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在许多人印象里可能是老年病,一般只有中老年人才会患病。但其实,小孩也会得糖尿病,也需要控制饮食不说,还需要长期吃药,甚至严重的还需要注射胰岛素。
儿童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的遗传基因有糖尿病易感性,再加上后天的饮食、化学物质及感染等环境因素作用下诱发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细胞损害,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丧失,引起糖代谢紊乱,最终发展为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由于肥胖等因素造成体内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摄入糖过多,为了保持血糖稳定,胰岛β细胞加班加点工作,而一旦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逐渐不能满足过量需求时就会引发糖尿病,这和成人常见的糖尿病发生过程是相同的。
糖尿病的症状表现
糖尿病为进行性疾患,可分为无症状期和症状期两个阶段。1型起病较急,2型一般起病缓慢。无症状期多为2型糖尿病患者,食欲好体胖,精神体力如常人。常在查体或诊疗其他疾病时发现尿糖阳性,空腹血糖正常或高于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高于正常。症状期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①多尿、烦渴、多饮:由于血糖浓度增高,超过肾糖阈值,导致尿糖、尿渗透压升高,而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和尿次数增多,一昼夜可20 余次,总量达2~3升。由于多尿,患儿口渴多饮。
②多食善饥:由于大量糖尿,糖未能充分利用,因此食微亢进,有饥饿感,每日进食5~6次,每顿可达1~2斤。
③体重减轻、疲乏无力:由于糖代谢失常,能量利用减少,患者感疲乏、虚弱无力。
④其他:皮肤干燥瘙痒等。
糖尿病高危人群:
①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为糖尿病患者,即有糖尿病家族史,其中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是最有可能出现糖调节异常的人群;
②出生时为巨大儿(胎儿出生时体重大于4千克);
③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胰岛素血症和血液高黏稠度的患者;
④肥胖或超重者,或伴有黑棘皮者,尤其是腹型肥胖人群;
⑤长期使用一些特殊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的人群;
⑥曾被诊断为早期糖尿病人群,即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人群。
当儿童有糖尿病的上述表现时需及时监测血糖尽早明确诊断及治疗,避免并发症发生,尤其高危人群更需定期多次监测血糖。
儿童糖尿病怎么治疗?
在现阶段医疗水平下,1型糖尿病仍无法完全治愈。所以,现在的治疗重点应放在如何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水平,尽可能防止、延缓和减轻并发症发生。
1型糖尿病治疗是个系统工程,包括注射胰岛素、监测血糖、积极运动、控制饮食和糖尿病教育,其中教育是核心,只有科学全面的认识这个病,才能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这个教育自始至终都要贯穿在疾病治疗过程中。
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饮食管理(即医学营养治疗)是最重要的部分,医学营养治疗指在必须保证营养素的前提下严格限制热卡。在营养治疗的同时,孩子必须注意改变生活方式。规律运动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改善健康状态。药物治疗是饮食和运动基础之上的晋级治疗,与成人不同的是,治疗儿童2型糖尿病目前被认可的药物只有胰岛素和二甲双胍。
健医园温馨提示:儿童糖尿病是儿童期很少见的疾病,但其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如果发现孩子有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多饮多尿的信号时,要及时就诊。有些类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定期进行常规体检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关注健医园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内容摘自《健康大百科—儿童常见病防治篇》主编 王天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