摄入量与血压呈负相关,收缩压降低 1 mmHg,尿钾排泄量增加 0.6 g/d。PURE研究显示,尿钾排泄量每增加 1 g/d,血压就会降低 1.08/0.09 mmHg(与 INTERSALT 相比),中国比其他地区更突出。
而与盐替代组相比,减少盐摄入量组与血压或心血管事件的显著降低无关,尽管钠摄入量减少幅度相似。
武阳丰教授曾发表文章称,在我国推广低钠盐,年死亡人数将减少约100万,其潜在的巨大公共卫生意义,是任何降压药物所不能比拟的。
作者表示,增加钾摄入量可能代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更有利的饮食策略。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解决低钾或中钾摄入人群补钾的独立影响,并确定从饮食中增加钾摄入量的有效策略。
来源:
[1]Martin O’Donnell, Salim Yusuf, Liffert Vogt, et al. Potassium intake: the Cinderella electrolyt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3) 44, 4925–4934
[2] 武阳丰. 推广低钠盐的科学证据及其公共卫生意义[J].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 1-3.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2.01.001【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可见原文】

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征稿启事
本刊诚挚邀请全国心血管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医生和学者投稿,稿件形式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流行病学与人群防治研究、新技术、专题笔谈、述评、综述、病例报告等。
征稿要求:文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应资料真实、数据准确、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文字精炼,书写工整规范,统计学处理规范。文稿的具体格式、字数和规范等方面的要求详见本刊稿约(点击此处可查看稿约)。
投稿方式:本刊已全部实行网上投稿,请通过《中国循环杂志》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投稿(登录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联系电话:投稿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请电话联系:010-68332599或68331974或6833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