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的思维是心理问题的源头,要用意识之光,照亮无意识的黑暗

2023年02月15日08:34:03 心理 1450

人们总是被自己的头脑思维所蒙蔽,在抑郁症状态下人们总是看到作为受害者的一面,在焦虑状态下人们总是被不安全的表象所迷惑,头脑总是自行其是的去解读真相,真相难道仅仅就是这么简单吗?可能很多人并不在乎真相是什么只图头脑的愉悦,从而造成了认知上的差别,头脑只会相信自己选择相信的事物,这是认知偏差。处在认知偏差中的人们活在镜花水月中,只会对表面上的事物下功夫。

无意识的思维是心理问题的源头,要用意识之光,照亮无意识的黑暗 - 天天要闻

头脑思维会参与进来进而扭曲事情的本来面目来迎合这些标准,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头脑疲于应对后的产物,比如焦虑症患者由于确定自己是不安全的,就会不断在头脑层面寻求不安全的证据,然后经由头脑放大这些不安全感,展开一系列的思维逻辑联想来应对这些不安全感,到最后演化为强迫症惊恐症跟躯体形式障碍。抑郁症也是遵循同样的思维逻辑,当我们认定自己是一个受害者,就要搜寻作为受害者的证据,头脑参与度越深问题就会越严重。

因为头脑思维的无意识参与,我们也不可遏制的迷失在别人的评判当中,所以我们总是试图活出别人期待的样子。我们总是试图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试图让所有的人都能接纳自己,试图让所有的人都能够赞赏自己。在社交恐惧症的前期,以讨好型人格表现出来。甚至因为不能够达到别人的预期而抑郁。所以我们总是试图不断的改造自己以符合他人的预期!

无意识的思维是心理问题的源头,要用意识之光,照亮无意识的黑暗 - 天天要闻

透过表象看到真实,才能觉知繁复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心身精神上的极大的解脱,这种解脱在于你是否能够觉知。觉知是认知水平的体现,觉知就是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的能力。不觉知的人不仅会体现在抑郁症焦虑症的心理冲突上,同样会体现在为人处事的人格特质上。一个不觉知的人,人生就没有格局,人生就没有了格局,永远只会计较眼前而看不到长远,只会为眼前的琐事烦心,总是会勾心斗角,作茧自缚,而看不清楚事物的本质,让自己陷入全然无意识的黑暗中,急需光的介入。

这光就是意识之光,当你开始向内的时候意识会说话,当你开始向外的时候,只能用头脑思维来说话,在社交恐惧症状态下,人们试图用头脑思维来说话,但表现出来的就是张口结舌,面红耳赤,不知所措。佛陀在最后一次讲法的时候,只是拈花一笑,无声似有声。让我们开始学会用意识说话,那就是我们最真实自我的表达,用意识去面对你的痛苦,在痛苦中去行动,这就是心理疗愈的知行合一的步骤。这回帮助我们达成觉知,觉知就是在有意识地来和看。

无意识的思维是心理问题的源头,要用意识之光,照亮无意识的黑暗 - 天天要闻

觉知来自于我们行动,冲突来自于我们的头脑,如果头脑是一种无意识状态,你的全然的行动就是一种意识状态,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有意识的行动多一点,那么无意识的头脑思维就会少一点,在抑郁症状态下的人们问题在于行动力非常弱,而思维过分强大!行动的意义在于通过行动产生感知形成结果后提升认知或者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因为行动的过程恰恰是大脑幻想情景的呈现,你会通过行动发现头脑的荒谬。如果不如行动永远意识不到大脑幻想的也许不是真的。

无意识的思维是心理问题的源头,要用意识之光,照亮无意识的黑暗 - 天天要闻

在意识疗法里面有一系列的方法帮助你这样做。就是要让自己变得觉知,这才是自我疗愈的方法,也是先知先觉的状态。先知先觉意味着你在起心动念之前就能洞悉内在的真实,看破头脑思维的虚妄,不再以受害者自居,整个世界都是由平凡的事物所组成的,伟大不在于事物的本身,而在于你是否把意识带入了生命当中,带入了平凡的事物当中。按照每样东西的性能带有意识的去使用它们,而不是按照你头脑的梦境来使用它们,那么你将是一个健康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行动达成觉知可以参详以下专栏,一经订阅永久学习: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会不断的犯错误。即便犯了错误也不要紧,没有人不犯错误,不犯错的是死人,但是人脑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总是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从来不会关注自己还剩下多少牛奶。由此导致错误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头脑思维参与进来将事情推波助澜,导致更大的错误甚至是万劫不复的灾难。

无意识的思维是心理问题的源头,要用意识之光,照亮无意识的黑暗 - 天天要闻

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你没有有办法通过头脑改变它,你只能改变你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方式,从中获得人生的经验。以及守住内心让事情不要往更坏的境地发展,在抑郁状态下我们总是试图在头脑里面解决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希望时光能够倒流,抑郁会伴随焦虑而来,在焦虑状态下的时候,我们总是试图抵御来自未来的危险,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思维泛滥。由此制造一系列更多更复杂的心理问题,将自己困在头脑思维塑造的监狱当中画地为牢。

无意识的思维是心理问题的源头,要用意识之光,照亮无意识的黑暗 - 天天要闻

当头脑停止了絮叨,内在的宇宙也恢复了平静,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东西。一切冲突,对抗也随之消失,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意识从头脑回归到当下,现在的你就像从山谷里飘过来的白云逍遥自在,又像是明月一样高悬在天空清朗静谧!

心灵成长永远都是自己的事情,心灵成长永远都是不假外求的,心灵成长永远都是在逆境中发生的,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就是深入自我内心的心灵指南,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摆脱逆境的精神力量。通过不断践行提升自己的认知,塑造自己的思维,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