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梗脑梗,坏胆固醇越低越好?有2种情况,应避免血脂降太低

2022年06月29日09:17:06 健康 1047

很多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或者是存在较高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朋友,都知道血脂控制的重要性。血脂异常,特别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形成斑块的基础风险因素,而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积极控制血脂水平,特别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心梗脑梗,坏胆固醇越低越好?有2种情况,应避免血脂降太低 - 天天要闻

在2019年公布的欧洲心脏病学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共同推出的新版血脂异常指南中,指南中给出的一个比较颠覆的信息是,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没有下限,也就是说,指南中综合相关临床证据得出的结论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得越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就越低。

有了这样的国外指南推荐,很多朋友也就笃信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真的是降得越低就越好吗?今天这篇科普文章里,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些与指南推荐不一样的观点和内容。

“坏胆固醇”只是相对而言

很多朋友认为,胆固醇是“坏东西”,实际上,如果没有胆固醇,生命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脂质营养,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素之一,而胆固醇细胞分裂的细胞膜形成,合成激素,都离不了胆固醇这种物质,而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就是在血液中携带胆固醇(实际上是与胆固醇结合),为身体各个组织器官以及细胞分裂运送胆固醇营养的重要蛋白,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正常范围内时,这些胆固醇为维持我们人体的正常细胞分裂繁殖,合成激素,形成胆酸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预防心梗脑梗,坏胆固醇越低越好?有2种情况,应避免血脂降太低 - 天天要闻

当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或者是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又超出了正常范围时,这些多余的“胆固醇”,才会在血管壁内皮下方逐渐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加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而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就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一个重要控制靶点。

血脂控制到多少才安全?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中低危风险的健康人群,血液中正常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3.4mmol/L以下,而对于心血管疾病属于高危风险的人群,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能够控制到2.6mmol/L以下,就能够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而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朋友,例如发作过心梗,脑梗等重大心脑血管事件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应该控制到1.8mmol/L以下。

预防心梗脑梗,坏胆固醇越低越好?有2种情况,应避免血脂降太低 - 天天要闻

如果能够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到1.8mmol/L以下,还需要再低吗?真的是越低越好吗?其实提出这种观点的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胆固醇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废物,而是人体必需的一种重要营养。从某些大型临床研究数据来看,使胆固醇处于一个极低水平,似乎的确可以进一步降低心梗、脑梗等问题的风险,但这种极低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营养失衡,进而带来其他的健康风险。

血脂将太低,或可带来两大健康风险

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多少都没有风险的研究,同样的也有关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得太低,带来健康危害的研究。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分享2个围绕中国人进行的相关研究,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血脂降低可能带来的危害。

预防心梗脑梗,坏胆固醇越低越好?有2种情况,应避免血脂降太低 - 天天要闻

2020年,一项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一项研究中,供纳入了中国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与癌症队列研究中的13.78万名受试者,对于受试者的血脂,血糖水平,以及与罹患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3.4mmol/L的人群相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1.8mmol/L的人群癌症风险增加了48%,而特别是对于有糖尿病问题,血糖控制不良,而且血脂水平控制较低的人群,癌症风险增加最多。

2019年发表在《Nature Medcine》杂志的一项北京大学以及中国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合作完成的研究中,共有超过50万人的中国人样本,分析了中国成年人血脂控制水平,与脑梗,脑出血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近10年的随访数据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没降低1mmol/L,发生脑梗风险降低了20%,但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却升高了17%。

预防心梗脑梗,坏胆固醇越低越好?有2种情况,应避免血脂降太低 - 天天要闻

与那些提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低越好的大型临床研究一样,这样的研究当然也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也并不能作为所有人的参考依据,但这样的研究也提示我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绝非降得越低就越好,由此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也是值得关注的。

2类人群,应避免血脂降得过低

在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严格控制血脂是没有争议的事实。但血脂到底应该如何控制,控制到多少就够了,我们还是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个体化的分析判断。指南也好,大型临床研究也好,给出的数据和概率,都是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而作为每一个独立个体的人来说,每个人的情况又可能会有千差万别,如果因为听信某项研究,或者某个指南,不评估自身实际情况,就为自己设立过度严格的血脂控制目标,真的可能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

预防心梗脑梗,坏胆固醇越低越好?有2种情况,应避免血脂降太低 - 天天要闻

结合上述的2项研究,在这里建议有以下两类情况的朋友,不要把血脂降得过低。

第一种是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同时伴有消化道癌症高危风险因素的人群。比如有癌症家族史,或本身有相关的癌前病变的情况,就更要注意合理控制血脂水平,应该尽量避免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得过低。这类人群一方面应该进一步想办法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7.0%以下,而同时也要注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合理控制。比如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到1.8mmol/L左右即可,而完全没有必要降得过低。

预防心梗脑梗,坏胆固醇越低越好?有2种情况,应避免血脂降太低 - 天天要闻

第二种是有较高脑出血风险的人群。脑梗和脑出血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密切相关,但在控制风险方面,又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控制到1.8mmol/L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脑梗风险还能降低,但脑出血的风险会进一步升高。如果存在高血压控制不良,或脑动脉血管淀粉样病变的脑出血高危人群,也还是建议以1.8mmol/L左右为控制目标,而没有必要降得过低。

总而言之,我们在设立血脂控制目标的时候,不应该只考虑指南的要求,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理性的个性化的评估和判断。如果能够积极控制其他慢病因素,以及癌症,脑出血等风险较低,而心梗,脑梗风险较高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得再低一些,当然也是可以考虑的;但如果是本身发生血栓的风险并不高,而有一定脑出血,癌症风险的人群,把血脂降得过低,则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得不偿失。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刘绍武:决渎汤,一个利水消肿的“万能方” - 天天要闻

刘绍武:决渎汤,一个利水消肿的“万能方”

刘绍武:决渎汤,一个利水消肿的“万能方”“水肿”在中医学和西医学理论中都分为多种,中医会按照阴阳脏腑分型,西医会按照原发病分类,由此衍生出的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而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三部六病”学说创立人刘绍武先生治疗水肿的专方——调
当我们失去了才知道它到底有多珍贵! - 天天要闻

当我们失去了才知道它到底有多珍贵!

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当人健康的时候,健康就像阳光雨露一样平凡,我们甚至忽视它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好像健康就应当属于我。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应当的事呢?健康与疾病仅仅是我们所熟悉事物的一体两面,无所谓先后,也无所谓轻重。
葡萄糖酸钙用于中毒急救,静脉滴速如何定? - 天天要闻

葡萄糖酸钙用于中毒急救,静脉滴速如何定?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用药小贴士葡萄糖酸钙,除了预防钙缺乏,还可以用于急救治疗,如氟中毒和镁中毒。急救静注葡萄糖酸钙时,用药该注意什么?接着往下看。氟中毒的解救葡萄糖酸钙中高浓度钙离子可与氟化物生成不溶性氟化钙,用于氟中毒的解救。
共鸣共行!一场全民健康科普的双向奔赴 - 天天要闻

共鸣共行!一场全民健康科普的双向奔赴

来源:【大河健康报】□记者 安伟 张馨月 实习生 陈俐颖 文□记者 王晓伟 孟蕾 图7月5日至6日,第七届河南省健康科普技能大赛分主题展演活动在河南省科技馆盛大举行,以科普之力点燃健康热情。本届大赛精心设置五大主题专场,193部精心打磨的科
NSR丨北京中医药大学徐安龙揭示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重塑“免疫代谢”抵御病毒感染机制! - 天天要闻

NSR丨北京中医药大学徐安龙揭示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重塑“免疫代谢”抵御病毒感染机制!

胆固醇代谢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已被充分研究,但是这种胆固醇介导的免疫代谢是否以及如何被特定的小分子调节,对于寻找新的抗病毒疗法是特别有意义的。2025年6月16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徐安龙、贾鑫、王遥共同通讯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IF=17.1)在线发表题为“The phytochemical alkaloids orchestr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