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应该如何进补?进补的“5不”原则不妨了解一下

2022年10月07日16:14:30 健康 1139

古人云:秋季进补,来年打虎。秋季正是进补的好时机,科学进补能让身体获得足够的能量,增加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然而,不少人在进补方面走进认知误区,非但无法做到进补,反而越补越虚。

秋天应该如何进补?进补的“5不”原则不妨了解一下 - 天天要闻

秋季进补应掌握哪些原则?

1、无病不补

身体健康的情况下盲目进补可增加肠胃负担,使得肠胃功能紊乱,因此体质强健者无需进补。体质虚弱者需对症进补,这样才能达到补虚、扶正固本和强身效果好。虚症分为好几种类型,包括气血两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因此应对症进补。进补应采取循序渐进原则,推荐食疗法,比如生姜牛肉汤、花生红糖水等,先把脾胃功能调节放在首位。

2、不能只挑选贵重的药材

药材并不是越贵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最好。鱼翅、燕窝等是昂贵的补品,但并没有独特的疗效,其营养成分可能还不如一个鸡蛋。有实证的老年人,比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肾结石等,用人参反而会让病情进一步恶化。

秋天应该如何进补?进补的“5不”原则不妨了解一下 - 天天要闻

3、不能补得太多

有些药物有毒性作用,吃得太多反而影响机体健康。比如大量用参茸类补药,易造成食欲不振和腹胀等;过量用人参易造成人参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流鼻血以及身体不适等。

4、不能盲目药补

药物再昂贵,营养价值再高,也难以替代食物,所以药补不如食补,科学食补能补精益气。多吃五谷杂粮、新鲜蔬果等来补脾胃,保护胃气。比如易出汗者可通过吃酸味或辣味食物来促进发汗,帮助排出体内邪气;内热者应多吃新鲜蔬果来降火气。

5、特殊人群不能进补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进补,尤其是高血压、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以及孕妇等。若儿童随意乱补可能会导致性早熟,使得骨骺提前关闭,从而影响最终身高;孕妇擅自用补品可影响胎儿健康,严重时可造成流产或早产。若是因为某些因素必须进补,那么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补。

秋天应该如何进补?进补的“5不”原则不妨了解一下 - 天天要闻

温馨提示

进补前先了解自己是哪种体质,根据体质来辨证进补,防止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我国人钟情于补肾,补肾先分清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肾阳虚者应补肾阳,可选择肉苁蓉肉桂和鹿茸等;肾阴虚者应补肾阴,可选择枸杞子山茱萸以及玉竹等。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女子在家搞卫生后高烧40°C,肺都“发霉”了!这细节千万警惕 - 天天要闻

女子在家搞卫生后高烧40°C,肺都“发霉”了!这细节千万警惕

天气渐渐转热,不少人趁着天空放晴,开始整理衣柜,将衣物进行“大换季”。近日,来自杭州的沈大姐趁着前两天天气晴好,她休息在家,便开始了“换季工程”。岂料,整理完衣柜后,她病倒了,体温最高到了40℃。正当大家以为是累得病倒的时候,却查出是肺“发
突破!这项技术为血透患者生命线“保驾护航” - 天天要闻

突破!这项技术为血透患者生命线“保驾护航”

你知道吗?在我国,每10个人中就约有1人患有慢性肾脏病,其中不少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尿毒症。对于这些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成为了维持生命的关键手段。而在血透过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生命通道”,它就是血管通路。
黄芪加一物,从现在喝到夏至,气血双补,对免疫力也好~~ - 天天要闻

黄芪加一物,从现在喝到夏至,气血双补,对免疫力也好~~

中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群体。常见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都给我们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那问题来了,正好要春夏换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国家级名老中医郭维琴教授就曾推荐一道黄芪山楂饮,堪称防治
中医教你辨症状、选食疗 夏季这样补血最有效 - 天天要闻

中医教你辨症状、选食疗 夏季这样补血最有效

立夏将至,万物进入“夏长”的黄金期。中医认为,立夏之后阳气外浮,气血趋向体表,体内反而空虚,这一时期调养身体需注意养血补血。夏季容易出现血虚的情况夏季出汗增多,汗多伤津,津血同源,如果出汗过多容易导致血虚。夏天人们常食用较多瓜果冷饮,这些寒
冷空气马上影响,气温直降11℃,还有3场雨 - 天天要闻

冷空气马上影响,气温直降11℃,还有3场雨

上海今天是初夏体感最高温可达32℃另外上海已发布蓝色大风预警外出的小伙伴们注意防风今天上海是多云的天气,白天气温将升至近期高点,最高气温在32℃附近,最低气温在18℃左右,全天温差接近15℃,最好备件外套灵活穿衣。偏南风4~5级,阵风6级,沿江沿海地区风力更大。受冷空扩散影响,中午前后转为偏北风,同时风力加大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