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故事:“自带放电”功能的大爷!

2023年09月22日17:25:07 健康 1213

我用一根听诊器丈量了一个又一个萍水相逢者的生命,而那些在我手中流逝掉的生命又用一滴又一滴堆积在眼角的泪水向我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这里是多巴胺的急诊医生日记,每期和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

急诊故事:“自带放电”功能的大爷! - 天天要闻



深夜心慌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01

还是凌晨三点,急诊室里来了一位突发心慌40分钟的年轻女性。

病人手捂着胸口,焦急万分。她告诉我:“夜里醒来,突然就觉得心慌了,用手表测试了心率,基本都在180次/分左右。”

于是,便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了急诊

多巴胺听了一下,患者的心率果然很快,当场便做了心电图,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

正常人正常情况的心率是60-100次/分,超过这么范围都可能是有问题的。患者又告诉我:“我感觉就想偷了别人东西一样,心理不安,又像敲锣打鼓一样。”

其实,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不仅会有这种心慌的症状,而且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头晕、烦躁等,甚至有少数患者会出现晕厥。这是一种以突发突止为特征的,发作时规则而快速的心律失常。其又可分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而言之,它的发病机制核心就是“折返”,而通常并没有什么特殊发病诱因。也正因如此,可能常见的感染、电解质紊乱、缺血、洋地黄类药物中毒、抽烟、酗酒、失眠等都亦可能是诱因。

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有很多,但也有一些非药物手段可以尝试是否有效,比如Valsava动作:“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作呼气动作,将面部浸没于冰水内做潜水动作、刺激咽部诱导恶心等”。

以上各种方法,多巴胺基本上都曾让病人做过,有部分患者是有效的。至于按摩颈动脉窦,多巴胺则从来没有做过,因为总觉得可能存在风险,或许是多巴胺迷信了吧。

言归正传,多巴胺让这位深夜心慌来诊的年轻女性患者吹注射器了。简单的说就是,让患者半卧于病床,取一只10ml或20ml的注射器让患者对其吹气15秒,然后立即让患者仰卧并抬高下肢45度至90度,维持45秒。

很快,患者的心律便转复正常窦性心律了。这便是传说中的不吃药不打针疗法,但却要对着注射器拼命吹。

当然,如果无效的话,那便要药物伺候了,甚至有少部分患者要被“电击”了。

急诊故事:“自带放电”功能的大爷! - 天天要闻


一个“自带放电”功能的大爷

Discharge


02

你知道做一名医生,最尴尬的事情是什么吗?

你又是否知道作为一名急诊医生,最尴尬的事情是什么吗?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但对于多巴胺来说,那就是自己所掌握的病史信息和其它同事得到的信息不一样。

当你巴拉巴拉介绍完患者的病史信息后,同事或领导却意味深长的告诉你:“病人不是这么说的呀。”听见这种话后,你有没有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想法?

某一天深夜,120救护车送过来一位七十多岁的大爷,大爷在以每2-3分钟一次的频率抽动着身体,幅度不算太大,神志也非常清晰,但头颈部和胸部会随着抽动而有所起伏,而大爷口中也会随着抽动而 发出者规律的“哎呦”声。

大爷说:“感觉像放电一样!”

说实话,类似情况多巴胺遇见过,曾经有几位心脏起搏器异常放电的患者来到过急诊室,便是类似的情况。

看着大爷抽动的症状,听着大爷痛苦的哀嚎,多巴胺的脑海中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心脏起搏器异常放电和带状疱疹神经痛这两种情况。

虽然大爷在不断被“电击”着,但好在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也并不是特别紧急的情况。

当大爷告诉我自己并没有安装过心脏起搏器,而掀开大爷的上衣也并没有发现疱疹时,多巴胺的脑子懵了,一万个念头在脑子里盘旋:“到底是什么情况,会有哪些情况?”

“难道是肋间神经痛低钙血症?焦虑症?反流性食管炎颈椎病?”一时间这些有关联没关联的问题都浮现在了眼前。

然而,再三询问确认症状信息,大爷明确告诉我:“就是想放电一样,就是在胸口这个地方(手捂着左胸口)”。

既然如此,那就先排查吧,最起码要排查一些致命性疾病存在的可能。结果最后大爷手摸着剑突下告诉会诊医生:“就是这里不舒服,还有点恶心想吐。以前做过食管手术,有点小问题。”

彼时彼刻,多巴胺真想和大爷说一句:“大爷,虽然你很难受,但也不能这样出尔反尔呀!”

实际上,那里是自带放电功能,那分明就是带有烧灼感的打嗝。

最后一瓶质子泵抑制剂和一针胃复安解决问题。大爷临走前,问我:“挺舒服的,能再来一针吗?”

熬了一整夜的我拒绝了大爷的要求:“您还是赶快回家睡觉吧,有需要再说吧!”

急诊故事:“自带放电”功能的大爷! - 天天要闻

图片来自网络


“急诊”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Emergency


03

有时候多巴胺会觉得,其实相对而言,在国内看病是很容易的。当然,那些高端医疗资源另当别论。

多巴胺为什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么说?

多巴胺用自己的工作经历或经验来告诉你,只要你是高度考虑急性脑卒中的病人,被送进急诊,肯定是要争分夺秒优先检查诊治的;只要你是胸痛的患者,进入胸痛中心,也必然是优先被诊疗的;只有你是生命体征不稳定,性命垂危的患者,哪怕没有钱、没有身份信息、没有家属,也肯定是要被急诊绿色通道抢救的。

而且,你再看看急诊室里排队的人群中,有多少是真正的病情危急?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只不过是自己时间少、心情急罢了。

你只是普通感冒,却也能在三甲医院里看上病。你只是想来看几颗安眠药,却也能随时来三甲医院开药。你只是想混一张病假条,却也能花不了多少时间就在三甲医院里开上一张。你明明咳嗽三个月了,却非要在周来看急诊。你明明只是想提前开一张化验单,却也能煤气明确急诊而得到满足。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看病似乎又不是特别困难。

很多人都把急诊的急理解成了只要自己挂了急诊的号,就理所应当得到最优最快的服务,殊不知这个急指的是病情的轻重缓急。大多数人也将急诊的就诊顺序理解成了先来后到,却不知道急诊讲究的是轻重缓解。

有一天凌晨六点钟,急诊室来了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性患者,为得是赶早看看自己疼痛一周的咽痛。不巧的是,这个时候接连来了两张120救护车,一个患者是突发昏迷,一个患者是突发肢体偏瘫40分钟。

作为值班医生的我,自然是要先处理这两位危重患者。但这位女性患者却不愿意等,不听解释,甚至对着分诊护士吵了起来,并且说道:“自己也是急诊患者,自己也挂了急诊的号。”

说实话,多巴胺真想告诉她:“人都有病重的那一天,如果是你躺在病床上等着被抢救,而医生却被一个普普通通的病人占用了时间,又作何感想?”

但多巴胺没有这么说,因为多巴胺知道说不通,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什么感同身受,而因为类似的事而发生争吵、投诉的情况,也并非少数。

多巴胺只想说一句:急诊的急指的是病情的急,请不要因为自己时间少、心情急就占用宝贵的医疗资源


急诊故事:“自带放电”功能的大爷!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仁心仁术护安康 妙手丹心铸医魂 - 天天要闻

仁心仁术护安康 妙手丹心铸医魂

在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二病区与创伤骨科一病区的医护人员,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患者撑起生命的希望,赢得无数赞誉,书写着医者大爱的动人篇章。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道路交通事故,打破了一个家庭的平静。笔者的儿子遭遇事故,伤情
脾胃虚弱最怕3个中成药!正确使用,搞定夏日“胃不服” - 天天要闻

脾胃虚弱最怕3个中成药!正确使用,搞定夏日“胃不服”

夏季阳气外浮,体内脾胃反而处于虚寒状态,加上冷饮刺激、湿气困脾、贪凉伤阳三大诱因,导致——湿浊内停:舌苔厚腻、身体困重、大便黏腻;虚寒加重:腹痛喜暖、吃凉即泻;气滞失调:脘腹胀满、嗳气反酸。虽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但发作起来只想赶紧好。
心脑联合造影 多学科协作“一站式”解心脑血管难题 - 天天要闻

心脑联合造影 多学科协作“一站式”解心脑血管难题

【来源:昆明信息港_昆明】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传统分科诊疗模式往往让患者辗转于不同科室,而且患者还可能面临多次手术,难以实现高效协同治疗。随着医疗理念的进步,“心脑同治”这一创新模式应运而生,多学科协作为患
“已经瘦了4斤!”网友为减肥兼职步行送外卖,平台:不限制送餐方式 - 天天要闻

“已经瘦了4斤!”网友为减肥兼职步行送外卖,平台:不限制送餐方式

最近,有网友发帖称为了减肥开始步行送外卖,每天接6到10单,能赚30元到50元不等。7月1日下午,经视直播记者联系上当事人,她表示可以自己选择订单距离,偶尔会超时但可以接受,而且可以选择物品较轻的订单,这样会比较省力。她还表示,自己的初始体重是112斤,目标体重是105斤,目前已经通过步行送外卖减了4斤。对此,该外...
告别强降雨,河南今起迎大范围“桑拿天”,注意防暑或热射病! - 天天要闻

告别强降雨,河南今起迎大范围“桑拿天”,注意防暑或热射病!

告别了昨日的强降雨,今天(7月2日),河南的天气主题迅速切换为“晴热”。阳光重新回归,气温也随之快速攀升,新一轮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已拉开序幕。回顾7月1日,我省天气状况以降雨居多,淮河以北地区出现了分散性阵雨、雷阵雨,其中黄河以北及郑州、开封等地部分县市遭遇了中到大雨,局地甚至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雷...
太原:吹着空调睡觉 老人患上面瘫 - 天天要闻

太原:吹着空调睡觉 老人患上面瘫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报讯(记者 刘涛)“医生,快给我看看,一早起来嘴角歪斜,眼睛也闭上了。”65岁的李大爷焦急地描述着病情。原来,李大爷晚上开着空调睡觉,空调温度调至20℃,且冷风正对着身子吹,一觉醒来,结果吹出了周围性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