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
压力性尿失禁艾灸穴位
说到三伏天,大家是不是很快就想到三伏灸呀,那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应该灸哪些穴位呢?
马上给大家安排
-- 三伏灸 --
三伏灸[1]是依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天人相应”理论,顺应人体在夏季腠理疏松开泄、荣卫通达、便于药物吸收的生理特点,在每年初、中、末伏的前3天,采用灸法以扶助人体正气、祛除机体内伏寒邪的中医外治疗法,属于天灸的一种。清·张璐在《张氏医通》中全面论述了三伏灸的适应证、药物组成、选穴及贴敷时间等,后人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将三伏灸应用于秋冬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虚寒性疾病的治疗。
-- SUI穴位 --
压力性尿失禁病位在膀胱,且与脾肾密切相关。膀胱与肾经脉互为络属,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二者一同调节尿液排泄。此外,膀胱气化功能依赖于肾气肾衰,肾气可助膀胱气化津液,故艾灸应以固摄肾精,补脾益肾为原则。
一般选取穴位[2]分布于脾、膀胱、任脉、督脉经,可利三焦、通调水道、调节膀胱功能。
-- 穴位介绍 --
百会穴位居颠顶部,属督脉,为人体阳气汇聚之处。研究表明[3],百会穴解剖位置与生殖泌尿中枢(中央旁小叶)较接近,针刺该穴可提气,并调节排尿反射中枢,改善膀胱括约肌功能。
关元、气海、中极穴属任脉,位于下腹部,有培元固本、温肾利水作用。中极穴作为膀胱募穴,有调节膀胱作用。
足三里和水道穴位于下腹部,属足阳明胃经,有利膀胱、调小便之效。足三里穴可补中益气;三阴交穴调肝脾肾精气,防止漏尿;阴陵泉有健脾渗湿作用。
脾俞、肾俞、肺俞、膀胱俞、中髎、会阳穴均属足太阳膀胱经经穴,上述穴位均可激发膀胱精气,调节肾气,利于膀胱气化而约束尿道。脾、肾、肺、膀胱俞分属三焦经穴,与通调水道有关,三焦影响机体水液代谢,且维持了膀胱气化功能正常。
以上穴位大家大家选取三至四个进行艾灸就可以啦,具体的操作方法关注我们公众号的其他内容哦。
参考文献
[1]杨静芳;晋延玲;沈立龙;林忆平.昆明地区阳虚人群的三伏灸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21,(21):46-48.杨静芳;晋延玲;沈立龙;林忆平.昆明地区阳虚人群的三伏灸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21,(21):46-48.
[2]马雪梅;佟蕊;万巧千;禹春如.电针结合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2,(01):156-159.
[3]束彦页.电针治疗女性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 2018, 38(7):1100-1103
图源丨网络
文案丨满家琪 张安 张菁婧 朱芳润
排版丨张菁婧
审核丨王佳妮 施嘉旎
指导老师丨陈跃来 汤康敏
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陈跃来上海领军人才工作室
陈跃来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
本科普由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21DZ2315500)
允许市科委免费公益使用和推广传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