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已经结束,大家可能习惯了晚睡晚起、大吃大喝.......迟迟无法切换到“奋斗模式”。这些都是节后综合征的表现,如何摆脱?这份“收心攻略”请收好。
假期综合征
这是一种出现于长假期或节日后的一些症状:
躯体症状
疲倦、失眠、昏昏欲睡、有不正常肌肉酸痛或心跳太快;
消化道症状
胃口欠佳、腹胀、腹泻、便秘等;
精神症状
难以集中精神工作、甚至焦虑、空虚或容易发怒等。
按照心理学家的解释,这些症状是现代社会大多数人节后的正常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既是一种身体疾病,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六招教你迅速调整假期综合征
假期综合征的出现与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有关。一旦出现了“假期综合征”,请按照以下六招,迅速帮你“满血复活”,尽快进入状态。
合理饮食
假期间,吃饱睡,睡饱吃是很多人的常态,有时候一天还要吃五六顿饭,节后就出现了“没胃口”“腹胀”等状态。
因此,要调整食谱:包括所有的饮食种类和数量,饮食模式以半流食为主,蛋白类食物要迅速减量,保持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
适当增加新鲜的绿叶蔬菜类、豆制品类食物,有必要的话适当辅助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烹饪时候少油少盐,让已经“不堪重负”的胃肠得到减负和休息。
适当运动
每天做有氧运动1-2个小时以上,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样能有效地调动身体的肌肉功能,帮助解除疲劳,恢复精力。
合理的运动通过肌肉与神经的相互作用,对自身生物钟的调节具有明显的作用。慢跑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健身有助于舒缓精神紧张和兴奋,重新集中注意力,面对即将投入的工作,同时改变交通方式:能走路时不开车,能爬楼梯时不坐电梯等。
此外,在空闲时间,可以听一些舒缓的轻音乐,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自由活动的时候,可以选择读书、看报等方式调整身心。
心理调整
人是唯一能接受心理暗示的动物。所以,假期的最后一天就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到开始上班的时候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心甘情愿地认同认可即将到来的工作状态。
一个人潜意识的能力,在特定的情景里,特定的时间里,不断地向自身输入有效的积极的信号,人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就会投入工作。
科学制定目标
要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最快的办法是给自己制作“明细表”“计划表”,做到有的放矢、忙而不乱,逐个解决并及时做好标识,防止繁杂事务带给自己消极影响。
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假期里生活起居不规律,导致各种营养素摄入不平衡,从而会出现一些精神萎靡、乏力困顿、口腔溃疡等现象。那么在上班前一天可以针对性的调整,补充一些抗氧化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C、E,微量元素如锌、硒等,能最大程度的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恢复体力和精力。
调整生物钟
有的人会熬夜追剧,有的人会通宵打麻将,现在的电子产品又纷繁复杂多种多样,可能会让人眼花缭乱,还有人奔波在旅途,大部分人的生物钟被打乱,导致长假后期就开始精神不振,困乏无力。
所以建议大家要调整作息,早睡早起,保持正常的睡眠节律。
文字来源:健康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