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这几天,不少城市热得像“烧烤摊”,仿佛站在阳光底下多待几分钟,整个人就要熟了。
就在前几天,一位年仅30多岁的女子在高温天坚持户外锻炼,结果突发热射病,送医抢救无效,不幸离世。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医生看着她被推进急诊室那一刻,满头大汗、呼吸微弱、体温高达41.3℃,心里其实已经隐隐知道,这场“高温劫”怕是凶多吉少。尽管团队拼尽全力,但还是没能把她拉回来。
高温,真不是闹着玩的。每年夏天,类似的悲剧都在重复上演,只是大多数人直到身边有人倒下,才猛然意识到:原来,热也能“要命”。
说实话,在气温动不动就冲上35℃、38℃,甚至40℃的这些天里,宁愿在家啃雪糕、追剧、吹空调,也别干这4件事,否则很可能会把自己送进医院,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别不当回事,下面这4件“高温中最危险的动作”,你可能也正在做。
第一件事:高温时段坚持锻炼
说到锻炼,很多人都觉得是“好习惯”,但啥时候锻炼也得看时候。在正午11点到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太阳像火炉,地面温度能达到60℃以上,你在室外跑步,等于在“烤箱”里蒸桑拿。
热射病,就是这么来的。
它不是简单的中暑,而是中枢体温调控系统彻底崩溃,体温快速飙升,汗液排不出来,大脑、肝肾、心脏等器官开始“罢工”。一旦体温超过40.5℃,而又无法及时降温,死亡率可以达到70%以上。
运动不是不可以,但别在烈日下硬撑。真正懂得养生的人,早起或傍晚凉快时段锻炼,才是聪明之举。
第二件事:不开空调硬扛
很多长辈总觉得“吹空调容易得病”,于是家里热得像蒸笼,也宁愿扇着蒲扇坚持,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区。
人体的核心温度一旦超过37.5℃,身体就会启动“散热机制”。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汗液蒸发变慢,身体的降温效率大打折扣。
尤其是老人、孕妇、慢性病患者,他们本身调节能力就差,一旦“硬抗”,就像是让身体一直处在高温煎熬状态,极容易诱发热衰竭、热射病、心脑血管意外。
更别提有些人白天不开空调,晚上也舍不得开,结果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好,第二天头晕乏力、心跳加快,这种“热疲劳”很快就能把人拖垮。
室内温度控制在26℃左右,既舒适又节能,千万别再拿身体去挑战极限了。
第三件事:喝冰水猛灌冷饮降温
热了就喝冰的,这是很多人下意识的选择,冰可乐、冰啤酒、冰西瓜,吃得那叫一个爽。但喝完一时爽,过后反而更热?
道理很简单:冰冷刺激会让血管迅速收缩,抑制身体排汗,反而阻碍散热。
胃肠道突然被冰冷刺激,还可能引发胃痉挛、拉肚子,对于本身体质偏寒或者肠胃功能弱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正确的做法是少量多次饮水,水温最好接近常温或微温。绿豆汤、淡盐水、菊花茶这些传统“消暑饮品”,其实更靠谱,还能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
第四件事:长时间暴露在密闭闷热的环境
很多人坐在车里等人、午休、打个盹,车窗紧闭不开空调,想着“也就十几分钟”,殊不知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车内温度上升极快,在太阳底下停放10分钟,车内温度可以飙升到60℃以上,人坐在里面就像在烤箱里煮。
曾有案例,一个年轻人中午在车里睡觉,不开窗不开空调,结果因体温过高加上氧气不足,在昏迷中永远没有醒来。
在密闭不通风的空间,身体散热困难、氧气下降,加上高温作用,热射病可能悄无声息地找上门。
千万别在密闭空间久留,尤其是高温天气,哪怕是几分钟也可能出问题。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问:我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出现中暑前兆了?
其实身体会给你“打信号”:
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头昏、乏力、出汗多,接下来就是恶心、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还不理它,体温开始升高、皮肤干热、意识模糊,那就是热射病的前奏。
尤其是当你发现自己汗突然不出了,反而干了,那可不是好事,是身体已经“放弃挣扎”了。
此时必须立刻采取措施降温:
1. 把人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2. 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扇风、冷敷腋下和大腿根部这些大血管区域。
3. 千万不要灌水,尤其是意识不清楚的人,防止呛咳。
4. 立刻拨打120送医,别指望自己“扛一扛就过去了”。
这里顺便说一下一个常见误区:很多人觉得,热射病是“老年人”的专属,其实不然。年轻人、运动员、外卖员、工地工人,都是高风险人群。
年轻人不代表身体好到不怕热,反而因为耐受力强,往往一开始没感觉,等到出事就已经是“最严重”的时候了。
医生在急诊里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有的年轻小伙在工地干活,一直没休息,后来突然倒地,送来时体温42℃,肝肾功能已衰竭;还有的外卖员在中午高温时段骑车送餐,途中摔倒,才发现已经意识模糊。
高温天,真的不是拼体力的时候。不是你能坚持多久,而是身体什么时候“熬不住”。
除了避免这4件事,还有一些实用小技巧,能帮助我们更安全度过这个火炉般的夏天:
· 出门戴遮阳帽、墨镜、防晒衣,减少阳光直射;
· 每天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但别一口猛灌;
· 如果必须在户外工作,每工作50分钟就休息10分钟,找阴凉处补水;
· 室内可以在地面洒水或者用加湿器,帮助降温;
· 夏天吃饭少油重盐,清淡饮食有助于身体“轻装上阵”。
医生常说一句话:热射病是最容易预防,却最容易致命的病。
它不会给你太多准备时间,一旦发生,就是争分夺秒。
所以请记住:热天不是逞强的季节,别和太阳较劲。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4件傻事。命只有一条,凉快点,才活得久。
希望每一个在高温中奔波的人,都能多一点自我保护意识。不要等到进了医院,才后悔“那天我本可以不这样做”。
高温不等人,命也不等人。愿你我都能在这个酷暑难耐的夏天,平安清凉地活着。
参考文献:
1. 《热射病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
2. 国家卫健委发布《高温中暑健康教育核心信息》.2022年.
3. 张洪春等.《热射病的发病机制与救治进展》.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