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他每日都按时服药,怎会突然遭遇意外呢?”这是许多人对最近一起因为服用抗凝药物而丧命的案例所提出的疑问。
虽然抗凝药物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帮助许多人预防血栓形成、降低中风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但这类药物的使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事实上,随着服用抗凝药物的人群不断增多,相关的药物事故也逐渐显现。一次看似平常的用药,可能因一些小细节而导致无法挽回的悲剧。对抗凝药的使用,究竟有哪些隐蔽的危险?
许多专家在对抗凝药事故的反思中,提出了三个需要特别警惕的要点——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忽视出血征兆、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家属和医生,都应该认真对待这些潜在的风险,确保安全用药。
抗凝药物,顾名思义,是可减少血液凝固、降低血栓形成之药物,常被用于预防中风、心脏病与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发生。
然而,抗凝药物的作用机理很特殊,它通过改变血液的凝固机制来减少血栓的形成,这在很多情况下是十分有效的,但也正是这种作用,使得它非常敏感于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食物、其他药物,甚至患者本身的健康状态。
研究表明,若药物与食物或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可能引起严重的出血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来说,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特定的食物,可能会影响抗凝药物的效果,甚至导致血液变得过于“稀薄”或“浓稠”。
许多绿色蔬菜,尤其是如菠菜、甘蓝和花椰菜等,都富含维生素K,摄入过多这些食物可能使抗凝药物的效果降低,增加血栓的风险;相反,如果过少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药物的效果则可能过强,导致出血的风险增加。
因此,服用抗凝药物的人群,尤其是华法林使用者,必须特别注意自己饮食中维生素K的摄入量,保持食物的稳定性,避免暴饮暴食和随意更换食物习惯。
除了食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很多人因为健康问题而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然而,某些药物与抗凝药物相互作用时,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例如,部分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像阿司匹林之类,常被用以舒缓疼痛与炎症,然而此类药物会加重抗凝药物的出血风险。
如果在服用抗凝药物期间同时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出血症状更加严重,甚至引发致命的出血,因此,患者服用抗凝药时务必与医生细致沟通,以保证不会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忽视出血征兆,也是抗凝药物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危险之一,抗凝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血液凝固,防止血栓形成,但它也会让血液凝固的能力降低,使得出现出血的几率增大。
一些常见的出血症状,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淤血,甚至是尿液或大便中带血,都是抗凝药物可能引起的出血反应。
若没有及时发现这些异常,病情可能会迅速恶化,导致更为严重的出血性疾病。
许多人在使用抗凝药物时,可能因为对出血的征兆不够敏感,而错过了最佳的处理时机。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体,他们的身体机能已经有所下降,出现的出血征兆往往不如年轻人那么明显,甚至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头晕或乏力等症状,这让很多人未能及时发现问题。
一旦出血失控,可能引发内部出血,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不寻常的出血症状,应立即就医,接受检查和治疗。
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往往是患者误用抗凝药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抗凝药物的效果不容易直观感知,很多患者往往觉得自己的病情有所好转,就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尤其是在服用抗凝药物时,剂量的控制极为重要,如果药物剂量过大,容易引起严重的出血;如果药物剂量过小,则无法达到有效的抗凝效果,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
过量使用抗凝药物,会导致肝脏代谢负担加重,甚至导致肝脏损伤,因此,患者在使用抗凝药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测血液指标,确保药物的剂量处于安全范围内。
不少患者出于自我判断,常常忽视医生的建议,觉得自己的症状有所缓解后,就自行减少药物剂量或直接停药。更有一些患者在感到不适时,擅自增大药量,试图“加速”治疗,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大大增加了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抗凝药的剂量调整和停药决策,应该由专业的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而不是个人随意决定。
通过对抗凝药使用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不难看出,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忽视出血征兆、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这三点是使用抗凝药物过程中必须特别警惕的地方。
患者和家属要时刻保持对药物使用的高度警觉,避免因小失误而酿成大祸,每一次用药决策都应基于专业医生的指导,切忌盲目自行调整。
抗凝药的安全使用,并非依靠药物本身的效果,而是依赖患者是否能够按照医嘱合理使用,避免任何不必要的风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又一起,吃抗凝药丧命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徐艳莉,心房颤动治疗的基石———口服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