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林辉 郑超
2023年7月7日~9日,全国骨科界的目光聚焦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第八届中国脊柱内镜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侯树勋、周跃、戎利民、海涌、高延征、刘宏建等国内百余名知名脊柱专家汇聚一堂,与国内近七百名骨科医生共话欣欣向荣的脊柱内镜技术。
作为中国骨科界的学术盛会之一,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脊柱内镜学组主办的中国脊柱内镜大会,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七届。
此次第八届大会首次在河南召开,为何会“落户”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这所百年老院有哪些吸引力?
底蕴深厚:具有230年历史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阳正骨,底蕴深厚。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产业、文化于一体的公立三甲中医骨伤专科医院,是在已有230年历史的平乐郭氏正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平乐郭氏正骨,是当代中国中医骨伤科学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2008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平乐郭氏正骨起源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郭氏家族,形成于清朝嘉庆年间,郭家世代居家乡行医,族内密传,新中国成立前盛传五世,以疗效独特,医德清廉而闻名,其医术精湛、疗效显著,被老百姓亲切称为“平乐正骨”“白马寺正骨”。
新中国成立后,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女士携子郭维淮于1952年将祖传 “展筋丹”“接骨丹”公诸于世,献给人民。1956年建立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平乐郭氏正骨由私人专有技术成为国家财富,由民间知识上升为独特的学科体系。
作为平乐郭氏正骨主要传承单位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曾在1958年至1965年开办我国第一所中医骨伤科高等本科院校——河南平乐正骨学院,为社会培养的大批平乐正骨人才至今在国内外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全国名老中医平乐正骨学派就三四十位,国医大师韦贵康更是其中翘楚,该学院也被业内称为骨伤界的“黄埔军校”。
2008年,“平乐郭氏正骨法”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平乐郭氏正骨流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为第一批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截至2022年年底,先后同全国各地中医院进行合作共同设立了20所“平乐郭氏正骨流派二级工作站”,分布到全国15个省、直辖市。
正是一代代洛阳正骨人薪火相传,团结协作,接续奋斗,洛阳正骨才可以200多年来长盛不衰。
实力硬核:屡屡霸榜全国中医骨科排行榜
如果只是底蕴深厚,也未必能够承办中国脊柱内镜大会这样的国家级学术盛会。
打铁还得自身硬——一家医院,尤其是中医专科医院,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无法得到业界认可。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拥有骨科床位3100张,年骨科手术4万余台,在多个权威榜单中名列前茅,佳绩连连。
今年2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发布的《2022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中,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的中医骨伤病科学名列全国第三,中医痹病学(中医风湿病)排名全国第六,中医康复学排名全国第八。
在医信天下互联网医学标准委员会主办并发布的《中国中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连续4年位居骨科专业榜首。
远的不说,就以脊柱微创专业为例,由朱卉敏教授带领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脊柱微创中心,通过了2022年度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骨外科学(微创)评审,成为该专业方向河南省第1个重点学科。
该中心还被河南省发改委授予“河南省脊柱微创工程研究中心〞;同时作为主委单位,成立了河南省康复医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筹备了中国康复医学会骨科康复专委会脊柱疼痛科普学组。
2023年3月18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脊柱内镜全球学术交流平台ESPINEA中国区成立。国内脊柱开拓者、引领者、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周跃教授担任中国区主席,国内38名著名脊柱微创专家当选中国区委员,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脊柱微创中心主任朱卉敏教授名列其中。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脊柱微创中心配备有天玑机器人、电磁导航、光磁导航、O臂、术中三维平板C臂、G臂等大型医疗设备,拥有近十套椎间孔镜、椎间盘镜、双通道内镜,形成了微创介入、微创内镜、微创固定融合等技术体系,年脊柱微创手术量2400余台,使脊柱微创技术向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脊柱微创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更不用说,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是国家区域中医骨伤、风湿病(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河南省建设中医骨伤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单位,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建设单位,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骨伤协作组大组长单位,国家重点中医药学科建设单位,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工伤康复试点机构,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肿瘤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肿瘤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骨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单位。
正是因为有如此硬核的实力,医院得到业界高度认可。这次在河南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脊柱内镜大会,当仁不让选定由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承办。
底气十足:打造河南骨科学术交流新名片
与以往许多国家级学术会议不同,第八届大会举办地点并非酒店的会议中心,而是位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
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
答案是医院有底气,不怕参会专家学者近距离了解观摩医院情况。
本次大会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科研楼举行。
除了能容纳400多人的会议中心和众多的实验室外,科研楼还拥有一个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临床实训中心,能容纳近200人同时练习操作,有利于骨科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据悉,已经有十余位国内知名骨科专家预订了该临床实训中心,作为他们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的教学培训场所。
作为河南省第一个“吃螃蟹”异地办医的省级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在郑东新区永平路100号建立了郑州院区。该院区地理位置优越,距郑州高铁东站仅3.8公里,开车仅10分钟车程。
2015年7月19日正式开诊的郑州院区,继承平乐正骨传统疗法,中西并重,根据疾病谱的变化和患者需求,设立了肢体功能重建科、人工关节翻修科、显微创伤骨科、脊柱微创外科等,完善骨科诊疗序列,专攻骨科复杂、疑难病症。
八年来,郑州院区充分利用省会的区位、平台、资源和政策优势,招才引智,举办高档次、精品化的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其中,“中国嵩山骨科高峰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每次都是千人以上参会的规模,成为河南骨科学术交流的一张新名片。
守正创新:努力打造中医骨科高地,助力健康中原建设
硬核实力如何而来?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聚焦骨科前沿,在守正创新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运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和自行研制内外固定器具治疗骨折、展筋丹揉药、牵弹三步法治疗颈(腰)椎疾病的基础上,引入脊柱侧弯三维疗法、肌骨超声引导下的冲击波治疗骨骼及软组织疼痛等新技术, “简、便、廉、验”的中医药疗法惠及全国28个省(区、市)骨病患者。
医院相关学科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结合“平乐郭氏正骨”的“三原则”“四方法”发展成为“七原则”“六方法”等理论精髓,提出“平衡理论”,推动了洛阳正骨理论体系研究创新;出版《平乐正骨系列丛书》等书籍,获省部级以上成果60项,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主办的国家级中医骨伤科学术性期刊《中医正骨》,是T2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医院进一步强化临床研究,以正骨研究院为依托,利用好河南省骨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平台,加强产学研协同、多学科攻关、中西医并重,运用3D打印、肌骨超声、影像融合等现代技术对骨坏死、组织缺损、骨关节感染、先后天畸形等疑难疾病进行治疗研究,取得明显疗效;加快经验方、协定方的成果转化、特色器械的推广使用,院内制剂增至40种,智能熏蒸床获准在全国上市。
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凭借业内较大的影响力,对科技人员提供优惠条件,打造展现专业技术能力的大平台,吸引了很多优秀专家加入到这个集体。
为培养临床科研型人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聘请周跃教授、邱勇教授、俞光荣教授、董福慧教授、杨建平教授等国内知名骨科专家签约合作,设立专家工作室,定期到医院开展学术讲座、研讨会、科研指导、实验研究、疑难病例会诊和手术指导等工作,为医院乃至河南整个骨科界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助力健康中原建设。
未来可期:侧重临床应用研究,加大中医师承教育
当前,“一院两地多区”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拥有床位3100张,每年的门急诊60多万人次,住院6.3万人次,手术4万余例,其中三四级以上手术占到了70%左右。
“我们医院有21个临床中心,119个临床科室,都是按解剖部位分、按病种分的,国内还没有其他骨伤专科医院能做到这样精细化和专业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伊文刚告诉记者。
在伊文刚看来,像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这样大的规模和体量,已经到了业界的“天花板”,或者说是到了“一个瓶颈”,医院需要调整,需要变革,“我们医院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学科发展的总体实力不高,学科发展不平衡,科研水平能力有限,学科带动能力有限,高层次人才团队缺乏。”
如何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整体科研水平?临床应用研究方面至关重要。
因为河南的病材丰富,河南医疗机构大有可为。有足够的数据做支撑,科研技术则可以应运而生,而科研成果发布后,还要及时应用到医工结合方面,以更好地造福广大骨科病患。
科研提升,人才驱动。除了与国内骨科大咖“联姻”在医院设立专家工作室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还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今年3月,由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赴东北、华北、华中、西南、东南片区等具有骨科博士点的高校组织招聘、访问交流;6月,参加河南省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医疗卫生领域专场活动,组织高端人才、重点急缺人才招聘,夯实人才引进基础。年初至今,医院柔性引进骨科专家4人,达成意向的博士后、博士共计12人。
中医师承教育,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医院将继续加大教学的力度,通过教学促进临床、科研学术能力提升。
站在新的起点,医院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尽早跻身“国家队”,争取获批更多的国家级研究平台,通过科研水平的整体的提升来带动学科的发展、学术的发展和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擦亮“洛阳正骨”这块金字招牌。
后记:作为一家具有230年历史传承的中医骨伤专科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以其卓越的医疗技术、科研能力和服务品质,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而第八届中国脊柱内镜大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对该院的肯定和赞誉。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将以更加专业、更加精良的医疗服务,为更多骨科病患带来健康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